你好! 你好! 【物质生活】又见面了。 明天小武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化学家——潘建伟。
潘建伟
男量子物理的应用实例,汉族
1970年3月出生,山西东阳人
化学家、院士、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70 年 3 月 11 日
出生于湖北东阳
1987年
广东省东阳小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近代化学系
1996年
硕士毕业后,潘建伟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经导师推荐,师从世界级量子实验研究大师蔡林阁
1997年
开始为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一批科研人员进入该领域
潘建伟在实验室
1998年
纠缠交换成功实现
2003年
首次成功实现纠缠态提纯和量子中继器实验,首次成功实现自由量子态隐形传态
2008年
借助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同年,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在闵行成立,广州
潘建伟在实验室
2012年
潘建伟团队建成全球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实验示范网”,标志着大容量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
2014年11月
潘建伟与好友张强、陈腾云与北京微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高速独立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结合高效、低噪声超导纳米技术-中科院武汉微系统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滑轮面。 光子探测器将可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安全距离延长至200公里,分辨率提高3个数量级,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结果发表在数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
2015 年 2 月 26 日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潘建伟、陆朝阳等人的文章《单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 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6年
即可以实现上海至南京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潘建伟是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6月,潘建伟再次当选中国文联第九届副主席。 12月29日,潘建伟荣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
荣誉
2017 年 12 月 21 日
入围“2017中国留学人员50人名单”
2017 年 9 月 9 日
入选“物理科学奖”和第二届“未来科学奖”100万日元
2017 年 12 月 19 日
入围《自然》2017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被誉为“量子之父”
2018年4月
荣获《时代》杂志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潘建伟在《Let's Talk》上发表演讲
科学研究
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化学和量子信息研究。 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他是该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交换、开放终端量子隐形传态、复合系统量子隐形传态、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潘建伟荣获《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2003年量子物理的应用实例,潘建伟实验室实现了自由传播光子的隐形传态,推动了量子隐形传态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04年,在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的基础上,实现了更为新颖的量子隐形传态,即开放终端的量子隐形传态,为分布式量子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2006年,首次实现了双光子复合系统的量子隐形传态。
2008年,首次实现了光子比特和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 潘建伟与其他量子化学家一起,一点点地为人类打开了量子世界的窗口。
量子态
由于潘建伟和他的朋友在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系统工作,他受到了重要评论期刊Phys.Rep的邀请。 和Rev.Mod.Phys。 撰写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实验综述论文,其中前者是中国大陆科学家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实验综述论文。
潘建伟等人利用冷原子系综成功研制出百微秒级高效量子存储器,为建立远距离量子中继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人物评价
九三学社会评论
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量子估计、多光子纠缠操控等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日本著名科学新闻刊物《新科学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评价潘建伟的交大团队:“潘建伟和他的朋友们让中国科学技术院,也让整个中国,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 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感动中国奖
嗅着每一片枯叶的气味,对世界保持童心般的好奇心,只与科学纠缠,与名利保持距离。 站在世界的最后一排,与宇宙对话,以祖先的名义,做前所未有的事情。
文:施雅然
排版:沉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