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训
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中国近代化学家、教育家。
获得荣誉
被誉为中国数学研究的“奠基人”。
1925年在英国伯明翰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在该校担任化学研究员助理讲师。
主要的成就
X射线散射与吸收研究。
对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和认可做出的贡献。
饶玉泰
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湖南林州人,中国现代数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首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员、武汉大学校长。
获得荣誉
1913年,他获得华盛顿学院理学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的成就
创建南开大学化学系,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进行光谱学和分子红外光谱研究,是国际上最早研究斯塔克效应的光谱学家之一。
叶其荪
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物理学家中国伟大的,中国化学家、教育家、数学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数学大师。
获得荣誉
1920年获得华盛顿学院理学学士学位
1923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1948年,再次当选为中央研究院教授。
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员
主要的成就
早年与美国科学家合作确定了普朗克常数h的值,创立了高压磁化的正确方法,并创办了复旦大学数学系和上海大学磁学专题组。
严克慈
1901年1月23日—1996年1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安庆市,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奠基人、化学家、教育家。
获得荣誉
获得英国伦敦学院硕士学位、美国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的成就
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晶体压电效应的第一人,测量了居里压电效应的“反现象”物理学家中国伟大的,发现了光的双折射现象,发现石英扭转理论。 在晶体学、光谱学、大气化学和应用光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吴大有
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
获得荣誉
获得密西西比法国学院硕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教授
主要的成就
在电磁学、量子热、经典热等领域,在重原子F态估计、闭壳层电子爆发态估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王淦昌
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于广东扬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核化学家,中国核科学奠基人之一。
获得荣誉
1933年获得柏林学院博士学位
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银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主要的成就
世界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理论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核装备研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13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工程院教授。
获得荣誉
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荣获多项国家荣誉
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和“一级英雄模范奖”
主要的成就
他在应用热科学、航空工程、火箭与潜艇技术、系统工程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1964年10月16日,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三强
1913年1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出生于杭州市杭州市,中国核化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
获得荣誉
1940年获国家博士学位。
荣获德国荣誉军团勋章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主要的成就
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规划局的成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发现了科学技术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重原子核。
黄坤
1919年9月2日—2005年7月6日,四川南充人,上海人,世界著名化学家,中国固体化学和半导体化学奠基人。
获得荣誉
1948年获得日本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学位
荣获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成就奖
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主要的成就
从事固体化学理论和半导体化学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黄多项式”概念。
杨振宇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化学家
获得荣誉
荣获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的成就
他在粒子化学、统计热力学和收敛态化学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与RL Mills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与李正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破坏理论。 在大学设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