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1部分
化学实验是数学高考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中学数学实验内容备考的有效性,我谈一下我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的一些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1、关注基础仪器,实施操作练习
不积步,无故行千里。 如果不注重基础知识,就无法掌握更深刻的知识。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对于化学实验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熟练地运用基础工具是探索创新的重要基础。 中学的基本仪器有:天平、温度计、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这8种基本仪器都有正确的使用方法。 中学生需要了解每种仪器的工作原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该仪器的使用方法、要求等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每一位中学生都有充分的实际操作机会,并根据不情愿的情况给予及时的面对面指导和监督。中学生的情况。
2.准确把握试卷类型和选择习题
在高考数学备考中,实验题的选择对于化学实验的备考非常重要。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更加努力,让中学生更加轻松。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准确掌握高考试卷的类型,让中学生有针对性地备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分析来看,化学实验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根据研究课题,进行猜测; (2)根据研究课题,选择设备; (3)根据研究课题和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和记录表格; (4)根据图表或图像信息分析总结推论; (5)根据实验探究评估实验探究方案; (6)综合实验探究题。 对于那些题型,我们要根据考试标准选择试卷进行练习,并与中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让中学生在考试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让中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3.突出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从近年来高考数学实验题可以看出,所考察的实验基本都是课本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生活实验和演示实验。 为此,教材中的实验以及实验探索的七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在高考卷子中,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教材中所含实验的全面复习。考试,还需要复习实验研究。 七个链接。
同时,要在全面备考的基础上,突出一些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经常考的基础实验和每年必须做的重点实验做一些专门的准备。
对于不同的实验,我们还需要突出不同的探索环节,比如密度相关实验的设计环节,评估环节就非常考究。 我们的考试准备重点是这两个环节的培训和提高,比如热科学。 实验中更多地考察了电路连接、电路设计、故障评估等基础知识。 在备考的时候,我们会突出这个环节的训练。
高考数学备考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过程,化学实验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中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发散。中学生思维,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和增强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考数学备考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二部分
1、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九年级毕业的中学生有16人。 大多数中学生基础较差。 有5名中学生,学习态度好,校风良好。
2、加强教学管理中考前一个月物理复习计划,经常与中学生沟通:
及时纠正中学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破坏课堂纪律等,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堂教学要突出中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中学生,开展分层教学:
对于中、低年级的朋友,引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鼓励他们,多问问题,树立他们的信心,逐步掌握学习技能; 对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要有积极的态度,提醒他们在日常练习中体验解题技巧和方法,防止出现步骤和格式不规范、审题不仔细等缺点,并引导他们做题。多进行课外练习,开阔视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不同难度的主题,作业分层布置。
通过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了解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4、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础,及时了解考试动态,有针对性地备考
在第一轮备考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逐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概念、规律、公式、实验。 系统化和组织化。
最后一轮备考是在第一轮备考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衔接和综合,通过模拟训练,整体掌握考试要点,有意识地强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一轮备考,直到中学生改正错误。
高考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三部分
1、明确的目标
高中毕业和入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凸显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性质。 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高考是中学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高考成绩的高低是中学教学质量的一个窗口。 为此,在高中年级组制定的今年毕业班高考复习计划中,高考目标依然是总优秀率、总通过率全国第一。各科优秀率、通过率均领先于省级先进中学。 根据年级组的复习计划和我们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讨论,我们还制定了科目备考组的复习计划。 根据教学班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教务处或年级开展备考课程时,以备考计划进度为准。
2、现状分析
一、师资情况
高中现有化学班主任5名,其中4名是当年毕业班班主任,其中5名是教学经验丰富、化学素质较高的中青年班主任。 其中,王华清老师还是省优秀班主任。 师资力量雄厚。
2.学业状况分析
该高中现有中学生840余人,共有14个班级。 由于班级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导致尖子生的弱势。 学习主动性不够,化学知识基础薄弱,教学压力大。 具体表现在:(1)中学生知识缺乏连贯性,不了解整体结构、知识点和考点。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现有的化学知识不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 (3)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需要加强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2006年高考回顾
2006年高考题目比较简单,基础题比重大,考试范围广,具有广东地方特色。 实践题较多,实验题和绘图题占比较大,估算题比较简单。
四、2007年高考预测
2007年的高考不会太难。 难度与今年类似。 基本问题可能会更容易。 今年依然会继承本土题型,更多地展现人文精神。
三、评审工作总体思路和要点
1、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凝聚各班委的共同努力,统一认识,团结协作。
2、积极探索,查找各方面的信息和权威资料,变被动考试为主动考试。
3、凝心聚力,抓好扎实培训和扶贫工作。 教学设计应针对大多数中学生,以提高通过率为重点。
4、加强探究题和实践题的练习。 注重实验探究的准备,设计更多与实验探究相关的题型。
5、关注身边数学知识的传授。 加强化学备考与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6、注重基础,强化考点知识,培养中学生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四、具体措施:
1.确定三阶段评审准备的重点和目标
(1)第一阶段为系统测试准备阶段,从3月初到5月初(第十周)。 备考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备考材料,以章节准备为重点,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让中学生生成化学知识链,逐步实现知识点的融合、链、面、体,努力使中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课本知识的再现和重构,注重加强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对基本技能的重新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使他们能够产生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备考科目要广泛,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精雕细琢。 5名班主任轮流编写中学生作业及单元测试题精选习题。 每天晚上都有一点精选的作业,每周都有精心准备的单元测试题。 测试人员订购的试题必须提前一周完成并交给教务处彩印,并进行考试改革。
(2)第二阶段为选题准备阶段,从5月初到5月底(第11-14周)。 抓住要点,讲究方法,查漏补缺。 能力培养主要是分步、分层、分类进行。 专题培训主要以广东省2004年、2005年、2006年期中考试题为指导。 同时,参考全省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高考试卷,分类选拔供中学生培养。
(3)第三阶段为冲刺阶段,从6月初到6月底(第15-18周)。 注重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培养考试技巧,调试考试心理,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方法。 并从测试中找出暴露的双基缺陷和答案错误的原因,及时填补漏洞,达到能力提升基础、优化质量的目的。 中学生模拟训练主要以广东省2006年高考试卷和2007年模拟题为主。
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中期,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测试,第11-14周进行专项强化训练,第15-17周进行综合模拟测试。 第三阶段后期(第18周),中学生自主学习,班主任上班补课、答疑解惑。
2、强化备课的针对性
根据年级制定的复习计划的要求,强化预科课程的针对性。
(一)坚持每周集体备课,促进班主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教导。 集体备课时,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备考计划、统一备考内容、统一备考要求和培训、统一备考资料和考试练习题编写。 我们认真研究了今年高考的目标、形式、内容和要求,把握了去年高考的动态和方向,分析了我校毕业班中学生暴露的教与学问题,组织开展了以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方式。 高考复习工作,提高预科课程教学质量。
班主任个人备课应以标准为基础,单向设计,注重技巧,突出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统一,课前中学生学习矛盾的分析和解决要统一,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统一。内容、作业设计与中学生能力培养相统一。
(二)明确回顾三大注意事项
A。 一定要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 根据《考试须知》调整备考计划,开展各单位验收工作。 (2007年《考试须知》之前参见2006年《考试须知》)
B. 不要盲目追求困境题、偏题、怪题的训练。 《考试须知》明确中考前一个月物理复习计划,试卷中中低级题所占比例较大,约为90%。 困境也是由非常基础的知识点组合而成。 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了中低级题的解答,困境就不是“牢不可破”的。
C。 不要简单地进行题海,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做必要的题。 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就得花时间思考、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育优扶贫,做好重点学生工作
为了全体中学生,关心每一个中学生。 培养优秀学生有两种情况。 一是培养尖子生,借助全省小学应用数学知识竞赛,组织学科竞赛辅导。 重点是第二类优秀培养,培养中级学生(即第一类成绩接近B级的关键学生),力争成绩达到B级以上,增加优秀速度。 补充缺口也有两种。 一是对部分优秀学生的薄弱科目进行补充,使优秀学生的薄弱科目达到B以上; 、鼓励和引导,力争成绩取得G级以上,以提高通过率。
4、科学安排周、月测试活动,激励中学生进步
(一)年级每月组织一次月考。 各学科每周组织一次周试。
(2)每周考试由学科班主任轮流设定; 月考由学科备考主任布置或省督导试卷,统一使用福州市教研室高考模拟试卷。
(3)各科目每周考试时间不确定,但该年级各班必须同时考试; 每月考试时间由中学统一安排,实行双座考试。
(4)每周考试后,学科班主任会对试题进行分析; 每次月考后,年级都会围绕广东省高考命题的思路,对月考质量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备考对策。 抓住重点、难点。
其实,高考复习工作可以打破常规,但一定要扎实工作,把各项计划落到实处、完成到位。 备考的效果一定会很好,高考也会取得让中学、家长、学生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