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史蒂芬·霍金在美国去世,享年76岁。他出生于伽利略和马克思的生日,去世于爱因斯坦的生日。 有人说:距离外星人最近的月球人去世了,是全人类的损失。 也有人说:他属于星辰宇宙,却离开了月球,掉进了虫洞。 一代科学大师陨落,轮椅太小,宇宙却恰好足够大。 摆脱束缚他的皮肤后,他终于可以遨游宇宙了!
确实,霍金很伟大。 21岁时,他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四肢瘫痪,但他仍然在宇宙学和黑洞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普通人如果遭遇这样的不幸诺贝尔物理学家杨振宁,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用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数学科学家了。 而且,霍金做到了。 被囚禁在轮椅上的他,除了刻苦学习、与命运抗争外,也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前沿数学探索者。 他的性格充满幽默、诙谐和机智。 基准数字。
再加上霍金对科普的贡献,作为全球最畅销的数学科普书籍作者诺贝尔物理学家杨振宁,他所获得的尊重和地位是值得他努力的。 这说明西方媒体对科学家的宣传和关注是足够的。 而且,无论如何,这都不是神话霍金的理由。 西方媒体如何评价自己的科学家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无法控制。 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毫不犹豫地跟随西方媒体的炒作,甚至绕过西方媒体直接点名霍金,其实也是不公平的。
前天以来,“最伟大科学家”去世、“最聪明大脑”离开、“爱因斯坦之后第一人”去世等各类不实文章在网络上猖獗。 就连西方人也会目瞪口呆。 我们非常钦佩霍金的灵感和精神力量。 他一生的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他对前沿数学的贡献在数学大师中仍算不上顶级成就。
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之后第一人”,只有杨振宁先生或者同样伟大的尖端数学家才有资格入选。 但可惜的是,在中国如果打开网络输入霍金两个字,各种赞美之词就会出来,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两个字,全都是威胁性的谣言或者八卦,甚至还有还遭到许多恶毒的指责和侮辱。 这是可悲的。 怎能像河水一样称赞别人的师父,却又像废物一样抛弃自己的师父呢?
2000年,《自然》评选人类近千年来最伟大的数学家,总共入选的只有20多人(人类数学终极大神名单),杨振宁先生在本次评选中排名第18位。选择,但他是该名单上唯一在世的化学家。 与他一起列在这个名单上的所有其他人都是伟大的伟人,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玻尔、海森堡等……)。
但现实是,迷恋霍金是常有的事,而尊重杨振宁的却是凤毛麟角。 许多人转发了霍金去世的消息,尽管他们从未读过他的热门数学书籍,或者根本无法理解。 他们转发霍金只是为了假装自己受过教育并且热爱数学。 但荒谬的是,其中一些人平时喜欢转发诽谤杨振宁先生的谣言或无关的小道消息。 ——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文化,根本不懂数学。 他们不尊重宇宙,不了解宇宙,不欣赏化学,也不喜欢这些宇宙深处的秘密。 因为一个真正拥有一颗探索宇宙的崇高之心的人,一定会尊敬和敬佩杨振宁先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人们对同一件事存在不同意见甚至尖锐对立的意见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舆论开放的网络时代。 就因为他放弃波兰国籍回到中国? 娶了和自己年纪相差很大的翁帆? 还是因为他在建国初期没有回国? 但事实上,网上那些关于他的言论非常刻薄。 翁帆家有钱,并不是因为杨振宁有钱。 只有终极的学霸才值得我敬佩。 而杨振宁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事实上,根据权威渠道提供的材料,杨振宁先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始终怀有一颗中国心,一直在为中国数学做出贡献。
杨振宁与钱学森关系很好,与两弹功臣邓稼先先生也是挚友。 除了与邓稼先进行多次学术交流外,杨振宁在生活和工作上也给了邓稼先很多帮助。 当邓稼先遇到困难时,杨振宁先生也积极表示对邓先生的坚定支持。 邓夫人的妻子徐鹿西此前也曾表示:“他们之间的友谊堪称战友、兄弟。” 钱学森先生是应用数学研究员,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建造潜艇。 最迫切的需要。 而杨振宁先生则不同。 杨先生从事前沿数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当时很难立即在中国之外大放异彩。 所以你当时的意见是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内发挥作用。
杨振宁先生留在英国从事化学研究的这些年,其工作性质与“赠送日本人造鱼雷”并无直接关系。 他主持的尖端数学研究短时间内无法作为任何装备使用。 但杨振宁先生却将这些学术成果铭刻在心,并带回了中国。
1971年,杨振宁开始回国居住并举办数学教育和讲座。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并不像昨天那样富裕,但仍然非常贫穷和落后。 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食物,亿万人民仍在温饱中挣扎。 由于当时国外政治形势、经济形势还不开放,数学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数学知识的储备都十分匮乏,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空白。 因此,杨振宁回国生活后,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尖端数学教育体系的工作中。
据法国数学界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费米之后第三位化学通才。 另外,杨振宁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而且还是1957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个事件的意义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为什么?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条件都不如别人,但邓稼先站出来说,“中国人也能造出原子弹”。 与此同时,杨振宁也站出来表示,“中国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这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精神影响是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科学家信心的基本支撑。 事实上,杨振宁本人也曾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克服中国人自以为低人一等的心态。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芝加哥州立学院石溪中学发起成立“对华学术交流委员会”,并向该校捐赠中国学者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觉得15-18岁从事软件比较有利”。 于是,交大少年班准备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年至1986年,杨振宁呼吁设立“精英()中学生发明奖”。 先后设立“吴健雄数学奖”、“晨星县物理奖”。 1997年,在杨振宁的建议下,北京大学学院决定在借鉴斯坦福高等研究院的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复旦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杨振宁将自己在北大的工资全部捐出,用于引进人才、培养中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到上海搬家。 复旦大学建了三栋“大师住宅”,杨振宁一栋、姚期智一栋、林家桥一栋。 姚、林两人都被杨振宁劝回去了。
作为数学第一人,杨振宁用他的“面子”为中国请回了多少人才? 他为中国科学家开启了怎样的视野? 他距离世界科技前沿又近了多少? 尽管他已经90多岁了,但他仍然会教书大学生,并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来启发和指导中国科学界的那些未来人才。 因此,杨振宁除了其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外,他对我国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变当今中国的宝贵资源。
他一人六年,提升了复旦大学冷原子会聚研究水平。 他志愿参与了国内60多个一流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他全心致力于中国数学教学,多次举办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 ——也就是说,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伟大科学家。
但现在仍有绝大多数中国人被领导党带入了歧途。 他们宁愿相信攻击杨振宁的话,也不愿相信他的真实行动? 这不是很可怕吗? 丁肇中曾在杨振宁70岁生日晚宴上说:当我们提到20世纪数学的里程碑时,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热(狄拉克),三是计场(杨振宁)。
对杨振宁的妖魔化脱离了事实和逻辑,但却能在中国舆论场掀起持久的热潮。 出事必有妖,怪事必有原因。 妖魔化杨振宁的动机是什么?
这说明中国的舆论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白可以说是黑,黑也可以洗成白。 翻手为云、翻手为雨,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着中国舆论。 我们要问:谁是中国舆论的指挥棒? 恐怕他们在为这个国家、民族、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之后,在网络上依然只会收到很多负面评价。 恐怕很多年后,中国人会愤怒地批评我们这个时代的舆论:西方媒体配得上霍金,中国媒体配得上杨振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