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
张学军,男,1968年9月出生,汉族,辽宁大连人。 历任光机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四川工学院(现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7年于长春光机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赴加拿大内华达学院光学中心做访问学者。 回国后仍从事空间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银奖(排名第一)、2012年国防技术发明银奖(排名第三) ))。 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10项),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95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学军仍然从事空间光学系统超精加工与测量的研究。 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的研究,在大口径光学加工和检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口径非球面高精度加工装备、技术和复合测量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大口径非球面加工中心研制成功,技术指标可与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相媲美,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家具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大口径空间镜系统。 的国家。 二是突破以离轴反右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光学系统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难点,推动我国天地遥感新技术体系建设。 多款航天单反和背景核高基项目都采用了离轴反右光学系统方式物理光学sci期刊,可以同时实现微距和大视场。 其中,8架单反已经在轨服役,全部满足用户需求。 该指标目前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刘雷
刘雷,男,中国科学院武汉光机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广东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聘研究员。
刘磊毕业于福建大学化学系。 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和收敛态数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美国国立学院化学系化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美国国立大学化学系工作。德国加州学院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也是英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系的访问科学家; 2010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 2011年被评为2011年度广东省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之一; 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荣获广东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
刘磊研究员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能带结构和缺陷杂质性质的分析和表征,旨在通过能带工程手段提高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电光和光电转换效率;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引用5000余次。
李大兵
李大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协商会议。 主要研究领域为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项目10余项。 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导师、吉林省青年领军人才、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鲁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嘉溪青年人才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银奖(排名第一)、吉林省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奖等奖项和荣誉。 兼任《》、《半导体学报》、《发光学报》编委,中国金属学会宽禁带委员会委员,OSA中级委员。 在《》、《Ligh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童存珠
童存柱,中国科学院春光精密机械与化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先后在香港南洋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半导体激光技术研究,包括高色温半导体激光芯片、面发射激光芯片和光盘激光器等。 荣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银奖(排名第一)、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中科院人才计划最终优秀奖。 科研成果荣获“2015年度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咨询专家,IEEE中级会员。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通快集团、华为委托项目2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项,日本发明专利3项物理光学sci期刊,受邀国际会议报告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