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欧姆定理”教学设计样文(总篇3篇)
作为一名专门教别人的人民班教师,通常需要用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吗?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数学课《欧姆定理》教学设计实例(一般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课程《欧姆定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理的数学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估计。
【程序与方法目标】:通过估算,学习回答热量估算问题的常用方法,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回答热量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心态与价值目标】: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敢于寻求真理的精神,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2、教学难点
【要点】:理解欧姆定理,并能够利用它进行简单的估计;
【难点】:理解并应用欧姆定理。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出
文治石了解到: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压、电流和内阻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朋友一起回忆一下这两个实验推论。
答:当R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压I与通过导体的电流U成反比; 当U一定时,导体的电压I与导体的内阻R成正比。
这两个推论是普遍规律。 当我们结合这两个推论时,我们得到通过导体的电压与导体两端的电流成反比,与内阻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I=U/R。 这个公式是19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欧姆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 我们称之为欧姆定理。 导出主题。
(2)探究性学习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压与导体两端的电流成反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欧姆定理的表达式:I=U/R,请介绍一下三个字母的含义: U——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 R——电阻,国际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 I——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用A表示。
欧姆定理是热科学的核心定理。 有两点需要注意,即:
1. 欧姆定理有两个变体公式:U=IR、R=U/I(不是确定性公式)。
2、I=U/R表达式中的三个量必须代表“同一截面导体”的“同一状态”; 用实际电路图来体验和理解。
(三)巩固提高
科学家介绍:请一群朋友依次上台分享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欧姆事迹的信息。
班主任简单总结:欧姆是一位优秀的科学探究者。 欧姆在研究电压、电源和导线粗细之间的关系时,自己设计了电压扭尺,解决了电压检测的困境。 他的代表专着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电路:语言研究》。
欧姆定理在热学中非常重要。 我们用一个话题来加深理解,用欧姆定理来解决问题。
例:当在导体两端施加2V电流时,通过它的电压为5mA; 如果在其两端施加3V电流,则通过它的电压是多少?
分析:已知电流和电压是同一导体,并给出该导体的两种状态。 在估计题的估计中,要有规范的步骤:首先要画等效电路图,有估计表达式,然后带入数据(单位)计算结果(单位)。
(四)、总结作业
摘要:中学生讲述欧姆定理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作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理解和感受欧姆定理,并将收集到的欧姆数据融入到班级科学家指南中。
中学数学课程《欧姆定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欧姆定理是热科学的基本定理,也是进一步学习热知识和电路分析的基础。 是本章的重点。 这堂课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 重点是中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欧姆定理。 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实验方法,二是欧姆定理。 欧姆定理的意义主要是让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理解物理学家欧姆图片,而且定理的方法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 中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本次实验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因为实验难度比较高,中学生犯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所以实验的评价和交流也比较重要。 这方面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本班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 让中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检测导体两端的电流和导体上的电压。
②通过实验了解电压、电压与内阻的关系。
③能够观察、收集和分析实验中的数据。
流程和技巧
① 根据现有知识推断未知知识。
②体验欧姆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③能够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中学生以联结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够设计实验程序来否定自己的猜想。
②培养中学生大胆猜测,认真求证,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
要点:掌握实验方法; 了解欧姆定律。
难点:实验流程设计; 分析实验数据; 评估实验结果。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案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
学习工具:电源、开关、电线、定值内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压表。
版式设计
学到的热化学量:电压I、电压U、电阻R。
猜猜两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设备:电源、开关、电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中学数学课程《欧姆定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欧姆定理的内容、公式及涉及的单位;
(2)理解欧姆定理,能够修改欧姆定理的公式,理解和应用公式时注意“同一性”和“同时性”,并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欧姆定理进行解释、推理和估计。
2、流程与技巧
(1)体验探索通过导体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够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来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
(2)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
(3)学习如何用物理公式表达化学定律,感受这样做的好处。
3、情感心态和价值观:结合欧姆原著对电压、电压与内阻关系研究的介绍,培养中学生勤奋学习、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中学生提高他们自我实现的成功感。
2、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解释的化学意义和物理表达;
3、教学难点:
中学生欧姆定理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推导。
4、教学设备:
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一个阻值5Ω、10Ω、15Ω的内阻,以及几根电线。
5、教学流程:
(1)设置数学场景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
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如何改变灯泡的色温? 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对于中学生:
①改变电源电流
② 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
③串联滑动变阻器。
实验验证,中学生观察灯的色温变化
师:灯的亮和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电路中电压有大有小变化。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由什么引起的?
(二)大胆推测,激活思维
鼓励中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压的大小是由什么诱因决定的?
中学生分组讨论,班主任适当提示。 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刚才的实验现象联系起来,推测:电压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因为电流是产生电压的感应; 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内阻对电压有制约作用——班主任给中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推测,师生共同得出推论:导体中的电压电路与电流和电阻有关:
过渡:这有什么关系?
“创设情境——提问——猜测”的两个步骤引起了中学生的极大兴趣。 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渴望解决问题,形成积极探索的动力。
(3)设计实验
1.课件提出思考问题
(1)根据研究内阻对激励影响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选择使用什么设备?
(3)实验应分为多少步,具体步骤是什么?
2、学生们激烈讨论,明确了本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尽量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并能研究另外两个数学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即控制变量的方法。
中学生讨论提出,这个实验必须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变(确定应该用固定内阻代替灯泡),研究I和I之间的关系你; 第二步是保持U不变,研究I和R之间的关系。第一步,改变U(用电流表测量),观察I(用电压表检测),电流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电池节数(电阻R的阻值直接连接在电源两端),或者通过将内阻串联到滑动变阻器并连接变阻器的滑动片来实现。
师生共同讨论: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板来改变电阻值两端的电流,比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要好。
3.设计实验电路并绘制电路图:中学生单独设计,然后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物理投影展示,并分析该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4.学生进一步讨论:第二步,要研究I和R的关系,首先要改变图中R的值,可以使用5Ω、10Ω、15Ω的电阻值。 为了保持U不变,可以调整滑块P的位置,使当前表示号保持不变。
5、师生共同讨论: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须检测相关数据,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四)集团合作,深入探索
在这节课中,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像科学家一样饶有兴趣地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始实验,边做边思考、边记边记。 班主任进行检查物理学家欧姆图片,关注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设备使用是否正确,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并做一些辅导。
【初中数学课《欧姆定理》教学设计实例(总篇3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课程《欧姆定理》教学设计03-16
化学讲义波干涉教学设计实例文字参考03-22
大学数学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设计02-09
高中文本怀旧教学设计实例02-18
高中《木兰诗》教学设计实例08-01
高中文本怀旧教学设计实例07-0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3-03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03-08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12-30
高中《观潮》教学设计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