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帮一位学弟从网上搜到了《上帝玩骰子吗——量子化学杂记》这本书的电子版,找到后我不仅发给了学弟,还自己看了一下。 也很感谢那位师弟,让我有机会读到这么一本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曹天元,笔名Capo,这本书在网络上火爆后不久就出版了。
作者是90后,对量子化学的发展探讨的很到位。 书中的内容实际上是严格取材于量子化学发展史上的真实人物和事件,但语言和结构采用了更多的文学表达方式,使全书的每个章节环环相扣、轻松自如,非常精彩。 ,就像读一本跌宕起伏的侦探小说,让人爱不释手。
但就像很多侦探小说的结局一样,似乎又拉出了一个更大的悬案,为续集做铺垫。 量子化学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来的烦恼还没有完全得到解答,而且随着新的理论模型的发展。 提出,仿佛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光怪陆离的景色,而面对如此令人恐惧的景色,大多数人还没有来得及认清这变幻莫测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甚至要明确定义和分析,所以在书的最后,把这个大谜团留给了还在苦恼的读者。
无论从本书本身,还是从本书推出以来的市场表现,都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在这里,我也推荐所有对浩瀚的星空和美丽的大自然还抱有好奇心的同学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事实上,我们会受到人类最伟大科学家群体的智慧启发,说不定会发现下一个更惊人的新秘密。
我之所以写这篇后记,虽然是出于这样的初衷量子物理史话在线,但也是为了重新审视自己对量子化学和哲学思维的理解,是否偏离了量子化学家们自己对量子化学的解读和理解。 主意。
过去,笔者的量子化学知识来源比较碎片化,不仅是爱因斯坦原著《相对论》的英文翻译(虽然一般来说,相对论和量子化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领域,超宏观,超微观),关于量子化学的知识大部分来自百度,还有高粤明老师的《量子禅》。
这次我有机会从一个相对专业的角度去了解量子化学,尤其是作者收集的大量量子化学家的意见的原话,促使作者有机会重新整理一下我对量子化学的理解。 误差太大了。
笔者看完整本书后发现,之前对量子热的理解基本没有问题。 而且相比于这些杂记,《量子禅》对一些涉及量子理论的重大实验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 也就是说,《量子禅》实际上提供了更详细的实验细节信息。 CAPO 的简史更感性,让我们看到伟大的化学家们自己是如何看待量子理论的。 这两本书的结合也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形式。
这两本书不仅优缺点不同,更大的差异还在于两书作者对量子理论的哲学态度。
CAPO是一名理科生,本书的后半部分基本围绕量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结果展开,希望找到一个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科学解释】。 所谓【科学】解释,就是完全排除【观察者】的主观诱导,即【意识】的参与。 笔者觉得奥斯陆解释其实是最【正统】的解释(即量子热的创造者给出的解释),但由于它坚持【意识】的必要性,所以这个解释还不够【科学】 。 作者不仅代表他自己,也代表广大科学家。
为了消除对【意识】的依赖,作者详细讨论了每一个有影响力的新解释,包括多重宇宙、隐变量、系综、GRW、退相干历史等,加上奥斯陆解释,总共6种。 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解释能够简明扼要地解释清楚。 反而说明了更多的烦恼,让人云里雾里。 作者引用的关于参加世界顶级数学会议的科学家不同解释的投票支持的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科学家仍然没有弄清楚他们应该支持哪种观点。 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对量子理论的解释。 大多数科学家都可以接受的解释。
而这个数据也清楚地表明,在大多数科学家身上,不允许【科学】的边界跨越【意识】的边界。 所以即使是最正统的阿姆斯特丹解释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包含了意识。
除了量子论本身的解释难以统一之外,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统一也一直举步维艰。 书末简要讨论了最新的理论——超弦。 目前,这一理论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但要完成量子论的终极解释以及相对论与量子论的统一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令人惊讶的是,希望始终存在。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几年后,超弦理论真正统一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真正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量子理论。 之后,数学作业完成了吗?
至少我认为不是。
如果这条超弦能够完成这个历史包袱,那么它在完成这个历史包袱的同时,必然会打开另一扇更加神秘的大门。 你为什么这么说?
虽然按照【唯心论】,一切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那么【超弦】振动的动力来源,不同的振动模式以及不同振动模式背后的机制,如果打开11维的超弦,会发生什么?谎言维度……等等,对于那些更微观层面的问题,还有越来越艰巨的任务等待着科学家。 而曾经在量子层面一闪而过的【意识】会不会在更微细的层面成为无法逃避的存在? 【意识】也是超微细物质(能量)运动的一种方式吗?
人类总会有三天不得不面对【意识】本身,因为一切数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意识】的需要而不是【物质】的需要。
只要人类还没有完全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意识,就不能说已经了解了这个宇宙的所有秘密。
事实上,正是因为人类[意识]创造的[科学]不愿意回归[意识]本身,所以人类[意识]才不得不沿着[科学]的道路继续非凡的创造。 ] 称为[发现]。 这些情况的发生,本身就说明人类【意识】的发展还处于【中级】阶段,势必受到【中级】阶段【意识】规律的制约,即发展【自然科学】的参观完成前,不会手动开启【意识科学】的大门。 当对【自然科学】的追求正式完成后,人类的整体意识将在【自然科学】的催化下得到大幅提升,直至达到开启【意识科学】之门的临界点。 到那时,新的文明将会到来。
其实,这或许只是无数【有意识的幻想】中的一种,何必是真的呢。
《量子禅》以量子理论、量子实验、哥本哈根诠释为基础,结合禅宗,从科学到哲学,从外在世界到内在世界,从物质场到意识场,从意识和意识训练的角度都有被讨论得更多。 其实这也是笔者感兴趣的领域。
将量子化学知识与禅学知识结合起来,试图证明禅学的正确性,在很多人看来太牵强了,虽然在我看来也是牵强附会。 虽然,对于量子化学来说量子物理史话在线,意识参与的必要性还没有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而科学研究和意识训练(禅修)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所以真的没有必要把两者绑在一起。
但是如果我们从禅修的意义出发,为了去除对身心内外一切现象的执着,借用量子热的知识是可以的。 这个【可能】只针对禅修者自己。 知识确实做到了内心“执着”的释放或部分释放,所以这也算是一个有效的“道具”。 但如果量子热知识的借用并没有减少执着,反而减少了更多的苦恼,那还不如不借。 其实选择其他的【道具】可能会更好。
其实,通过量子化学简史中众多科学家的精彩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客观现象】,即虽然面对同一个数学公式,但在不同科学家眼中,这背后的世界数学公式也是一样的。 他们很不一样,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唯一的一个正确的人,其他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而对于我们这些分不清谁对谁错,甚至很多观点背后的真正含义也不清楚的人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对于这样一个符号化的数学公式,不同的科学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意识的人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创造了他们自己的【观念】世界,那种【观念】世界,除了我们自己,是看不见的,虽然那些科学家自己没有亲眼见过,有没有通过。 实验已被否定,但他们声称是真实的。 而我们每个人的迟钝意识在所有的科学研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却不得不被那些科学家刻意忽视或者刻意排除。 他们还没有勇气接受真正有意识的参与。 科学理论有极大的勇气,坚决捍卫自己无法证明的[思想世界]。 对于这群极其聪明的科学家来说,不知道是一种顽固的偏见,还是一种怎样的真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