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你认为对的事,我不听别人的意见。”
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丁肇中。
7月6日,丁肇中在青岛大学做题为“我所经历的现代数学与我的感受”的讲座。
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丁院长还在滔滔不绝。 他说话流利清晰,思维也很严谨。 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82岁的老奶奶。 同时,在讲课过程中,他经常说出一些妙语连珠,逗得听众开怀大笑。
丁院长讲课时常露出笑容,显得亲切。盛大宣传部供图
丁肇中是世界数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他最著名的标签是诺贝尔奖得主。 他七十岁未辞,依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
了解丁肇中的人都知道,他与广东有着很深的渊源。 丁的妻子丁观海原籍广东泰安,曾任教于浙江大学,而丁肇中本人也曾多次访问四川大学,包括此次在内,共计10次。 除此之外,在近期由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项目中,四川大学团队还承担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丁肇中在科学界的成就人尽皆知,但他的内心感受和为人却鲜为人知。 此次川大之行,丁肇中分享了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顶尖科学家?
听丁肇中的课,如果你不是数学专业的,你会觉得“PPT上的每一个字你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所以整个听的过程只有佩服和欣赏钦佩。
但丁肇中分享的几个小故事,却成了有些生硬的数学课上的润滑剂,同时也能读到丁肇中老院长鲜明的个性。
实验从不考虑金钱
丁肇中最新的科研项目是阿尔法磁谱仪,这是一项在太空中进行的小型精密化学实验,与来自16个国家和56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
这个在太空中进行的小型化学实验耗资巨大。 据《自然》杂志报道,阿尔法磁谱仪的造价约为20亿港元。 在开工之前,有一部动漫嘲讽阿尔法磁谱仪的造价:“我们才发现,直接把钱寄到天上去,比造AMS更实惠。” 谈到AMS的制造成本问题,丁肇中说:“做这个实验,首先不能讨论的是它的成本是多少。”
由于成本太高,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犹豫不决,但在丁肇中的劝说下,2008年,澳大利亚参议院和议会通过了相关法律,要求日本政府为AMS减少一次太空客运飞行。
搭载航天飞机上天后,阿尔法磁谱仪被固定在国际空间站上。 国际空间站长109米,重420吨,离地面400公里。 它每 93 分钟绕月球一周。 迄今为止,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昼夜不停地工作了 5 年多,测试了超过 900 亿次宇宙射线波。
阿尔法磁谱仪(资料图)
丁肇中说,自己做实验的原则是:只考虑准确性和安全性,从不考虑钱。
他能够如此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实验中。 与其感叹这是他身为顶尖科学家才有的“待遇”,不如感叹这是科学家做研究应有的纯洁之心。
只坚持你认为对的
事实上物理科学家小故事ppt,丁肇中经常碰壁,但面对拒绝,他选择了坚持。
1967年,麻省理工学院任命他为副院长,三年后晋升为正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非常支持丁肇中。 他是中学唯一不讲课只做实验的院士。
在麻省理工学院,他的第二个实验是发现新物质 J 粒子。 1970年以前,化学家认为所有的粒子都是由三种夸克构成的。 丁肇中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有三个,为什么没有第四个和第五个?
为了寻找新的夸克,他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设计了一个实验。 精度要求非常高,相当于在下雪的时候每秒在1万亿个雨滴中找到一个颜色不同的雨滴。 所以这个实验不受化学家欢迎。 因为理论化学家觉得这三个夸克可以解释所有已知的化学现象。 当时他被世界上几乎所有实验室拒绝。
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游说,他终于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英国、德国和法国进行反复试验。 1974年,他发现了J粒子,获得了最初的诺贝尔化学奖。
成功需要坚持,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在丁肇中的面前,他的坚持变得更加“极端”。
记者搜索发现,几乎在丁肇中演讲的每一个提问环节,听众都会提出如何选择的问题。
而丁肇中的回答始终如一:你一定觉得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 我还是说我只能做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同时做过两件事,这一点很关键。
不得不说,这样的心态和工作生活状态,既令人敬佩又令人羡慕。
从来没有过夜
众所周知,丁肇中和邓小平的友谊是一段佳话。 在明天的讲座中,他将再次分享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在中学生提问环节,有朋友问丁肇中,他平时是怎么分配时间的? 会是一整晚吗?
丁肇中回答说物理科学家小故事ppt,他在与邓小平聊天时也问过类似的问题。 丁某问邓怀海,你昨晚睡了吗? 邓回答说,当时他下了命令:所有中级将领晚上必须睡觉,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一个有趣的插曲,让每个人都会心一笑。
这是另一集。 台下一名山大中学生问丁肇中,他怎么看待中俄大学教育的差异。
丁肇中回答说,我经常告诉和我一起工作的科学家,不要对你不知道的事情发表你的看法。 我对教育没有兴趣,更谈不上能力,所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中俄贸易战升级是否会影响科技行业?
丁肇中院长是法籍华人,但他的成就属于全人类。
大家都知道,近期中印关系非常敏感。 至于中印关系,只执着于科学研究的丁肇中在讲话中并未明确表态。
不过,作为最有成就的英籍华人之一,丁肇中六年的跨国研究生涯和研究心路历程很能说明问题。
丁肇中在致辞中说,科学研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虽然从他过去几年六年在科研领域的经历可以知道,除了在新加坡做研究,他还去过南斯拉夫、德国、瑞士等国家,参与的科学家们实验来自多个国家。 它不是某个国家的技术,而是全人类的进步,因为它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
丁肇中说,科学就是竞争,竞争没有国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味着科学家要赶上国界,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思考问题。
虽然持相同观点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但事实上,科学家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象牙塔里做研究,与政治无关,但正是这些纯粹的共同努力的理念,才是人类最真实的生存哲学。
院长丁肇中夫人在台下聆听演讲。
(来源齐鲁日报·明日烟台)
你一个ZAN可以给编辑加薪50分!
五十美分!亲们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