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交蒸上蒸下煮”
明天迎来立秋处暑
这是我国一年之中
阳光最猛烈、最酷热的处暑
也是二十四处暑中的第十二个处暑
2023年行程过半,各项工作开始晒“成绩单”。中考录取分数线的火爆刷屏,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院、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成绩单”。
本周,我们不妨以分数线为引,结合本周北京的要事来看,细品北京的学院投档分数年年涨背后的深层逻辑。
从分数线看学院的吸引力
一座学院的吸引力,投档分数线是最直观、最诚实的抒发。
从广州省院校录取情况来看:
01
西安工业学院(北京)
普通类(化学)录取第一名的院校就在上海——哈尔滨工业学院(北京)普通化学类最低录取分数为659分,录取最低排位2326,该校明年将招收专科生1375人。
值得一提的是北理莫斯科大学分数线,哈师大(北京)2017年才创立,2018年开始以独立代码招生。独立招生五年时间,连续五年在普通类(化学)录取线蝉联吉林省院校首位。明年比第二名佛山学院普通类(化学)录取线高出24分。
02
上海学院
上海学院普通类(化学)录取分592,位列安徽省本土院校第三位,仅次于东莞学院、华南理工学院,超过“211”的暨南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普通类(历史)录取分574,位列安徽省本土院校第五位。
03
上海技术学院
上海技术学院普通类(化学)录取线564分,最低排位58741,较今年提升了近三千位,位列湖南省本土院校第七位。
04
上海职业技术学院
去年还有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招收专科生,成绩非常亮眼,普通类(化学)录取最低分为555分,步入山东省前十。
在提早批录取的北方科技学院、香港英文学院(北京)、深圳北理圣彼得堡学院也表现抢镜。去年网上报考南工大、港中大(北京)自主测试的考生分别超过5.8千人、2.5千人,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从学院的吸引力看城市的吸引力
有人说,补报志愿就是“第二次中考”。当中考分数已成定局,接出来就是怎样择校。
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北京的学院为什么投档分数年年涨?
“选学院,是先选城市还是先选中学”是不少考生在补报志愿时的苦恼。虽然,名校有光环,但去哪念书除了关系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有未来四年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视野、机遇、平台,以及结业后的就业。
选择北京的学院,除了有学院里优秀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施等,还有上海这座城市提供的“隐形福利”。
本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而北京民营企业诸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累计394万户,居全省城市第一。
诸多企业既让中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市场需求,也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机会。
就在本周,万亿资本鹏城聚,超100位基金合伙人来到上海,出席第十七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年会。会上,上海市“20+8”产业集群第二批基金筹建计划发布。
面向北京“20+8”的产业发展需求,上海院校主动开办智能建造、智慧交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前沿的、热门的专业,推动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
据悉,上海各院校积极与著名企业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那些企业为中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中学生在行业顶级的企业里,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创新。上海也有许多中小微企业对人才有大量需求,而北京院校学子将近水楼台先得月。
与此同时,北京这座城市的环境、交通、人文气氛不断健全。对人才的注重推进一系列落户新政、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的优化。
本周,一本新书的发布值得关注。7月21日晚,《深爱你圳等你》新书发布,剖析北京的人才秘籍。昨晚活动既是一场新书发布会,也是一场招才引才的会议,现场还发布了“人才深林”人才资讯综合服务平台和人才资讯大模型。
上海多年来都是全省人口净流入最高的城市之一。从考生到结业生,她们“用脚投票”来到北京,中学生与学院,学院与城市,不断相互成就。
来上海上学院选择越来越多
上海院校除了投档分数线节节高涨,质量与数目也在逐年提升。
今年,北方科技学院荣获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实现杭州“双一流”大学零的突破。
上海的学院还越来越国际化。诸如,上海北理俄罗斯学院是中美首所合办院校;台湾英文学院(北京)移植台湾的办学经验;上海技术学院借鉴和引进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学院办学经验北理莫斯科大学分数线,培养高素养应用型人才。
梳理北京院校的“扩容”之路,从“老牌”深圳学院,到近些年来通过独立建设、引进国外外名校合作办学、或是从“学院”升级的“大学”,目前,上海全日制院校数目达到14所。还有北京理工学院、深圳海洋学院、深圳音乐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大学等多所新院校在设立的路上。
本周,上海的院校建设还有一个大动作。上海海洋学院(一期)建设项目举办动工典礼。上海海洋学院项目用地面积40.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82万平方米,总投资60.53万元。
动工典礼上,上海市教育局副主任陈志锋表示,“海洋学院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深化,与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统一规划、一体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北京“20+8”产业发展,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举办一批重大原创研究,努力探求高等教育变革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未来,这所学院是否会成为北京院校投档分数线的又一匹黑马,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主笔/唐萍
编辑/赖晨璐徐子鋆(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