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浮力说课稿
大气浮力说课稿1
一、设疑引入
1、先猜塑胶杯上面有哪些?
2、用塑胶杯使劲挤,吸在身上,让中学生猜会发生如何的结果?
3、让中学生相关的举例,来让中学生体会大气浮力。
4、怎样将空气注入塑胶杯?
二、观察实验(录象)
1、观察用机器抽空密封铁桶出现的现象?
2、导出大气压的检测。
三、小组讨论:大气压有多大?
四、学生用弹簧计进行实验,班主任指导
五、观察实验(录象)
六、大气压会不会变化?与哪些有关系?通过两个反例来找规律。
七、学会读“气压计”。
八、练习
评汇报课《大气浮力》
设疑导出,擅于串联知识点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求问题的动力。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迸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开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陈海锋班主任擅于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引导中学生去推测,去预估,去联想,将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中去,并有一种“欲知详情,就要去思索”的心情。
一、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1、能较好地通过生动的引入;设疑、实验、观察、使中学生深入理解大气浮力的概念、大气浮力的检测方式、大气浮力的变化规律及大气浮力的表示方式,突出了以实践、实验为研究手段,得出理论和规律,较好地使中学生把握的大气浮力的概念、公式、单位、能应用大气浮力知识估算、解释、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塑胶杯、针筒的直观观察,通过录象的演示实验观察和剖析,增强了中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中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剖析问题的心态。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杜潮奔老师才能深入剖析教材特性,捉住重点,学习兴趣以设疑、解疑、启发、诱导为主体,以实验、观察根据,使中学生认识能力,剖析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除了使中学生学到了新知识,能够学到研究的方式,杜潮奔老师借助教材的知识链条关系,将知识点的串联处理得完美无缺,充分地彰显了教材的编撰意图,即是“兴趣―实验―应用”的教学特性。
三、学生学习活动情况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中学生提出的思维浓度大,启发性强,比如:先猜塑胶杯上面有哪些?将塑胶杯里的空气挤出,吸在自己身上,一放手,让中学生猜会发生如何的结果?能够进一步说明如何将空气注入塑胶杯里?
2、学生活动面广,还能通过对大气浮力的估算,消化随堂知识,锻练了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学生解答了如“压力煲”为生活所应用大气浮力的实例。
四、教师素养方面。
陈海锋老师语言简洁,并且,生动且科学性强,富有启发性,能抓牢重点,突破难点免费大气压强公开课评课,重视多媒体以及实验等基本教学手段的应用,设计合理。
五、改进建议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彰显了新教材的编撰意图,然而,假若课堂教学时间准许,(1)班主任可将提问中学生的`范围适当扩大;(2)班主任可将讨论步骤、方法、结果以及一些估算演示呈现在屏幕上。另外,在电课室上课,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和应用。
大气浮力说课稿2
明天在本校听了朱老师《大气浮力》一课,对于朱老师的课说下自己的想法:本节课是浙教版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3节的大气浮力。
这是在学习了固体浮力、液体的浮力以后,再学的二氧化碳浮力。本堂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大气浮力的存在;
2生活中的大气浮力及应用;
3、马德堡半球实验。
朱老师能抓牢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举办中学生自主实验和课堂设疑,还有中学生的分组讨论,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晰,能抓牢大气压的存在实例和通过大气压知识应用实例培养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校风,迸发中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举办课堂教学。让每位中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并能把握一些借助大气压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新一轮基础课程变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中学生,立足中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中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激发兴趣,导出新课
朱老师用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引入,大胆地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中学生分组实验,彰显了科学探究的实质,也就是在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让中学生自己剖析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进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这样的改变让中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中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升。
2、注重探究,教学方式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讲课中营造了浓郁的探究气氛,让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索和探究活动中。有中学生的独立思索,如:“为什么纸没有掉出来?”“是不是由于水吸引了纸片,所以没有掉出来?”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相互补充。如:“大家用桌上的仪器,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并用大气压知识来解释。”通过不断的探究,让中学生自己去思索,去动手实践。将中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中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式”,除了教给了中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中学生科学探究的方式,这是这堂课中学生最大的收获。
3、学因而用,教学举例紧贴生活
例如说,朱老师用“魔术”:将矿泉水的空瓶加了冷水,再倒掉后盖紧瓶盖,使杯子变型;还有用嘴吸杯子免费大气压强公开课评课,吸管喝啤酒等。让中学生认为熟悉、亲切,之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中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中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实用性。
4、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班主任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技巧,情感心态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中学生终生的探求兴趣和科学的学习心态,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仍然面对全体中学生,让每一个中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彰显了教育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意见和建议
1、在中学生实验中,能否用透明的塑胶杯取代杯子,可以使中学生认清杯中是否还有空气。
2、教师在讲解时,没有将“大气压”讲解清楚,“大气压”到底是“大气浮力”还是“大气压力”这个基本概念。
3、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时,假如先让一位女同学来拉,再让班里力气大的2个男朋友来拉,可能反差的疗效会更显著。
4、教师在课堂中,班主任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班主任要强化中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时间。班主任的语速过快,中学生自主思索和讨论的时间不足。
【大气浮力说课稿】相关文章:
课赛说课稿12-17
关于说课稿12-19
班会课说课稿12-11
马说说课稿12-27
云房屋说课稿12-27
抛硬币说课稿12-26
小熊请客说课稿12-26
《大海睡了》评课稿12-17
课赛说课稿3篇12-26
班会课说课稿5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