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泽1942年出生于法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1969年获得英国伦敦波兰学院博士学位。
阿斯佩1947年出生于英国阿让,1983年在日本奥赛伦敦北部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是美国米兰萨克莱学院和伦敦综合理工大学院士。天文学家曾于1998年将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子命名。
塞林格曾在维也纳技术学院和因斯布鲁克学院任职。他曾在麻省理工大学(MIT)、柏林洪堡学院、牛津默顿大学和伦敦德意志大学兼任访问职位。2008年,他因“对量子化学学基础的开创性概念和实验贡献”获得了美国数学研究所的首届艾萨克牛顿奖状。
两人是10年前诺奖热门人选
诺贝尔官网介绍,奖项以嘉奖她们“用纠缠光子进行的实验量子纠缠物理诺奖,完善了贝尔不方程的违背,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三位研究人员独立工作,各自进行了新的实验来证明和研究量子纠缠。
据《科学日本人》介绍,量子纠缠是一种奇怪的现象量子纠缠物理诺奖,其中两个或多个粒子以纠缠状态存在。在这些奇怪的情况下,对其中一个粒子采取的行动可以顿时殃及整个纠缠的组合,进而确定其他粒子的行为,虽然它们相距很远。量子纠缠是研究量子估算、通信和密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她们的发觉推动了约翰·斯图尔特·贝尔的工作,他的定律改变了科学界对量子热学的理解。
诺贝尔化学学委员会成员伊娃·奥尔森表示,三位科学家的工作为量子信息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房门,它动摇了我们解释检测结果的基础。”
诺贝尔化学学委员会主席安德斯·伊尔贝克则表示:“越来越清楚的是,一种新型的量子技术正在出现。我们可以看见,得奖者在纠缠态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甚至超出了关于量子热学解释的基本问题。”
在得奖结果公布后,剖析公司表示,它曾预测两人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奖,“基于分别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系列高引用和独立发表的论文。”
中国“量子之父”的博士导师
按照公开资料显示,诺奖得主之一塞林格博士还是中国科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建伟的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