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合真菌、枯草球菌等微生态剂型是否能与消毒剂同时使用?
光合真菌、枯草球菌等微生态剂型不能与消毒剂同时使用,由于消毒剂会在杀害底泥中有害微生物的同时,也将有益的微生物杀害,包括人为投放的微生态剂型。所以使用微生态剂型时,要在投放消毒剂3d以后投放。
2、pH值与氯化水涝度是一回事吗?
pH值与氯化水涝度不是一回事,但三者之间是有必然的联系。pH值是指水底[H+]摩尔含量的负对数,而氯化水涝度主要指水底的[CO2-3]和[HCO-3]的多少,[CO2-3]和[HCO-3]三者之间的比列会影响pH值的变化。氯化盐总产率相同时,pH越高,水底的[CO2-3]越多,对种植植物的毒性作用越大。所以,在高pH、高氯化水涝度水质条件下,不适合鱼、虾养猪。
3、水质中的pH值为何会发生变化?
pH值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及生态因子,对水质及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海洋水的pH值为8.0±0.2,水涝水的pH值变动范围较大,多在8.4~10之间。影响水底pH值变化的诱因纷繁复杂,既有水底二价离子的影响,又有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放出二氧化硫,使pH值升高。反之,动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游离的气体,则促使pH值下降。
4、水质中的pH值对水产种植有哪些影响?
pH值偏高或偏低,均对饲养生物有着较大影响。pH值过高,会影响鸟类等植物血液中的pH值,消弱血液中的载氧能力,易导致缺氧,甚或,pH值增加时,大多数的种植植物的忍受低氧的耐力增长,生长发育遭到抑制。pH值偏高,亦会影响种植植物血液的pH值,螯虾易蜕壳死亡,pH值过高时,对水生植物的鳃等呼吸脏器有腐蚀作用。
pH值对种植植物的影响,一般不是单独孤立起作用的。在高pH值情况下,水质中氯化水涝度的毒性作用提高,毒氨增多;pH值增加时,水质中的溶化氧降低,甲烷、氨、甲烷等有害物质增多。由此可见,pH值对水产种植的影响是多种诱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种植池水的pH值在7.6~8.6之间为佳。
5、如何提升梭子蟹塘池水的pH值?
在螯虾种植中、后期,会由于池底积累大量腐殖质,致使池水中的pH值增长。在pH值较低的状态下,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对梭子蟹来讲,不但生长慢、甲壳会变软。如池水pH值高于7.4,会影响梭子蟹蜕壳生长,发生死亡现象。所以在饲养中后期,可用生石灰调节水底的pH值,生石灰的药量视池水的pH值而定,通常每次药量以3~5kg/667m2为宜,水涝水质不宜一次过量使用生石灰。
6、池水中的pH值太高,对种植有哪些影响,怎么增加池水的pH值?
水涝水质的一个特征是pH值较高,这是由于水涝水质中不像海水那样具有稳定的氯化盐缓冲体系,在水质中缺少限制性因子钙离子。如池水属或pH值仍然维持在9以上,不适合用于种植虾类等生物。
如在种植过程中,pH值下降,可通过往池子里抛洒水涝地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荐的水质改良剂,增加pH值,或则用麻袋放入麦草,吊挂在增氧机周围,等水质中的pH值增长后,再取下来。假如饲养前水质中pH值较高,可视具体情况,采用生石灰,并结合池底的整修,以降低水塘底泥的缓冲能力。
7、养虾水位一定要达到1.5m吗?
养虾水位可以视水塘的具体情况而定。水塘水位太浅,阳光易透射到池底,影响梭子蟹的活动和栖居,且水塘水浅在种植后期易受天气、气候等诱因的影响,种植水环境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饲养前期,水位可在50~80cm,之后逐渐增强水位,饲养密度较高的池子,种植水位最好在1.5m以上,这样水质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助于梭子蟹的健康生长。
8、如何选择虾苗?
选择健康、优质、强壮的虾苗是种植成功,获得良好效益的关键。选择健康优质虾苗首先要选择严格依照育秧操作规范的育秧场,不选择经低温(超过32℃)、大量服药培植出的虾苗,低温培植的虾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种植成活率低;大量服药培植出的虾苗畸形率较高,体质弱,生长速率较慢,易发生虾病。
健康优质的虾苗从外表看:体表洁净、无污物附着,体色透明,肠道细腻,无病变。观察水底游动情况:健康优质虾苗活力好、反应敏捷、逆水能力强。选购订购虾苗要尺寸整齐、全长在1.0cm以上;订购虾苗前2~3d,最好能对欲购买的虾苗进行抽样,送有关部门检查,进行疱疹、桃拉等病毒检疫,以防购买带有病毒的虾苗。
9、虾苗是否放得越多效益越好?
因为梭子蟹种植是投入较大、风险性较高的产业,因而,确定适合的饲养密度直接决定了饲养的经济效益。虾苗的饲养量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模式。
因为水涝地养虾采用的均是封闭式饲养模式,不可能象海水、淡水种植一样进行大量的换水,虾苗饲养密度越大,养成中、后期水质恶化,梭子蟹发生癌症和浮头、死亡的可能性越大,承当的风险也就越大,水涝地养虾不具备莱西度种植的水质条件。
(2)种植技术和经验。
在螯虾种植中,须要把握许多种植技术和实践经验,如对水质的调控、水色的观察、对虾健康状况的观察、饵料的投喂方法等等,能够及早发觉问题,采取举措,能够进行全面地种植管理,保证梭子蟹的健康生长。
虾苗饲养量越大,对种植技术和管理的要求越高,水涝地水质是一种特殊水质,有些特性和规律不易被人们所把握。种植资金。因为螯虾种植是高投入,因而,在放苗前应考虑整个种植过程中的所需资金,防止到种植后期因流动资金的不足,鱼饵跟不上,影响贻贝的生长。
(3)饲养密度常常与种植周期有关。
饲养密度越大,种植周期越长。饲养密度与饲养时间有关,如在6月末或7月份放苗,就不易进行莱州度种植。在近几年的水涝地水产种植中,有一味追求莱州度,结果种植中后期水质调控难度减小,消毒剂、水质净化剂、水质改良剂等的需求量大增,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至收获时因密度过大,螯虾生长平缓,上市尺寸小,市场竞购价钱过高,尽管取得了较高的产值,但饲养效益并不是很高。
因而,种植产值的提升主要借助提升种植成活率和减小梭子蟹个体重量,而不是单纯依赖于饲养密度的加强,依据近几年的种植情况,水涝地半精养饲养的虾苗密度为2.5万~4万尾/667m2,水涝地粗放养虾苗密度为1万~2万尾/667m2。
10、虾苗饲养时要注意些哪些?
虾苗在装入水塘前要注意以下几个诱因:
(1)水塘浊度。
虾苗对浊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较差,大幅度的浊度变化会减缓虾苗的活力,甚至会导致虾苗的死亡。因而养虾池浊度应与育秧池浊度尽可能相仿,酸度差不能超过3,若浊度差别较大,必须进行淡化或盐化过渡。
(2)水塘温度。
为了减短种植周期,可在养虾池温度超过24℃后饲养虾苗。育秧池温度与虾池温度相差不能超过5℃,若温度相差较大,可将装有虾苗的塑胶袋浮置于种植池海面,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再放苗;另外防止在低温期的早晨放苗。
(3)饲养时天气。
一般狂风、暴雨天不宜放苗,尽可能选择晴好天气。
(4)放苗地点。
放苗应在水塘避风一端放苗,防止虾苗被风浪打到水坝上,损坏或死亡。虾苗在饲养时,应尽量一次放足苗量。条件容许时最好做存活率实验,可作为虾苗初期存活率的参考根据,以便今后的饲养管理。若放早苗,放苗时间要按照当地历年的温度、气温、寒流、风力等气象情况而定,一味指出放早苗易造动因暴雨忽然降临虾苗被大批饿死和生长速率慢、养殖周期延长等情况。
胜伟集团首创了“盐碱地产业生态综合体”模式,首先对水涝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因而在开发后的水涝地上构建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水涝地产业生态综合体,由此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全机械化立体式波纹管排盐(井)网路体系
包括波管排盐技术,明沟排盐技术、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排水降盐技术等。波管排盐施工实现全机械化作业,使用GPS定位系统及激光精平系统控制埋管深度及坡降比海水和水的密度是多少,无需顶管碱土即可一次性实现从锄草到埋管再到集料铺装,进而增加底泥含盐量,隔离并排出底泥中的可溶盐。
2.原土调养减肥降盐改碱模型
包括各种基于厨余、有机肥和绿肥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借助技术;以化学掺伴型结构调养剂型和物理物料优化配比的追肥型物理改良调养剂;研制出适宜喷灌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液体改良调养剂。通过原土调养肥改善底泥基本结构,进一步增加底泥含盐量,平衡底泥PH值,降低底泥有有机质浓度。
3.多层次动物吸盐控盐体系
包括吸盐动物底泥改良作用;抗、耐水涝动物品种应用。吸盐动物底泥改良技术:盐生动物生长过程中,可将底泥中的水涝离子吸收于体内,成熟后将动物地上树叶拿走,即等于拿走了一定量的盐分离子,这样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底泥中的盐分离子含量;耐水涝动物选育,保证新优动物品种不断更新,将抗、耐水涝动物品种推广与应用。
4.全手动水肥一体化痕量喷灌技术体系
基于滴管、喷灌、痕灌、分根交替灌等灌溉方法的节水控盐技术,创建局部的淡化“水肥保蓄层”;基于微地形构造的耕种避盐节水技术,通过垄、沟等微地形引盐和躲盐已达到节水目标;基于生物/薄膜覆盖的蒸发抑制技术,缓解盐分的上行表聚,实现根区控盐节水。
5.苦咸水手动膜分离及微咸水安全借助技术
咸水淡化灌溉洗盐技术,借助咸水淡化设备对水涝区浅层地下咸水进行淡化,并用淡化后的水对动物进行灌溉洗盐;基于咸水-微咸水直灌或轮次灌溉的劣质水安全借助技术海水和水的密度是多少,保障区域水盐平衡及动物健康下降;基于淡水-咸水交替灌溉的劣质水安全借助技术,控制根区水盐平衡。
6.多尺度信息化与标准化管理控制体系
在水涝地整理与借助的管理及工程施工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对工程造价控制、采购、施工、资料、结算等进行科学管控,通过物联网时时检测,搜集数据,构建标准、规范体系。
(本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