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设计样本
高中物理教案:弹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弹性以及弹性发生的条件
(2)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性也越大。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功机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功机和弹簧测功机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功机的使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要点:什么是弹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比较法。
4、教学仪器:尺子、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流程
(1) 弹性
1.学生进行弹塑性实验,注意观察出现的现象:
(1)将尺子两端靠在书本上,轻轻按压使其变形,感受一下手感,去掉压力,尺子就会恢复原状;
(2)拿一根橡皮筋,拉伸橡皮筋,感受一下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挤压使其变形。松开你的手,橡皮泥将保持其变形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其揉成一团,然后展开。纸张将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留学之路,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解释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并要求每一类给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物体根据受力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进行分类。)尺子、橡皮筋等在受力时会变形高中物理力的教案,在不施加力时会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弹性;橡皮泥、纸张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性。
2、弹力 当我们按下尺子或拉动橡皮筋时,我们会感受到它们对力的影响。这种力在物理学中称为弹力。
弹力是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弹性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力量。而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撑物的压力和绳索的拉力本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极限: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极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无法完全恢复。使用弹簧时,不要超过其弹性极限,否则会损坏弹簧。
(2)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其原理是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其伸长量越长。
使用测功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的力不能大于测功机的测量极限,以免损坏测功机。
(2)使用前,若测功机指针未指向零点,则应调整指针位置,使其指向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功机刻度上每个大格代表多少N,每个小格代表多少N。
(4)轻轻拉动钩子几下,看是否灵活。
4、探索: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可塑性?什么是弹性?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巩固练习:
1. 当乒乓球掉到地上时,它会立即弹起来。使乒乓球从下到上运动的力是由乒乓球的运动产生的。
2.弹簧上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是基于这个原理而制作的。
3. 关于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B、物体只要变形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弹性不可能是无限的。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变形的程度有关。
4.下列力中不具有弹性的是( )
A.绳索对重物的拉力
B、重力
C. 面向地面的人的支撑
D.人对墙壁的推力
5、两名学生用4.2N的力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按钮同时向两侧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字为。
(5)布置作业:
6、课后反思:
1. 成功之处:
2、缺点:
三、改进措施:
附:黑板设计:
1、弹性: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
3、限额灵活
2、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上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方法:
(1)了解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2) 检查指针是否指向零点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样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和性质差异。
能力目标
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和把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化合物有很多种。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关注它与水的反应以及它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关注它们与盐酸的反应及其热稳定性。同时,通过介绍它们不同的热稳定性,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部分教材与第一部分教材类似。本部分教材也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介绍,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这种写作方式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教材末尾的家庭小实验属于探索性、设计性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其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种写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 、记忆知识,也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还十分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分享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一些演示实验可以适当改进。例如【实验2-5】可以改为一边讲课一边做实验。可以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将浸有Na2O2的棉球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球的燃烧情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用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以通过点燃滴水这一有趣的实验来介绍。
2.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于 和 的性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
3.与实际紧密结合。
教学应尽可能自然地将属性和用途联系起来。可以向学生解释某些应用(例如玻璃制造和肥皂制造)背后的化学原理,并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
4、读物《侯氏制碱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查阅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历史资料,弘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讲授侯氏制碱法。
教学设计实例
主题:钠化合物
要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教学过程
[问] 钠与非金属如Cl2、S、O2等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并推出新课程
1.氧化钠
(1)展示Na2O和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其物理性质。
(2)演示教材第32页【实验2-5】将水滴入两个装有Na2O2和Na2O固体的试管中,将一根带有火花的木棒放在试管口上,检查产生的气体(图2- 6).
演示【实验2-6】将约0.2g Na2O2粉末包裹在棉花中,放在石棉网上,并在棉花上滴几滴水(图2-7)。观察会发生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分析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H2O=4NaOH + O2↑(释放氧气)
Na2O+H2O=2NaOH(不释放氧气)
②Na2O2、Na2O和CO2的影响
+2CO2= +O2↑(释放氧气)
Na2O+CO2=(不释放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碱性氧化物吗?
②Na2O2是强氧化剂吗?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得出结论:
当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NaOH和氧气。当它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也会产生氧气。因此,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它与某些物质反应产生氧气,因此是一种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 对有色织物进行漂白实验,有色织物会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放入溶液中。酚酞开始变红,然后迅速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具有漂白作用,本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需要以对比的形式来比较氧化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其他重要的钠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 展示、取样、溶解度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一个。 ,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
b. ,,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并列出两者的性质。
② 让学生回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的反应现象及相关化学方程式:CO2+CaCO3+H2O= Ca(HCO3)2
[问]: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喷嘴也具有与 CaCO3 类似的特性:
+CO2+H2O=
碳酸氢钠也具有与 Ca(HCO3)2 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存在和制备用途,学生读完课文后可以总结出来。
总结和扩展:
(一)概要
通过列表比较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连接线代表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高中物理力的教案,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点把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延伸
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H2O反应时,可加入可燃气体(如CH4、H2、CO…)在密闭容器中与Na2O2共存,反应即可点燃电火花时发生,酸性碳酸盐与Na2O2可共热。及时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 和 的相互转化,我们不仅可以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而且可以指出在固态和溶液中应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在固态时,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而在溶液中则需要使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但绝对不能使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家庭作业:
1. 补充作业
(1)CO2通过饱和溶液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5g部分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与水完全反应,生成1.12L气体(标准状态)。这些气体被点燃并冷却至标准条件后,剩余气体为0.0336L,钠块中的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有多少克?
(3)将28.2g nH2O和nH2O的混合物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用足量盐酸溶解剩余固体,在标准条件下产生3.36L气体;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在标准条件下释放出4.48L气体,由此计算:
①残余固体质量,
②n值,
③品质
(4)向100g 8%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质量为13.7g,则通入多少克CO2?
(5)在200℃下,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与教材相关的练习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
> (168>106)
+CO2+H2O=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减少溶剂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样本
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
知识目标: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要点:
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简介:近年来,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其中,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密切相关。细胞癌变与癌症有关,癌症严重威胁着当今世界人类的生存。细胞衰老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寿命有关。我们来讨论一下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
1. 细胞分化
一、概念及意义
问题:一般来说,多细胞生物的发展起点是什么? (答案:受精卵。)
问: 受精卵如何分裂? (答案:有丝分裂。)
问:有丝分裂后,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答案:一样。)
问:那么,什么是细胞分化? (要求学生举例回答。)
问:细胞分化什么时候达到极限? (答案:萌芽阶段。)
问: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什么? (答案:各种细胞和组织的形成)
(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介绍细胞的全能性。)
2. 细胞全能性
前期描述:在植物细胞培养中观察完整植物的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胡萝卜韧皮部分离出来的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分裂分化后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说明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力。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2. 细胞癌变
旁白:讨论第二个问题——细胞癌变。几乎每个人都有癌细胞。这并非危言耸听。经过大量尸检和病理检查,病理学家发现,死因虽然各有不同,但几乎人人都有。可以检测癌细胞。然而,大多数人体内的癌细胞很少,尚未形成癌症。
问: 常见的癌症有哪些? (答案: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白血病、食道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
问: 癌症有哪些危害? (答: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据最新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现的肿瘤患者约100万。癌症每年在全球夺去约600万人的生命,并把1000万人濒临死亡。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问:导致细胞癌的致癌物有哪些类型? (答案:物理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种肿瘤病毒。)
问:癌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癌基因在物理、化学或病毒致癌物的作用下被激活。)
总结癌细胞及其特性、人体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预防癌症的三级防治措施。
3. 细胞衰老:细胞衰老的特点及原因
学生们阅读“细胞衰老”。
问: 人的头发变白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意见,我们得出结论: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问: 那么怎样才能让白发变黑呢? (答案:增加酪氨酸酶活性、染发剂等)
叙述:总结细胞衰老的特点以及细胞衰老的原因。讲解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发对人体的危害。
摘要:需要了解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意义,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的特点,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物质和癌细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症的预防,以及细胞衰老的特点。以及细胞衰老的原因。真正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作业:练习册第2章第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