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教案人教版包括以下两个实验:
1.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规律。
2. 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
具体步骤如下:
1. 分别用不同粗细的导线绕成线圈与电流表组成线圈电路,再串联一个规格相同的电炉丝,接通电源后,观察到不同的线圈中电流表的示数不同,电炉丝上不同部位温度不同。
2. 换用不同电阻值的电热丝组装成电路,通电后观察到电热丝上各点温度不同。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认识到焦耳定律的定量表达式与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不同,进一步认识到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同时,学生也体会到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焦耳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2. 理解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焦耳定律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难点:对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其单位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功,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电功?电流做了多少功跟哪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电流做功的另一个定量问题——焦耳定律。
板书课题:焦耳定律
(二)讲授新课
1.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来研究?
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介绍实验装置(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并说明要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关键要保证其他因素相同,只有电阻这一个因素不同。为了使结论更准确,实验时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由于电热丝的电阻很小,不能直接用电流和通电时间去放热多少来比较,所以实验时通常采用较粗的金属线制成电阻丝,并把它绕成圈,这样圈内径要小,电阻就会很大。为了读数方便,实验时还要给电阻丝加热一根金属棒(铁棒)。实验时观察到:铜丝和铁丝一样长短,而铁丝比铜丝细得多,但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铜丝更热。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通电时间相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有关;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为了进一步研究电阻的大小与产生热量的关系,可保持通电时间相同,改变金属丝的长度,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实验中要测量出金属丝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板书: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有关。
2. 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数学表达式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
首先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板书: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即:在数值上,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W等于电流通过导体用电器所释放的能量E;又等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而Q=I2Rt。在一般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所释放的能量往往不等于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所产生的热量。因此,在利用焦耳定律解释有关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其他因素对问题的干扰。板书:单位:焦耳(J)导出单位:千瓦·时(kW·h)换算关系:1J=3.6×106J/kW·h导出公式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因为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才全部转化为内能所产生的热量。
3. 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
首先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结论:实验探究过程:(1)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2)改变金属丝的长度;(3)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4)得出结论。结论:在金属丝的长度、通电时间相同时,金属丝越长,温度升得越高;在金属丝的材料和通电时间相同时,金属丝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在电流相同、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间相同时产生的热量向周围空间散发。板书结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热和电能相等;在非纯电阻电路中不相等。并说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炉、电烙铁、电饭锅以及白炽灯等都是利用电热工作的纯电阻用电器;而电动机、发电机等则是利用非电热工作的非纯电阻用电器。它们在使用时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由于内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电动机转动时会产生噪声;发电机工作时会产生火花等都是电能没有充分利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时要注意安全和节约用电。
(三)课堂练习(略)
(四)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