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九年级化学卷. 1知识点总结#】潜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最基本的方法。 ©无忧考克斯网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各种物质密度,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部分】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燃烧及其利用
主题 1 燃烧与灭火
1. 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之间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燃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无法燃烧)
如右图所示:薄铜片上的白磷会燃烧,而红磷不会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达到燃点;白磷的燃点较低初中物理各种物质密度,应储存在装满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产生热量;
区别: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2、灭火原理和方法(测试点1)
1、燃烧条件决定灭火原理。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燃烧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原则: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冷却至燃点以下。
3、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书籍、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快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来扑灭火灾。
化学反应方程式:+2HCl=2NaCl+H2O+CO2↑
3. 爆炸(测试点2)
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轮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迅速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易燃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必须检查纯度,以防止爆炸。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入口处张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有爆炸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用灭火方法(测试点3) ① 油底壳着火,盖上盖子即可扑灭
② 电器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③如有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然后轻轻打开门窗,以免产生火花。
④如果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请用湿抹布盖住。
⑤ 在火势蔓延之前扑灭森林火灾并砍伐树木
其他:A、生煤火时,需要先点燃纸和木头,因为纸和木头的燃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发生火灾时,如果门窗打开,空气流通量增加,氧气浓度增加,反应剧烈,燃烧更加剧烈。
C、用风扇扇煤火:虽然温度降低,但不会降到燃点以下。相反,它增加了空气流通,所以扇得越多,它就会越旺盛。
扇动蜡烛火焰:虽然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但会将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所以扇动蜡烛火焰就会熄灭。
主题 2 燃料和热量
测试点1.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所有混合物)
②由远古生物遗迹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
③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利用
1. 煤炭
① 称为“工业食品”
②成分: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与空气隔绝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和气体(主要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可用作燃料;气体泄漏会导致人员中毒并可能发生爆炸)
④ 煤炭燃烧会产生SO2、NO2等,形成酸雨
2. 石油
①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中提取的石油称为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成分: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精炼原理:利用石油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蒸馏将其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
(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一种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简单有机物。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
(2) 检验可燃物是否含有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将冷干燥的烧杯盖在可燃物上,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证明有水。含有氢元素;迅速将烧杯倒置,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得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 (如果一种可燃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它一定含有碳、氢,可能还含有氧)
(3)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鉴别:检查燃烧产物(引出点燃,将冷干燥的烧杯盖在火焰上方,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迅速转动将烧杯倒置,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可以通过在封闭的沼气池中发酵秸秆、杂草、人畜粪便以及其他废物来产生。在农村,沼气可以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在海底,能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量的两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果采矿过程中大量甲烷气体泄漏到大气中,会造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6)西气东输:损失的是天然气
(7)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测试点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a) 释放热量:燃料燃烧(如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热量;无需燃料燃烧也可以释放热量
(8)燃气泄漏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来确定。如果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应安装在墙以下。否则应安装在上面。
【第二部分】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碳和碳氧化物
主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碳的几种元素(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一种天然坚硬物质留学之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造钻石;用于玻璃划线、钻孔机钻头(体现其高硬度)等。
2、石墨(C)是软矿物之一,呈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小的片状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润滑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体现其深灰色、质地柔软)、干电池电极(体现其导电性)、电动车电刷(体现其导电性、光滑度、常温下化学性能稳定)、制作润滑剂(体现其导电性、光滑度、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它的滑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之所以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主要包括: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因为它们的结构疏松、多孔)。木炭可用于去除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和气味。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去除有毒气体,以及用于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糖;焦炭用于炼铁,炭黑添加到橡胶中以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吸附是活性炭和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它的形状像一个足球,结构稳定。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是完全一样的!
1、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书画,得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色。
2. 可燃性:
课题2 二氧化碳产生研究
测试点1.实验室产生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查)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制O2装置。
②反应物有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产生二氧化碳的发生器。
(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确定:
① 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29)。采用向上排气方式时,CO2只能采用向上排气方式。
③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29)时,采用向下排气方式
测试点2.实验室生产二氧化碳的方法(测试点)
1、药品:石灰石、稀盐酸
① H2SO4与CaCO3不能反应的原因:形成薄膜,反应很快停止,无法获得连续气体。
② HCl不能反应的原因: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
不使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容易挥发,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2、原理: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 装置图
装置注意事项: (1)若采用长颈漏斗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气道管胶塞轻微外露。 (3)向上排气法
4、气体收集方式: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高,可溶于水)
5、测试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检查充满度的方法:用一根点燃的木棍放在集气瓶口上。木棍就会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被收集。
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得熟石灰:CaO+H2O===Ca(OH)2
【第三部分】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进入化学世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主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发生变化时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3、理化性能
物理性质:不发生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达的性质。
主题 2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
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索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2、燃烧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蜡烛在灯芯处熔化,继续安静地燃烧,不发出任何声音,并且在燃烧过程中蜡烛慢慢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火焰轻微闪烁,火焰上方冒黑烟。蜡烛的火焰可分为三层:内层火焰暗淡,底部呈浅蓝色,是火焰核心;第二层火焰较亮,呈圆锥形,为内焰;外围的第三层火焰是黄色的。 ,明亮但不刺眼,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比较;外焰温度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低。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
④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如何检查?将干燥烧杯放在火焰上。过一会儿,烧杯壁上就会形成水雾。片刻后,取出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后: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的白烟:火焰会跟随白烟重新点燃蜡烛。
2、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的研究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氧气 > 氧气(可供给呼吸并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话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使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可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烧勺、坩埚等。
可间接加热: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储存药品的器具:广口瓶(固体)、窄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重)、量筒(体积测量)
分离仪器:漏斗
服用器具:药勺(粉末或小晶体)、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塑料尖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紧器具:试管夹、铁架(带铁夹和铁环)、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 试管。 (1) 目的: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突然加热或冷却。一般要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b.加热时,必须先用铁夹将试管夹住并固定在铁架上(短时加热也可用试管夹)。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冷却前试管不得直立,以免冷凝水从管口倒流,造成试管爆裂。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一般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1/3(防止加热时液体溢出),且试管应与桌面成45°左右的角度(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溢出)。增加加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应正对试管。保护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试管夹。用途:盛装试管;
注意事项:①从下往上穿,夹住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内)
②请勿将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排水(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时不要撞击容器壁②使用后及时擦拭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具放置平稳,取下灯头,立于灯具右侧,防止滚动,方便取放。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以保证燃烧效果更好,火焰温度更高)。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体积的3/4,也不能少于1/4(太多酒精加热或移动时容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容易引起爆炸) 。
④ 禁止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溢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溢出引起火灾)。
⑥ 采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高)。
⑦酒精灯用完后,必须盖上灯帽,切勿用嘴吹灭。 (防止火焰沿灯颈吹入灯内)
⑧使用完毕后,立即盖上灯头(防止酒精蒸发和灯芯吸水难以点燃)。
⑨请勿打翻酒精灯。如果酒精洒在桌子上并燃烧,请立即用湿布覆盖或撒上沙子来扑灭火焰。请勿用水冲洗,以免火势蔓延。
=相关文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