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知识点总结初二有以下几点: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力。
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拉力等多种形式。
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支持力、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拉力沿着两物体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拉或被收缩的物体。
大小:物体形变程度决定,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分度值、指针指示的刻度。
此外,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同时,在弹力的学习中要注意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弹力知识点总结初二例题:
1.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 产生条件:
(1)两物体互相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
例题:某同学看到闪电后6秒钟才听到雷声,打雷的地点距他多远?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S = vt$进行计算,其中v表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解析: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人看到闪电后经过6秒钟才听到雷声。
求:打雷的地点距该同学的距离S。
解:由$v = \frac{s}{t}$可得,打雷的地点距该同学的距离为:
$S = vt = 340m/s \times 6s = 2040m$。
答案:打雷的地点距该同学约为20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