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熔化和凝固的教案设计,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冰熔化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熔化特点。
3. 经历对冰、食盐、海波的熔化实验探究过程,并分析熔化特点。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冰熔化的特点。
难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冰块熔化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冰块在什么条件下是固态,什么条件下是液态?冰块熔化需要多长时间?它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新课教学
(一)冰的熔化实验探究
1. 学生阅读教材P52“实验探究”,明确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教师提问:冰的熔化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冰熔化的特点:冰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冰的熔点为0℃)且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 教师提问:根据冰的熔化特点,你认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6.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晶体?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晶体物质。
7. 教师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而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海波等物质也是晶体。
(二)凝固现象的介绍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凝固现象?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凝固现象,如水结冰、钢水凝固成钢锭等。教师介绍凝固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三、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晶体物质。
四、作业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凝固现象,哪些物质是晶体。
题目:在实验室中,小明需要将一定量的食盐从溶液中过滤出来。然而,在过滤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蒸发皿中的滤液在蒸发过程中出现了少量固体食盐粘附在蒸发皿的边缘。
问题:
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确保食盐被完全过滤出来?
分析:
1. 减少蒸发时间:在蒸发过程中,应尽可能快地蒸发滤液,以减少食盐溶解的时间。
2. 增加蒸发皿的温度:可以使用电热板等工具来提高蒸发皿的温度,使其保持恒温,从而减少食盐粘附的现象。
3. 增加搅拌:在蒸发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搅拌器或搅拌棒,以帮助滤液均匀受热,减少食盐粘附。
解决方案:
1. 在蒸发过程中,应尽可能快地蒸发滤液,并在蒸发结束后立即停止加热。
2. 使用电热板等工具来提高蒸发皿的温度,使其保持恒温。
3. 在蒸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搅拌器或搅拌棒,以帮助滤液均匀受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确保食盐被完全过滤出来,并且不会出现粘附在蒸发皿边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