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教版电流和电路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
难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用一根铜导线绕成线圈,两端接上电源,接通电源后,小电珠不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在开始上课时也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想学老师是怎样做的吗?由此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在前面学过的电路中,我们把各元件连接起来的整体叫做电路。在电源、用电器、开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电流的通路,电路中有电流。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才老师做的实验,小电珠不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不是完整的电路。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电源正负极接通,但没有构成闭合回路。老师指出:要想知道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就必须研究一下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电流是看不到的,你能想办法使电流流动并产生电流的效应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这个实验。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来连接一个电路,使小电珠发光。老师问:谁有办法使小电珠更亮一些?学生回答:多串联几根导线。(老师补充说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现在小电珠的亮度有什么变化?由此你认为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闭合电路;电路要断开;电路要连成通路。(老师板书)老师指出:这就是说,要使电路中有电流,就必须使电路闭合,电路必须断开。我们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称为电路的三个组成部分。我们把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蓄电池等。把干电池、蓄电池等电源接入电路后,它能使电路闭合形成电流。把不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如电灯、电铃、电炉等。它们在工作中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导线是连接电源和用电器以及用电器相互之间的连接部分,它既不起电源也不起用电器的作用,但它有电阻。所以导线既不是电源也不是用电器。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负极形成通路。但电路的状态有时是开路,有时是短路。如果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短路。短路时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而且会损坏电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切记短路对电源的危害。根据刚才实验的结果老师板书:通路——有持续电流;开路——没有持续电流;短路——不能形成持续电流。
(3)小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布置作业课本P27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的……(略)
二、重点、难点……(略)
三、教学过程……
四、小结……
五、作业……
【例题】有一个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额定电压为6V。如果我们手边只有一个电压为9V的电源,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给它串联一个阻值为多大的电阻?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电路的概念
1. 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二、认识电流
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四、例题讲解
1. 分析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找出有用的信息。
2. 列方程求解:根据题目所给的问题和已知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出未知量。
3. 总结规律:根据求解的结果,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U - U' = I'R + U''(U为电源电压,U'为灯泡两端的电压,U''为电阻两端的电压,I'为通过电阻的电流)
其中,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6V,额定电压为9V,因此U - U' = 9V - 6V = 3V。已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因此通过灯泡的电流I = 0.6A。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因此通过电阻的电流也为0.6A。最后可以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 = IR = 6V。因此需要串联一个阻值为R = U''/I = 6V/0.6A = 10Ω的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五、课堂练习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自己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六、小结
1. 总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强调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