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形成概念。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十分艰辛的。伽利略等人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如果表面光滑,一个运动的物体便会沿直线一直运动下去;二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这两个结论是实验事实,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为了确立运动的第一性,必须排除外力的干扰。于是,伽利略等人在上述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逐步排除了各种外力的干扰,最后认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既不会主动去推别的物体,也不会被别的物体推动。这样,伽利略就得出结论: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的物体,都是由于它们的后面或前面有一种推着它们前进的力。这种力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惯性。
第二阶段,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确立惯性定律。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笛卡尔、开普勒等人认为:物体之所以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是因为它们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定律。
以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主要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这个定律最初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的。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例题:
实验: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施加一个外力F后,小球开始运动。当撤去这个外力F后,小球将会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遇到障碍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