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级结论如下:
1. 整体法:系统加速度为零时,整体受恒力,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和整体系统内各物体相互作用力(即系统内力)。
2. 竖直面内的运动:
a. 圆周运动:绳(不可伸长)模型中绳恰好拉直时,绳拉力为零,临界情况时速度最大(绳张角最大)。杆(不可伸长)模型中,杆的弹力不一定是支持力或拉力,而是指向轨道圆心的拉力或推力。
b.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3. 电磁感应中的二级结论:
a. 电磁感应问题中,当外力做功时,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b. 电磁感应问题中,当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B为匀强磁感应强度,L为导体棒有效长度,V为导体棒运动速度)。
c. 电磁感应问题中,当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I=q/t=BLV/R(R为导体电阻),产生的热效应Q=I^2Rt。
4. 连接体的二级结论:
a. 两个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或靠近相同的位移时,由v=x/t可知,它们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一定相同。
b. 两个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等于各自加速度大小之比。
5.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条件:最高点和最低点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相等(或大小相等),杆(不可伸长)模型中杆的弹力不一定是支持力或拉力。绳(不可伸长)模型中绳恰好拉直时,绳拉力为零,临界情况时速度最大(绳张角最大)。
以上就是高考物理二级结论的一部分内容,这些结论有助于更快速准确地解题。请注意,这些结论是部分,并非全部,建议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二级结论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明确结论的物理规律或公式。在高考物理中,二级结论通常被要求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为它通常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只需要记住并应用特定的公式或定理即可。
例题:
在一次完全弹性碰撞中,有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A和mB,初速度分别为vA和vB,求碰撞后的速度vA'和vB'。
mAvA + mBvB = mA vA' + mB vB' (1)
1/2 mA vA^2 + 1/2 mB vB^2 = 1/2 mA vA'^2 + 1/2 mB vB'^2 (2)
将(1)式两边同时除以mBvB',得到:
(mA/(mBvB')) + 1 = (mA/(mA vA')) + (mB/(mB vB')) (3)
由(2)和(3)可以得到:
vA' = (mA - mB)vB/(mA + mB) (4)
vB' = (mB - mA)vA/(mA + mB) (5)
因此,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的速度vA'和vB'分别为vA' = (mA - mB)vB/(mA + mB) 和 vB' = (mB - mA)vA/(mA + mB)。这个结论可以直接填写在答案栏中,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