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高考物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力学: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 电学:电学部分主要考察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此外,还有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电磁感应定律。
3. 光学:光学部分主要考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现象,以及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概念。
4. 实验: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实验。
此外,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计算方法和物理模型,如极值法、图象法、等效法等,以及一些常见的物理模型,如碰撞模型、竖直上抛模型、单摆模型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注意,具体考试内容和题型可能会根据每年的考试大纲有所变化。
题目:
有一个边长为a=2m的正方体,其质量为m=1kg,它的一半面积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另一半悬空。在悬空的一边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使物体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
(1)求物体开始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当物体速度达到1m/s时,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上的磁场力F的作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5N,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解答:
(1)物体开始运动时受到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由于物体一半面积放在桌面上,所以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物体自重的二倍。
F合 = ma = (mg - F支持力) + μ(mg) = (1 × 10 - 2 × 1 × 9.8) + (0.5 × 1 × 9.8) = 2N
方向水平向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为:
a = F合 / m = 2 / 1 = 2m/s^2
方向水平向右。
(2)当物体速度达到1m/s时,根据运动学公式v^2 = 2ax,可求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x = v^2 / (2a) = 1^2 / (2 × 2) = 0.25m
由于物体一半面积放在桌面上,所以物体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为x/2=0.125m。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 = μFf = μmg = 0.5 × 1 × 10 = 5N
方向水平向左。
(3)当物体速度达到1m/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而此时磁感应强度B产生的安培力为F安 = BIL(其中I为电流强度,L为导线框的边长),由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5N,所以可以求得电流强度I:
I = F安 / (B × a) = (5 - 0.5) / (B × 2)
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磁感应强度B:
B = (I^2 × a) / (Ff - I^2 × a) = (I^2 × 4) / (I^2 - 4) = (I^2 + 4) / (I - 4)
由于已知摩擦力大小为0.5N,所以可以解得B的大小:B = 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