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14包括以下内容:
质点和刚体。质点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理想模型。刚体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可以作为物体的整体,具有各部分运动一致的性质。
相互作用。高考要求能定量分析两个物体间的弹力、摩擦力,能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牛顿运动定律。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比较基础,主要围绕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命题,命题角度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利用牛顿定律处理超重和失重问题等。
曲线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进行命题,涉及到的知识包括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圆周运动线速度与向心力的变化等。
能量。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功和能进行命题,涉及到的知识包括功的计算、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等。
请注意,具体的高考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题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20N、方向与地面成30度角斜向上的拉力作用,物体移动了10m的距离。试求:
1. 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解题思路:
1. 列出力的表达式和位移的表达式,并求出力与位移的标量积。
2.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将各个力的功相加。
1. 力的表达式:拉力大小为20N,方向与水平面成30度角。根据力的分解,可以得到沿物体位移方向的拉力分量为10√3N。
2. 位移的表达式:物体移动了10m的距离。
3. 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_{拉}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 20 \times 10 \times \cos 30^{\circ} = 100\sqrt{3}J$。
4. 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_{摩} = - f \cdot s = - \mu(mg - F\sin\theta) \cdot s = - \mu mg\sin\theta \cdot s$。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摩擦系数,所以无法求出具体的功。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过滤掉无关的信息,专注于解题的关键点。对于其他高考物理题目,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思路进行分析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