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蒋老师讲授了一堂《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公开课初中物理教育,得到了全校老师的认可。他将这堂课做成了多媒体课件,不仅增加了这堂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概括力。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堂课设计的看法。
1. 新颖的引入: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始,将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件制作成动画,让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飞船是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样的引入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
2. 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学生自读课文第92页,得出机械运动、参照物、静止等概念,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航天器是动的还是静的。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问。
3.小组合作较好: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93页,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分组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正确选择物体的参照点?(2)如何正确认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平等的讨论交流,解决困难,无疑对学生学会沟通和分享研究信息、思想、成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4、学科渗透:融合是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它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堂课我采用了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融合的形式。在课堂上布置巩固作业1、听VCD,找出关于机械运动的歌曲?2、读毛泽东诗词《送瘟神》,找出关于机械运动的诗?精彩的动画,优美的音乐,毛泽东诗词运用学科融合的形式,以竞赛的方式,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5.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新大纲的要求: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外、校内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玩:自行车、汽车在路上行驶的动画。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想象、发现、提出问题。从学生日常事例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敢于打破常规。
课后,我让学生展示1990年6月1日《新民晚报》的一篇文章:一个馒头从火车窗外飞出,砸中铁路工人钱金虎的鼻梁,当场晕倒。请在课后收集资料来解释这一现象?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合作,收集公开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对学生获得理性和感性的体验,形成科学探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6、将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贯穿于教学始终:记得曾要求学生找出生活中两个运动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的例子。有位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放学回家,两个人并排骑自行车,是相对静止的。我及时进行了安全教育留学之路,请大家以后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观看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通信卫星成功发射的动画片和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教学,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生的课堂气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老师提示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育,我们会认真学习新大纲,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