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高二物理选修三知识点整理#】®51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物理选修三知识点汇总,高中物理是一门联系非常广泛的学科,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
1.高中2物理选修课3第一部分知识点总结
1. 烯醇中碳碳双键的检测
(1)如果是纯液体样品,可以往样品中加入四氯化溴溶液,若褪色,证明其中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先将足量新配制的Cu(OH)2悬浮液加入样品中,加热至沸腾,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再加溴水。若褪色,证明其中含有碳碳双键。
若将溴水直接加入到样品水溶液中,将发生反应:-CHO+Br2+H2O→-COOH+2HBr,使溴水褪色。
2. 二糖或多糖水解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则先在冷却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稀硫酸中和,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或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浮液,加热(于水浴上),观察现象,并进行判断。
3.如何检测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情况?
取试样,加NaOH溶液,振摇,静置分液,将水溶液加盐酸酸化,再加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的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表明有苯酚存在。
若将FeCl3溶液直接滴加到样品中,苯酚仍然会溶解在苯中,不会进入水溶液与Fe3+离子发生反应;若将饱和溴水直接加入到样品中高中物理选修3,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不会看到白色沉淀。
如果使用的溴水太稀,一方面会生成溶解度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中,看不到沉淀。
4、怎样检验实验室产生的乙烯气体中是否含有CH2=CH2、SO2、CO2、H2O?
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清石灰水、试验水)(试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完全除去)(试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试CH2=CH2)。
2.高中2物理选修课3第二部分知识点总结
1、中和热的概念: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实际上是H+与OH-之间的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在电离时要吸热,因此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初状态(反应物)和终状态(产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路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分几步进行,则每步反应热之和等于一步完成的反应热。
5、燃烧热概念:25℃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
3.高二物理选修课3第3部分知识点总结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的反应:Cu+△==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催化氧化:2SO2+
7、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H2O
9. 硫化氢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2H2S+3O2 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4.高中2物理选修课3第4部分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由它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原子核外的能量壳层数目决定了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内价电子总数决定了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周期划分
周期是指能级组内电子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的同一能层(电子层)元素的行。即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横行是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电子排布与族划分
族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价电子数相同(外层电子排布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排,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列为一族(第VIII族除外),共18列16族,同一主族周期内,从上至下高中物理选修3,元素的金属性质逐渐增加,非金属性质逐渐降低。
(3)原子电子结构与元素划分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电子排布可分为五个区,即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各区的名称均来自按构造原理填写的电子能级符号。
5. 高中物理选修课3知识点总结第5部分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或释放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点: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的变化
6.高中2物理选修课3第6部分知识点总结
静电感应现象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3、静电感应现象:当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场的反方向运动,使导体两端出现相等的正、负电荷,这种现象称为静电感应现象。
4、感应电荷:静电感应现象发生时,导体不同部位出现的净电荷。
7.高中2物理选修课3第7部分知识点总结
电位
电势:将试验电荷置于电场中某点,其势能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称为该点的电势。它是描述电场能量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试验电荷及其电荷q的正负号无关,只与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留学之路,因此可以量度电场的性质。
1、电位的相对性:某一点电位的大小是相对于零电位而言的。零电位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取地面和无穷远处作为零势能面。
2、电位的固有性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位大小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是否释放电荷、释放什么电荷无关。
3.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负电位表示该位置的电位低于零电位处的电位。)
4、计算时EP与q可正可负。
5.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6. 与电势能的情况类似,应确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为零。(通常将距源电荷或大地无穷远处的电势视为零。)
8.高二物理选修课3第8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电方式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物体的原子核结合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结合电子能力较强的物体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结合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则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离与转移)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缺少(或过剩)电子,当带电物体与不带电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物体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不带电物体因缺少(或过剩)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向带电物体移动或远离带电物体。(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带电方式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电子的转移,使电子过剩的物体(部分)带负电,电子不足的物体(部分)带正电,电子转移过程中,总电荷量不变。
9. 高二物理选修课3第9部分知识点总结
电流: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免费;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是它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注意: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Q与这些电荷通过所用的时间t之比称为电流I;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 (4)1A = 103mA = 106uA
10.高中2物理选修课3第10部分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两种常见表达
①克劳修斯表述(按照热传递的方向性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达):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效应。
a.自发性是指传热等宏观热力学现象具有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能量。
b.“无其他影响”是指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部完成,对周围环境没有热力学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个表述都揭示了参与宏观过程的大量分子的方向性,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
=推荐给高二学生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