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高中物理 > 综合与其它

(期中复习)高中专题习题——受力分析例

更新时间:2024-05-16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高中专题练习——受力分析例1 如图6-1所示,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它们的接触面光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设A、B与水平面地面的动摩擦系数为μ。 用水平力F推动A,使A、B一起加速。 求:(1)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为维持A、B之间的相对滑动,力F的取值范围。分析及解:在F的作用下,A有沿A、B之间的斜率。根据题意,为了防止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A刚刚离开水平面,即A不受水平面的影响。 此时,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零。 本题求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和B上的摩擦力f 2 时采用的是隔离法; 求A、B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时,采用整体法。 (1)A的受力分析如图6-2(a)所示。 根据题意:N1=0,f 1=0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故有: Ncosθ=mg [1], F-Nsin θ ma [2] 11[1] 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下式求得:公式: N=m1g/cos θ (2) B 的受力分析如图 6-2(b)所示,则: N2=m2g+Ncosθ [3] , f2=μ N2 [4][1] , [3] 代入[4],可得: f 2=μ (m1+ m2)g 取A、B组成的系统,可得: Ff 2=(m1+ m2)a [ 5][1], [2 ], [5]解出公式:F=m1g(m1+ m2)(tg θ - μ)/m 2。因此,A、B相对不滑动时F的取值范围为:0 < F ≤ m1g(m1+ m2)(tgθ - μ )/m 2 例2 如图1-1所示,一根5米长的绳子两端分别系在地面上相距4米的两根柱子上。 上A、B。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在绳子上挂一个光滑、轻便的钩子。 它挂在一个重12N的物体上。平衡时,绳子中的拉力为T=__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个三力平衡问题。 基本思想是:对于平衡问题,往往可以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选择对象、分析力、绘制力图、建立方程等。 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因此,这道题有多种解法。 方案一:选择吊钩作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 设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 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 α=F,其中F=12。 牛伸出绳子,如图所示 由几何条件可得:Sin α =3/5,然后代入上式可得 T=10 N。 解二:钩子受到三个力。 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合力F',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图T) 如图1-2所示,受力三角形△OEG和△ADC相似,则: 经验:钩子移动到弦上的新位置,我们得到: 钩子两侧弦线之间的角度和水平方向还是相等的,牛。 绳子的张力保持不变。 例3 如图2-12所示,m和M保持相对静止,并沿着倾斜角为θ的光滑斜坡滑下。 M和m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 错误解释: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2-13所示。 物体受到重力mg、支撑力N、摩擦力f。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然后以m+N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14所示,(m+ M) g·sin θ = (M + m) a ③根据式子①, ②、③,f=0,所以m与M之间没有摩擦力。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分析与解决: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盲目模仿。 看似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很多,但思路却没有跟上。 要分析摩擦力英语作文,您需要找到接触面。 摩擦力的方向必须与接触面相切。 这一步是为了堵住错误的起点。 犯上述错误的客观原因是固定型思维,即一看到斜面的摩擦力就跟随斜面的方向。 这归结于对物理过程的不明确分析。 答:由于m和M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可以将整体(m+M)作为研究对象。 力,如图2-14所示,重力(M+m)g,支撑力N′。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x: (M+n)gsin θ=(M+m)a① 解为沿斜坡向下a=gsin θ。 由于需要m与M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故以m为研究对象,力如图2-15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 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着斜坡的方向。 需要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如图2-16所示。 由式②、③、④、⑤可得f=mgsin θ·cosθ。 方向m沿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摩擦力,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例4 图2-25 用轻弹簧连接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用绳子悬挂在天花板上。 两个球都保持静止。 当突然切线时,上球A和下球B的加速度为[]A。 a =ga =g12B. a1=ga 2=gC. a =2ga2=01D. a =0a =g12 错误解:剪线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仅受重力影响,故加速度为g,故球A、B的加速度为g。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因此选择A。 分析与解决:造成上述误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 由于绳子被切断时,球A和B的加速度不同,因此不能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答: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进行剪切前和剪切过程中的应力分析。 A 和 B 在切割前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2-26所示,球A受到三个力,拉力T,重力mg和弹力F。球B受到三个力,重力mg和弹簧拉力F′ A球:T-mg-F =0①B球:F′-mg=0② 由公式①、②可知,T=2mg,F=mg 剪切时,A球受到两个力,因为绳索无弹性,此时不存在拉力剪切,但弹簧有形状,暂时无法改变形状,但弹力仍然存在。 如图2-27所示,球A受到重力mg和弹簧给出的弹力F的作用。 同样,球B受到重力mg和弹力F'的影响。 A 球:-mg-F=maA③B④B 球:F′ -mg=ma 由式 ③ 求解,得 aA=-2g(方向向下) 由式 ④ 求解,得 aB=0,故选项 C 正确。 经验:(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 净外力保持不变,加速度保持不变。 合外力瞬时变化,加速度瞬时变化。 本题中,当球A被剪切时,总外力瞬间发生变化,加速度从0变化到2g。 然而,当球B被剪切时,总外力不变,加速度保持不变。 5 如图3-1所示,输送带水平部分ab=2米,bc=4米,bc与水平面夹角α=37°,小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A、传送带μ=0.25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传送带按图中所示方向以2米/秒的速度移动。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如果物体A轻轻地放在a点,它将被皮带送到c点,并且物体A还没有离开皮带。 求物体 A 从 a 点运送到 c 点所需的时间。 分析与解决:物体A轻轻放置在a点,其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是向后的。 传送带以零初始速度均匀加速地移动A,直到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 假设这段时间是A向前移动的滑动摩擦力,t 1,则:a1=μg=0.25x10=2.5米/秒2t=v/a1=2/2.5=0.8秒。 假设A匀加速时的位移为S1,则: 假设物体A在水平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 ,则假设物体A在bc段运动的时间为t 3、设加速度为a2,则:a2=g*Sin37° - μ°=10x0。 6-0..8=4米/秒 2解为:t3=1秒(t=-2秒四舍五入) 3所以物体A从a点运输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为t=t 1+t 2 +t 3=0.8+0.6+1=2.4秒。 例6 如图2-1所示,一根长的轻质绳索横跨水平方向相距2L的两个小定滑轮A和B。 一根质量为 m 的木块悬挂在绳子上的 O 点。 O连接A和B。两个滑轮之间的距离相等。 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垂直向下的恒力F=mg。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首先握住滑轮,使绳索处于水平伸直状态,然后将滑轮松开。 木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拉力F不变。 (1) 当物体下落距离为h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2) 当木块下落上述距离时,需要做多少功W才能克服C端的恒力F?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分析与解答:物体首先向下加速。 当物体下落时,两根绳子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 由于绳索对木块的拉力保持不变,始终等于F,所以随着两根绳索夹角的减小,两根绳索对木块的拉力的合力会逐渐增大,合力即为F。作用在木块上的力会逐渐减小,朝下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当木块所受的净外力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此后,由于两根绳子之间的夹角不断减小,作用在木块上的合外力垂直向上并逐渐增大,木块将随着加速度的增大而减速。 当物块的下落速度减小到零时,物块的垂直下落距离达到最大值H。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由公共点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相应的θ角,则则由θ角可求出对应的距离h,进而可求出C端克服恒力F所做的功。 将动能定理应用到物块上,可以确定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1) 当物块所受的净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块下落的距离为h。 因为F始终等于mg,所以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始终为mg。 由平衡条件可知:2θ=120°,故θ=60°。 由图2-2可知: h=L*tg30°=L[1] (2) 当木块下落h时,绳子的C、D端均上升h'。 由几何关系可得: h' = -L [2] 克服C端恒力F所做的功为: W = F *h [3] 同时求解方程组[1]、[2] ] 与[3] 得: W=(-1) mgL (3) 物块下落过程中,有三个力对物块做功。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重力做正功,两端绳索对木块的拉力做负功。 绳索两端拉力所做的功等于恒力F作用在C、D端所做的功。因为物体下落距离h时动能最大。 由动能定理:mgh-2W=[4] 将方程[1]、[2]、[3]代入方程[4],可得: Vm=当木块速度减至零时,下落距离块的高度达到最大值为H,绳索C和D上升的距离为H'。 由动能定理:mgH-2mgH'=0,且H'=-L,联立解为:H=。5qT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