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为了帮助您在进入模具之前为最终的复习冲刺做准备。我希望它能帮助你把物理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文约5600字,阅读时间为5-10分钟。
1. 全面审查
一轮复查的目的是打好基础,全面复习,为今后的全面改进做好准备。
然而,一轮复习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看得同等重要,导致学生读书复习进度太慢,跟不上老师复习进度,导致后面的复习时间紧,很多学生在学习时过于注重细节,导致考试迫在眉睫, 突然发现他们的很多内容都没有经过审核。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善用一轮复习中使用的书籍。一般来说,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复习书都梳理好了物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基本都是一样的,大部分模型都给大家总结了,需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学习。
如果我们不专注于复习知识点和模型,就会导致未来的学习紧张和状态不佳,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专注于一些重要和困难的部分,我们必须多巩固和复习,多做练习。例如,力学中的一些综合模型:能量-动量模型、运动学-动力学积分问题、电磁学:组合场、复合场、电磁感应-动量-能量问题等。
一些简单但不经常测试的内容,你可以尽可能多地做,不需要做太多的练习。例如,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是否存在电压或电流,例如一些物理学史,例如需要知道质能方程E=mc^{2}是爱因斯坦的成就,等等。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积累,学会对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我想谈谈方法论问题。
我们的许多同学在高中时就达成了共识,数学和物理是最难的。但物理学仍然比数学系统得多。我们在初中学物理,其实我们学的是力、热、电、光、原五部分,高中的时候,我们还是学这五部分的,其实大学学习普通物理的时候,还是学这五部分的。
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数学可能需要接受全新的价值观,例如从离散连续性到不连续性再到极限。尤其是当高中进入大学并开始学习高等数学时,也就是需要极端思维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立即适应。因此,我们经常看很多学生的成绩单,就会发现高等数学的成绩不如高等数学的成绩。
但物理学更多的是关于模型和条件的复杂性。例如,运动学是最直观的例子,我们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再到曲线运动。例如,当我们做题时,我们会涉及各种领域,例如引力场、静电场、静磁场等。一开始,我们只涉及单个字段的分析,一组公式将解决一般问题。后期将涉及组合场、复合场、交变电磁场等的分析,一些我们熟悉的不等式、序列、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也会应用到其中。
但好在,我一直认为,学物理和积木是一样的,一次掌握一个知识点,一次掌握一个模型,发展清晰的物理图像,培养一定的物理直觉,拥有扎实的计算基础,那么学习物理,至少是高中物理,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在处理知识点模型时需要小心,比如力学部分的力分析,尤其是多力的力分析,有些学生容易漏掉一个力,或者对向量的合成分解不够熟练。对于一些加速度的动力学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它是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
其中一些更容易直接分解力,而另一些则需要分解加速度。就像商场里的自动电梯一样,如果你告诉你1个乘客站在自动电梯上与电梯一起直线加速,告诉你电梯的加速度,并让你分析乘客的力,这样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会容易得多分解加速度。例如,当我们研究场中物体上的力时,我们可能需要遵循“一个重力、两个弹性力、三个摩擦力和四个其他力”的原理。“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这样做,那么就不容易对力量犯错误。
我们知道,静力学、动力学和运动学部分结合了电磁学知识来形成新的模型,这增加了难度。例如,如果我们需要研究组合场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曲线运动+洛伦兹力+电场力+重力的相关知识点。
例如,字段的细节也很重要,不同的方向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像平行电场一样,沿着电场线的方向,起到加速粒子的作用,垂直的电场线进入,起到使粒子偏转的作用。
有时,电磁学中的一些问题会结合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的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般出现在中高端题和期末题中。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知识体系相对连贯的学科,知识也是不断积累的,前期学习的质量会影响后期知识的学习。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巩固知识的基础部分并复习好。物理连贯性和系统化在前面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
这些零零碎碎的模型需要我们去掌握,掌握之后,我们需要把它们封装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体系,来解决大问题甚至大结局。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系统学习物理的流程图,希望大家喜欢:
图 1:学习物理的流程图
以前教过的学生(注:罗老师的学生)有时会忘记前面的简单内容,导致后面的练习做不到,不断怀疑自己。这种情况会影响我以后的自信心,我突然觉得自己回答不了这么简单的话题,如果是认真的,我会否定自己。因此,尽量做好考试前的基础知识。
其次,一定要多做运动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总结提问的规则,规范做题的步骤,不断领悟提问者的想法,从而达到整合和改进的目的。
我们每次都需要研究错误的题目,弄清楚自己哪里错了,是知识点上的漏洞,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正,下次努力犯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再犯错了。
而要学会总结,物理知识点有限,但练习是无限的,学生要不断在总结中找出规律,这样无论后面出现什么问题,都不会太慌张,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其实有一件事,我相信有一件事你一定体会过,那就是,即使你改错了题,把错误记录在错误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它们拿出来,甚至再做一遍。当我们到达考场并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们可能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每个人,哪怕是那些非常擅长物理的人,出于种种原因,都会偏爱一种知识,而另一种知识可能就不那么好了。
根据这句话,我们必须耐心和坚定不移地完成我们在考场上害怕的题目类型,或者我们不喜欢或不太擅长的知识点。虽然我们很有可能犯错,或者答案不是那么完美物理资源网,但总有一场考试,当我们做对了,终于跨过了这个障碍,下次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心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导致质变”。"
因此,当我们在早期开始研究错误的问题时,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沮丧,不仅是因为我们讨厌这类问题,还因为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对这类问题不是很“敏感”。“但如上所述,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有机会在真正的考试中正确回答这类问题。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弄清楚。这就是所谓的“走出你的舒适区”。"
当谈到走出我的舒适区时,我需要强调的是,当面对我们非常确定的极其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做,或者看看答案来做,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时间来训练我们需要的问题类型。
在模拟考试中,建议购买一套试卷进行测试。而不管试卷上的题目有多难,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成一次高考。每次考试都必须在桌子上进行。如果有学生有能力高中物理 电梯,最好请其他人给自己的模拟试卷打分。
3、注意规范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我们仔细看参考答案,我们会发现一个大问题的结果可能只有 2 分左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失分:写方程式过程中的错误,推导中间过程中的错误,以及计算错误,是我们大多数学生在大问题的计算中失分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损失。大多数中档问题的难点在于列方程部分,即建模部分。列完方程式之后,剩下的部分基本就是数学的内容,其实是代数运算和三角函数之间的某种关系。但其实我们在看很多同学的试卷,发现答案不够清楚,很多需要写的内容都没有写出来。甚至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喜欢跳过步骤,或者根本不解释为什么他们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为了不让解决问题过于混乱,我们需要将问题的步骤标准化。这不仅方便了阅卷老师批改试卷,也方便了自己后续的检查。为了提高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看看前几年解决高考题和模拟题的步骤,了解解题过程中单词和公式的有效组合,了解哪些步骤是重点。这样一来,我们以后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规划,以免太慌张,努力让自己在考试中的写作与参考答案保持一致。
同时,应标明每个公式和定理的名称。例如,根据动能定理,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等。如果问题中有物理符号,请务必指出该符号代表什么,以免产生误解。例如,假设 F_{Lo) 是洛伦兹力。写 F_{lo} 比写 F_{1} 要好得多。
对于多进程问题,在编写流程时,需要指出编写流程是什么,只有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教师也方便找到正确的结果,并自行比较和检查几个问题的结果。
同时,如果你能一步一步地写出来,高中物理有时并不是很困难。以下是2017年北京市丰台区示范课题示例:
简单谐波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简单谐波运动中的物体受还原力的影响,还原力F_{back}的大小与物体距平衡位置的位移x成正比,还原力的方向与偏离平衡位置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即: F_{back}=-kx,其中k为振动系数,其值由振动系数决定;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其周期与振动物体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振动系统振动系数的平方根成反比,与振幅无关,即T=2pisqrt{frac{m}{k}}。试着论证和分析以下问题:
(1)如图A所示,摆锤长度为L,摆锤质量为m的摆锤在AB之间以小角度自由摆动,局部重力加速度为g。
一个。当摆球移动到点P时,摆动角度为theta,并绘制摆球上的力示意图。并写出钟摆此时的恢复力F_{back}大小;
b.结合简单谐波运动的特点,证明单摆小角度摆动的周期为:T=2pisqrt{frac{L}{g}}。
(2)类比和等价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常用。一根长度为 L 的轻质绝缘细线系在一个电荷为 +q 且质量为 m 的小球的末端。如图B所示,将器件置于场强为E的垂直向下均匀电场中,将器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且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中,如图C所示。图B和图C中带电球以小角度运动,请分析并找出图B和C中带电球的振动周期。
(3)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除了电场和磁场外,还有引力场。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引力场的结果,引力场称为地球附近的引力场。
a. 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定义“引力场强度”并说明两个场的共同点(至少写两个);
湾。 通过类比电场中的电场线,“引力场线”被描绘在图丁地球周围。"
答:
(一)
a. 单个摆锤的力分析:
单个摆锤的力分析
此时钟摆接收到的恢复力:F_{back}=G_{1}=mgsintheta
湾。由于此时钟摆的恢复力为F_{back}=G_{1}=mgsintheta
当 theta 很小时,我们有一个近似关系:sintheta\theta
注意:这实际上是微积分中的一个小近似和重要极限:lim_{x 0}{frac{sinx}{x}}=1
由于 theta sintheta=frac{PO}{L} ,则 theta 近似等于弧长与角度对应的半径之比,即有:
F_{back}=G_{1}=mgsintheta=mg frac{PO}{L}
当 theta 角较小时,弧长 PO 近似等于弦长,即摆球从平衡位置的位移 x,即有:
F_{back}=G_{1}=mgsintheta=mg frac{PO}{L}=mg frac{x }{L} ,根据恢复力的定义:F_{back}=-kx ,则:
振动系数 k=frac{mg}{L}
k 代入简单谐波振动周期公式:T=2pisqrt{frac{m}{k}},得到单摆周期公式:
T=2pisqrt{frac{m}{k}}=2pisqrt{frac{m}{frac{mg}{L}}}=2pisqrt{frac{L}{g}}
(2)
在图B中,钟摆受到重力G,电场力F_{}和摆线拉力T。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其与引力场中的单个钟摆进行比较。这是引力场+电场的复合场。在这个模型中,等效的“重力”是:
G^{'}=mg^{'}=G+F_{} ,有:
g^{'}=frac{G+F_{}}{m}=frac{mg+Eq}{m}=g+frac{Eq}{m},并将其带入单摆周期公式有:
T=2pisqrt{frac{L}{g^{'}}}=2pisqrt{frac{L}{g+frac{Eq}{m}}}
在图C中,钟摆受到重力G、洛伦兹力F_{Lo}和摆线拉力T的影响,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其与引力场中的单个钟摆进行比较。这是引力场+磁场的复合场。但是,与电场不同的是,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在摆线的方向上,因此它不会产生恢复力的效果。
注: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弹性势能E_{}=frac{1}{2}kx^{2},弹性势能的变化与恢复力有关,也就是说弹簧弹力的变化,等效的恢复力需要做功。我们知道,在高中时,洛伦兹从不工作。换句话说,洛伦兹力不能作为恢复力发挥作用。由于只有引力场和磁场,磁场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所以它和单独的引力场场景是一样的。
单摆周期与引力场相同,即:
T=2pisqrt{frac{L}{g}}
(3)
一个。引力与物体在引力场中某一点的质量之比称为该点的引力强度。用 g 表示,即有一个确定的公式:
g=frac{G}{m}
注:电场的定义为:E=frac{F}{q}
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点:
两者都是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场强是向量,即有大小和方向;两种场力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注:即保守力,其场为保守场),可以引入“势”的概念;保守力做功的过程伴随着势能的变化;借助电场线(引力场线)和等电位面(等高线),可以生动地描述场。
湾。引力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引力场分布
以上是对一个示例问题的分析,虽然看起来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问题,按照问题给出的提示,一步一步地下去,那么解决方案就会非常清晰流畅。本题接下来的几个问题都是用到第一个问题的结论高中物理 电梯,所以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反复比较和研究。只要答题卡写得清楚完整,那么解题效率自然会更高,老师批改试卷也很方便。
第四,熟练推导所学的公式和定理
在物理学中,很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例如,上一个关于单摆的问题涉及引力场和电场的比较。其实,在学习了必修课3-1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我们学过的静电学和静磁学的内容,需要反复使用必修课1和2中的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等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流利地解题,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近年来,考试检查物理公式的推导变得越来越普遍。
例如,2019年北京示范题中出现一个问题:动量定理可以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和确定性来推导
从加速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 a=frac{Delta v}{Delta t}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 F=马
同时将牛顿第二定律两端的 Delta t 相乘得到:
FDelta t=马Delta t=mDelta v=mv-mv_{0}=p-p_{0}
这样一个简单的推导,即使不直接考察每个人,也会在许多问题上间接考察每个人。例如,如果我们精通推导,我们知道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分别为
由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因此有:mfrac{v^{2}}{R}=qvB,因此有:
R=frac{mv^{2}}{qvB}=frac{mv}{qB}
T=frac{2pi R}{v}=frac{2pi frac{mv}{qB}}{v}=frac{2pi m}{qB}
以上两个推导应该是洛伦兹力最基本、最经典的,也是许多多项选择题中将要考察的两个重要指标。而许多与这方面相关的大问题,这两个变体要么出现在第一个问题中,要么在接下来的几个问题中不出现。
如果我们能熟练地运用每一章和每一节的公式,那么在处理许多问题时,我们将能够对某些结论做出反应。例如,可以看出粒子在上面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周期与入射速度 v 无关。
久而久之,我们会得到很多像上面这样的结论,这将加快我们在做多项选择题时的判断。在做大问题时,进行一些机械计算会顺畅得多。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推导更多,并在推导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当有相似的知识或知识可以比较时,我们必须耐心仔细地推导和类比。
读书的时候,在学习必修课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的知识都不是太难,毕竟第一卷是给学生讲的一个新概念,还有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在下一卷中,在学习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时,出现了一堆需要记忆和推导的公式。例如,当重力提供向心力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和物理量,例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和天体密度。一开始,我并不是真的想刻意去推演,但我总觉得没有联系感,没有可以拆解的流畅感,仿佛这些公式就像积木一样。一天晚上的自学,我终于受不了了,于是花了一堂课的时间,把这两章所有的公式、定理、一级结论、二级结论在A4纸上从头到尾、从头到尾颠倒了好几遍,久违的流畅感终于回来了。
推导的过程是艰苦的,困难的,比听写困难得多。无论是物理还是其他学科,能够以这样的理解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和演绎,是学习科学的终极途径。我不相信你去大学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学习,期末考试会很容易。
好了,以上就是对高考物理复习的建议,希望大家喜欢,这是我和罗老师第一次尝试在知乎写物理文章,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提出来。
写于2020年1月18日,在广州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