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 > 综合与其它

关于正弦式交变电流的一些问题(在预习的时候发现的,可能表述不清楚,请见谅)

更新时间:2024-05-05 文章作者:admin3 信息来源:http://wuliok.com 阅读次数:

1、N是线圈总的匝数,BS是φ=BS 中的BS,这里S是线圈所围的面积。
2、峰值就是类似振幅的量,是最高点到横轴的距离,也是最低点到横轴的距离。
3、X轴(在交流电中应该是 t 轴吧)下侧的部分与上侧部分只是方向相反而已,都是表示相应物理量(e、i之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有效值在交流电中是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是用来计算电阻通过交流电时的发热量等所必用的。
5、在平常解题中,如果是正弦交流电,有效值=最大值 / 根号2 ,其他交流电则不能用这个式。
6、在“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中,如E=Em÷√2 那个√2 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有效值时,对正弦交流电计算所得的。r0J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基本电荷量的测量的误差分析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材。
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用具
电流表、电压表、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
①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 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电流可能与电压成正比
② 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电流可能与电阻成反比。
3.设计实验
⑴、保持电阻R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
⑵、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问:在上述实验设计中,我们保持电阻R不变,让电压改变,观察电流改变,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什么?
答:控制变量法。
问: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
答:不行。
问:为什么?
师生共同回答: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
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不仅针对同一导体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
问:我们在实验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
学生1答:改变电源的电压
如:增减串联的干电池的节数。
学生2答: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
⑶、电路图:
4、进行实验
⑴、照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增加,记录电流表示数
数据表一
R=R1= Ω 电压U/V
电流I/A
⑵、更换定值电阻R的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记录三次电流表示数
数据表二
电压U= V 电阻R/Ω
电流I/A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
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
(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
7.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
作业:完成探究报告,并在报告写出对自己所选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r0J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