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本身要有发展的愿望,有发自内心的需要,加上外部因素的推进,把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在与他人行为和思想的对比中、在讲述自己和他人的叙事研究中、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确实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实,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
一、备学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很好,我们就没有必要重点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例如低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如果只按教材来分析,似乎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1元=10角”,因为这是学生初次学习人民币的知识。但我们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大可不必反复强调如“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10角”等等知识,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分类来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然后通过苦干个买卖活动的场景模拟,通过不同的付款方法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如果小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教师则应把基础知识补上,再讲新知识,这样新知识就讲的慢点。
二、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9加几”一课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究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口算9加几。一般来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材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