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试卷信息包:
2019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半期期中考试题+九年级第二模考题及答案(word版+PDF版)
获取方式: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试卷7.29】即可获取~
如需打印知识点,后台回复关键词【打印】即可获取最详细的打印教程。
1.参考对象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设静止的物体称为参考物体。
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物体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同一对象是移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考对象。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⑴ 时间相同,距离越远,运动越快; ⑵ 距离相同,时间越短,移动越快; ⑶ 比较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类别:(根据移动路线)
(1) 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速度不变的沿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为m/s,运输中为km/h。 在这两个单位中,m/s 是较大的单位。
换算:1m/s=3.6km/h。
Ⅱ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行驶距离,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 力的作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2 力的性质: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任何情况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反之,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顿,用N表示。
对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的性质称为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两种力的平衡:
1. 定义: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称为二力平衡。
2、两个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3、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不是创造(维持)运动的因素
受到不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压力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称为压力。
②压力并不总是由重力引起的。 通常当一个物体放在桌子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那么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压力影响因素的实验:
教材A、B解释: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效果越明显。 B、C表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效应越明显。 总结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影响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力:
①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压力。
②物理意义:压力是表示压力作用的物理量
③公式p=F/S 各量的单位为: p:帕斯卡(Pa); F:牛顿 (N) S:米 2 (m2)。
④压力单位Pa的理解:当一张报纸平放时初中物理功的定义,桌面上的压力约为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施加的压力约为:1.5×104Pa。
⑤增减压力的方法:改变压力、改变受力面积、或同时改变前两者
7、液体压力
1、液体内部产生压力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力的规则:
⑴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
⑵ 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力相等;
⑶ 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的压力增大;
⑷液体的压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力越大。
3、液体压力公式:
p=ρgh
⑴. 配方适用条件为:液体
⑵. 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牛/千克; 小时:米
⑶. 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底部面积无关容器,以及容器的形状。 著名的帕斯卡断桶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 连接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
⑵原理:当连接器充满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的液位保持相等。
⑶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牛奶自动给水器、船闸等都是基于连接器原理工作的。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 实验过程:将一根约1m长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塞满水银,塞住管口,然后倒置插入水银罐中,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 管内的水银液位下降一点点就会停止下降。 此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 原理分析:取管内液块与管外液面平齐。 由于液体不移动,液体块通过上方和下方的压力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力。
⑶结论:
大气压p0===1.01×105Pa(其值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使用说明:
A。 实验前在玻璃管中充入水银的目的是:将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会出现真空; 如果不填充,测量结果会偏小。
b 如果本实验中将汞变成水,则所需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 将玻璃管轻轻抬起或压下,管内外高度差保持不变。 倾斜玻璃管,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撑汞柱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可支撑水柱高度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在海拔2000米以内,可以近似计算,海拔每升高12米,大气压就会降低约1毫米。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不均匀。 大气压在低海拔地区下降得更快,在高海拔地区下降得更快。 它太小而且缓慢,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功的定义,晴天气压高于阴天,冬季气压高于夏季。
4、测量工具:
⑴定义: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称为气压计。
⑵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应用:活塞水泵和离心水泵。
8、流体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1、气体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量越大,压力越小。
2、浮力的大小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3、公式:F浮=G行=ρ液体V行g
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无关。 、物体的浸入深度等。
9.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情况:
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它就会漂浮; 当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它就会下沉; 当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它漂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体表面
2、浮力的应用
船舶: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加排水量。
潜艇:改变自身重量来漂浮和下沉。
气球、飞艇:改变所受的浮力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10. 锣
1. 从事机械工作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在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沿该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三种情况:力无距离、力无距离、力与距离垂直。
2、工作量计算:
①在物理学中英语作文,力与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的乘积称为功。
②公式:W=FS ③功单位:焦耳(J),1J= 1N·m。
④注意:①区分是哪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必须是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是“焦耳”(N·m = 焦耳),不要与力和力臂乘积的单位(N·米,不能写成“焦耳”)混淆。
11.机械效率
1. 有用的工作和额外的工作
① 有用工作的定义:对人有用的工作。 有用的工作是必须做的工作。
示例:举起重物 W 有用 = Gh
②额外工作:
额外工作定义:我们不需要但必须做的工作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W = G动 h (G动:表示动滑轮的重量)
③总工作量:
总功的定义:有用功加上额外功的总和称为总功。 这就是驱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量=W有用+W数量,W总量=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量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轻机械重量,减少零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机械效率始终小于1。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速度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
③公式:P=W/t
④单位:瓦(W)、千瓦(kW) 1W=1J/s 1kW=103W
12.动能和势能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该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量。
②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对于以相同速度运动的物体,其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
2.势能
① 重力势能:物体因被升起而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其质量就越大,其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因弹性变形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变形越大,其弹性势能就越大。
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13.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仅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则总机械能不变,或者说机械能守恒。
2、动能与重力势能的换算规则:
① 一定质量的物体加速下落,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 一定质量的物体减速上升,其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的换算规则:
①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