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小学考试网渠道为考生带来的八年级物理卷第一章声音现象教案民教版,供考生参考学习:
物理学习网:
第一章 声音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力求体现利用身边常见的设备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 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是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美好篇章。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科学探究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探究学习方法。 让学生知道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测试、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并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2.流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指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使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原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沟通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设备】
1.录音机、磁带、外接扬声器、数米粒。
2.尺子。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备)。
4. 一个小钟和一个连接抽气机的玻璃盖。
【教学流程】
1、提高教学艺术,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问
1、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 迷人的语言对于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章开头的图片。 老师用有节奏、丰富多彩的语言背诵伴文,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老师巧妙地设置了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声音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 根据图文,你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呢?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大象如何交流?
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四幅图画,图1.1-1,让学生模拟自己的发声,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交流讨论:身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2. 探索活动: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教师介绍:物理研究和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探究。 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问题是思考的起点。 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发声器发出声音时有共同的特性吗?
3、探究前的沟通与合作:学生对上述问题有哪些猜想和假设? 把它们写在草稿本上,然后四人一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如何检验你的猜想和假设?
4. 设计一个简单、容易做、充满音乐美感的实验。 稻米也会“跳舞”:使用连接八英寸扬声器的录音机来数米粒。 当学生们看到这些设备时,立刻高兴起来,有的甚至因为能听音乐而尖叫起来。 将大米放在扬声器“纸盆”上,让学生触摸纸盆,然后播放一些音乐。 教师指导:眼睛看到什么? 耳朵听到什么? 这时,让一名学生再次触摸“纸锥”,并让学生写下两次触摸“纸锥”的感觉。 老师第二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讨论:(1)当喇叭发声和不发声时,你感觉如何? (2)水稻为什么会“跳舞”? (3)发声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经过分析论证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中,教师起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 学生除了动眼、动耳、动脑之外,还需要亲自参与。 这种充满音乐享受的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发探究。 欲望有利于活跃思维。
3.关注学生周围的设备,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与所有学生一起进行实验,进一步探索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征。 1.尺子能发出声音吗? 2.如何让尺子发出声音。 3、声音有什么特点? 随着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让尺子发出声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4、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身边的物理,物理是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科学家利用科学技术来记录、保存和再现声音。 如唱片、磁带、CD等。
5、勘探活动不完整
1、声音的传播需要载体——媒介,教材第14页,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研究结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此次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探究活动的思想。
2、演示:教材第14页图1.1-4,证明: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 每个学生将适量的水倒入自己的杯子中,并用勺子轻敲杯顶。 在敲击和触摸杯子的同时,您可以再次体验发声体的振动,聆听声音,并用眼睛观察水箱中的水。 不仅听到声音,还看到水波,通过将声波与水波进行比较,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物理资源网,从而知道声音也是波的一种,就称为声波。
6、初步介绍数据、声速、回声的概念。重点是声速的读写
七、课堂教学总结与延伸
1.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这节课他们有什么收获?
2、本课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用手”、“耳朵”、“眼睛”、“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简单设计实验、初步了解实验主要环节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总结主要环节)。
3、文中的三个“思考想法”可以在课外完成。 学生可以独立或通过相互交流合作的方式审阅材料并完成。 这样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