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
1. 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声音在耳内传播的方式: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和其他组织传递到听神经。 听觉神经将信号传输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不仅可以通过耳朵传导,还可以通过颅骨和下颌传导到听神经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传导的方法称为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英语作文,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强度等特征也不同。 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依据。 这就是双耳效应。
1. 音乐是物体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高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知到的声音的音量。 响度与发生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振动时,它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语气: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识别乐器或区分人。
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发生不规则、混沌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干扰人们想听的声音的声音。 效果声音。
3. 人们使用分贝(db)来对声音级别进行分类。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可以用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下二】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就是曲线的运动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必须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方向;
当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时,力的大小和速度的方向都改变;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的实际运动是组合运动
2、组合运动和分割运动的等时性:组合运动和分割运动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
3、总位移和分位移、总速度和分速度、总加速度和分加速度均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三部分】
1、定义: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含义: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2.电阻法
1、电阻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截面积成反比。
2.意义:电阻的行列式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3、适用条件:适用于厚度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3.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其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行列式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3、适用条件:金属、电解质(不适用于气体)。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4.库仑定律
5. 电阻率
1、含义:电阻率是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材料的电导率用电阻率p表示。 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越好。 电阻率越大,在相同长度和截面积下,导体的电阻也越大。
2、决定因素:由材料的类型和温度决定,与材料的长度和厚度无关。 一般来说,常用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电阻率。
3、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 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而降低(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很大,可用来制作温度计)。 敏感电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四部分】
高考物理中很多知识点是常考的,要多加留意。 那么高考物理必须背的知识点有哪些呢? 以下是网友准备的一些高考物理必记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1. 力量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起点和基础。 弹力、弹簧、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力分析的判断不仅仅关系到这一部分,还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 所谓武术之根本——“马蹲”
2.运动机能学
这部分看似简单,但很容易出错,而且计算也不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状态。 有各种制动、追击、遭遇、滑行和传送带。 没有做题背景的支持,你会感到深深的迷茫。 恶意。
3. 牛顿定律
牛顿是隐藏的力学大师,王者荣耀中的法师。 他的攻击力本来就不错,而且还可以增强运动学和电场,让你的技能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连接器是本轮要拿下的核心测试点。
4. 曲线运动
5、天体运动
懂天体的人都觉得可爱,索性给分。 不知道怎么做的人会觉得它变态、恶心、烦人。 这部分的核心公式很长,但是设置问题的方式确实很灵活,问题与实际的结合有很多种。 变化,总是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开始,高手较量,几毫米就能决定胜负。 数量级计算可以帮助你很多。
6. 功能与能量
7.电场
8. 恒定电路
这部分最难的是电学实验。 7个电学实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有人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每年都会接受测试。 一旦你熟悉了考试的12分,你就可以调动你体内强大的初中物理基础来为其他人做准备了。
9. 磁场
电磁学大boss,用剑封喉,杀死隐形人,经常出现在选择题的大结局中,或者与物理最后一题中的电场相结合。 难度和转身动作复杂、困难。 尝试一步步打败它,得到结果。 遵循这一点,你就有望在高考物理中获得满分。
10.电磁感应/交流电
11.动量和原子物理
要充分掌握六种常见的动量模型,原子物理类似于文科的记忆和理解。
12. 选修课
无论你选择光机械波还是热科学,选修课的秘诀就是多做题,系统总结考点和易错点。 这是一个覆盖范围的问题。 如果覆盖足够,获胜指日可待。
1.正交分解法
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易于操作和计算,可以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其运动的影响。
2.辅助分析问题的绘图方法。 在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物理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这将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
高考中处理物理物体的运动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将二次方程化简为一次方程,简化运算,大大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
4.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基础的定律,也是高考中永恒的热点。 至少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应该熟练运用: 在重力场中,垂直面内光滑轨道的内侧最高。 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条件、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条件。
1、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讲和复习,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 首先,粗略地看一下你想要学习的物理内容,并以字幕的形式圈出重要的部分。 然后仔细阅读突出显示的部分,获得深入的理解,即精读。 上课时,可以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并回答问题。
2.物理课后复习。 除了理解和记忆公式、定理外,还必须深刻理解老师的教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什么是对症下药?应该应用定理公式以使其更容易。 它是有组织和有计划的。
3、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 在记忆的基础上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我们不断地从课本和参考资料中收集大量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有些来自问题,有些来自问题的说明,或者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
4、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分类。 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利于记忆。
-->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五部分】
在学校期间,大家都背了很多知识点,想必已经非常熟悉了! 知识点是学习的重点。 那么,有哪些知识点呢? 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202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实用总结[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波:发声体的振动会改变声音传播所通过的空气的密度,从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有多快。
决定声速的因素: 1.介质类型。 2、中等温度。
请记住:15°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人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耳膜的振动,耳膜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 (外界的声音引起耳膜振动,通过小骨等组织传递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使人听到声音)。
骨传导:声音还可通过颅骨和下颌传递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传导的方法称为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强度等特征也不同。 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依据。 这就是双耳效应。
音高:声音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速度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频率决定音高。
频率:物体振动的速度。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人类听觉范围:20hz—。
超声波:比声音高。 (蝙蝠、海豚均可发行)
次声:20赫兹以下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
响度:声音的强度称为响度。 响度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征。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高:长(长则音低)、粗(粗则音低)、松紧(松则音低)决定音高。
噪声:物体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物理角度来看)。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凡是干扰人们想听的声音的声音,都是噪声。
噪音强度的大小和危害: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度。 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 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要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阻止噪音的传播; 防止噪音进入人耳。 即: 1、衰减声源处的噪声; 2、衰减传播过程中的噪声; 3、衰减人耳处的噪音。
声音和信息:声音可以传达信息。 (打雷、B超、敲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根据回声到达的方向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纳:基于回声定位。
声音和能量:声音传输能量。 (精密仪器、碎石超声波清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