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第1页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第2页 “弹性”是新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必修课。 它是高中力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 这堂课信息丰富、活动丰富,非常实用、有趣。 教材介绍了物体的显着变形,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了“微观变形”,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变形和弹性。 变形和弹性概念。 通过研究变形,我们可以探索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同时也可以为将来分析物体受力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第3页 学习情况分析 本课针对高中新生。 初中时期,学生对弹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弹性的认识还仅限于其作用,所以在介绍弹性时,我会用压缩弹簧、橡皮筋等例子来说明。以产生弹性。 另外,学生对形变的认识还仅限于可见形变,因此微观形变是连接初高中弹性知识的桥梁。 Page 4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任何物体都会变形这一事实出发,学生可以培养务实、科学的态度。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体验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物理弹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 1、知识技能 (1)了解弹性变形,能够识别常见的变形。 要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变形。 (2)掌握弹性和弹性产生的条件,学会判断是否有弹性以及弹性的方向。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微放大法的解题技巧 (2)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第5页讲述了弹力产生条件和弹力方向判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关注弹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断。 难点 Page 6 教学、学习和教学方法: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基础,注重启发思维和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了情景-观察-分析-猜测-实验研究-交流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并巧妙地利用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完成学习任务。 第 7 页 第四步: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第三步:巩固知识和收获。 第二步:合作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造情境引入新知识。 第五步: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 8 页 首先。 步骤:创造情境并引入新知识。 多媒体播放射弓、蹦极、跳水等场景: 变形: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称为变形。 第9页第二步:合作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1、弹性变形测试操作:压缩弹簧、橡皮筋,用手弯尺,捏橡皮泥。 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用不同的努力来操作实验。 走着瞧吧? 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第10页 (1)弹性变形:变形后能恢复原状。 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弹性程度:如果变形过大,超过一定程度,物体在外力去除后就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个程度称为弹性程度。
(3)非弹性变形:变形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种变形称为规范变形。 例如,橡皮泥。 第11页 微放大法测试:入射光位置不变,经M、N两块平面镜反射两次,打到刻度上形成亮点。 让一个学生用力按桌子,学生会看到什么现象? 问:老师用手按着桌子。 桌子变形了吗? 桌子变形了,因为变形并不明显。 第12页提出的问题:变形的原因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如果物体因力而发生弹性变形,该物体将具有什么特性? 2.探索弹力。 由于弹性变形的物体需要恢复其原始形状,因此它会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施加力。 这种力称为弹力。 1. 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变形 2. 弹力方向:始终指向变形方向 物体恢复原来的方向。 第13页 1.压力和支撑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高中物理弹力,指向受压或支撑的物体。 (区分压力和重力) P 桌面受到垂直于桌面的物体向下的压力 N 物体受到垂直桌面向上的支撑力 拉力、压力、支撑力都属于弹力 判断是否的方法有弹力: 假设方法 小球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 TT’绳子 被球向下拉 2、拉力:绳子的拉力沿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第 14 页第 3 步:巩固知识、获得见解并绘制力图。 绳索平面和斜度 第 15 页 第 4 步:走向生活和实际应用。 视频播放:撑杆跳是从形变和弹性的知识来考虑的。 撑杆跳运动员为什么跳得高? 第 16 页第 5 步:布置作业以巩固和升华。
课后练习(P56):二、三同时训练:《弹性》 第一课 Page 17 板书设计 Page 18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观念要转变。 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本课为学生提供各种场景和材料,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是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问题做出合理猜测和假设的能力; 直觉判断; 观察推理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创新、沟通、合作和反思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通过光学放大观察微小形变的科学方法,启发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索物理问题,感受自然的奥秘。 第19页 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更正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