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简称广东教育版高中物理教材),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中心物理教材编写团队开发开发中心,已通过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2004年9月在广东实验区投入使用。本文介绍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重点介绍了这套教材的特点。供读者和同行理解的教科书。
一、写作指导思想
本套教材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或科学课程为基础,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写。教育。 写作时,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 这套教材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择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以知识形成过程为线索,连接学生生活现实、社会现实、技术应用现实。 ; 根据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发、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 在向学生展示物理科学中思考、探索和描述物理世界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同时,还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介绍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成果和新思想。技术融入教材。 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及人文精神与物理科学的融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的本质,逐步树立科学价值观。
为此,教材的编写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落实课改纲要目标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材力求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组织呈现、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的转变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教材不仅成为物理知识的载体,而且成为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从而充分发挥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发展的影响。资源、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的利用。 指导作用。
2.强调教材的工具性,使教材成为教与学的媒介材料
新课程实施中,提倡教师要灵活地“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讲”教材,这使得教材的工具性更加凸显。 教材不仅要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了解现有经验的媒介,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会探究的工具。 因此,教材将从单纯提供教学内容转向提供整体教学解决方案。 包括:程序性知识; 灵活的建设性学习活动; 集成配套教学光盘和学习网站; 过程评估等的方案建议
3.突出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质量
实验和理论是物理科学内容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教材编写上,我们力求将实验从过去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景、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 它由过去独立设置于教科书转变为有机嵌入新教科书中,实现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实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教材要注重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 所有探究活动的设计都遵循可行性原则,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探究主题,选择廉价易得的材料; 探究的内容渗透在每一章中; 询问形式多样,有完全询问和不完全询问相结合的形式; 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兴趣,满足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4、加强物理、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体现STS教育理念
教材力求从内容选择、实践活动、练习设计等方面渗透STS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 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
5.突破学科思维,立足学生发展
实践证明,在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中,片面强调知识体系和学科现代化,忽视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和联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必然导致教学内容“偏难”。 、复杂、陈旧、狭窄”。 因此,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力求在社会需求、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物理学科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以物理核心内容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 同时,要注意高中物理教育与初中物理教育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育强调基础性、共性、统一性; 高中物理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还要让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发展倾向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因此,同一本教材除了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不同模块,编写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教材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
6、呈现形式生动活泼,使教材贴近学生
教材用语要简明扼要,行文轻松友好而又严谨,表达要生动。 栏目灵活,功能线索清晰,插图多样,色彩鲜艳; 印刷精美。
二、教材特色
1.突出师生互动,体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活动,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作为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栏目设计来实现的。 本套教材的栏目设计首先立足于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栏目名称既要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又要简单明了,又不失新意。 它们不宜过于花哨和标新立异,同时又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选择性,即同一本教材中的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最后,整套教材的每个栏目都有非常明确的功能定位,并保持整体一致性,如下:
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分为三个栏目:“观察与思考”主要用于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假设和推理,常作为问题介绍; “实验探究”主要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目的明确的动手实验。 注重动手和动脑并重,达到“干中学”的目的; “讨论与交流”主要应用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通过互动,学生养成了勇于表达个人意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内容包括一般性问题的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纯理论的思考与探索三个层面。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栏目是“实践与发展”,用于学生课外动手实践、实验设计与制作等。涉及的内容通常与实际问题相关,有一定的提高或提高。拓展性强,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
有两个栏目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和教材的灵活设计:“信息松散”精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方便有兴趣的学生拓展知识面; 《我们的网站》收集和编辑了大量与教材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资料,有的还具有一定程度的互动性,让有上网能力并有能力进行进一步探索的学生可以自己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开阔视野。
上述前三个课堂活动栏目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特别强调教学的互动性; 后三个课外活动栏目内容是针对有兴趣、有学习能力的学生。 ,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的需求。
2.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
我们认为探究性在教材中的体现首先是教与学的理念,其次才是内容和形式。 本教材中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主题都是在学生事先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选择的,结论也没有明确包含在教材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不拘泥于牵强的模式化探究,而是将探究的理念融入到教材的具体内容中。 所设计的研究实验力求体现作者的独创性。 知识的呈现采用建设性的指导。 具体特点如下:
(一)多种形式的查询
课内探索大部分是通过“实验与探究”栏目实现的,也有一些纯理论思维的探索是通过“讨论与交流”栏目实现的。 探究问题可以在上述两栏提出,也可以在“观察与思考”栏提出,甚至可以在课文中提出,这使得各种探究的形式有所不同。 有一些小型探究并不追求完整的探究步骤(例如必修物理卷1中的第2章第1节“探索自由落体运动”); 完整的探究,包括完整的探究步骤(例如,选修卷1-1部分“探索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中的第2章第2节); 隐含规律的探索(如选修卷3-4第一章第一节“简谐振动的特性”的探索); 没有最终结论的探索(如选修3-1“信鸽识别”第3章的探索活动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多学科综合性课题,结论不唯一); 纯思维的理论探索(例如选修3-5部分卷第4节第4章“结合能计算的理论探索”)等,同时尽量将探究与其他形式结合起来以避免形成刻板印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与发展”等栏目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探究活动,包括一些学生愿意参与的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调查、设计、制作、数据探究等活动(如《多用电表的设计与制作》、《小型变压器的组装》、《无线麦克风的制作》等分散在选修卷2-1)各个章节中。
(二)注重询问程度
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时,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使探究层次分明。 例如,物理必修卷一第四章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索,从第二节的定性探索高中物理粤教版,到第三节的定量探索高中物理粤教版,再到第四节利用高科技设备的精确探索,直到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三部分书籍共享; 选修课第一章3-2是对电磁感应定律的探索。 首先,它是一次完全开放、完整的探究,让学生经过独立、合作、探索、反思的过程,并得出“磁能发电吗?”以下第二至第四部分将探讨的问题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选修课3-4的第一章是关于简单谐波的运动特性的探索。一次完全开放、完整的探索,让学生得出“简谐运动的运动图像是正弦或余弦定律”的结论,然后在随后的第四至第五部分中,从探究影响周期的因素简单摆利用简单摆的周期测量重力加速度 这些探究的设计是逐步加深探究层次,从定性到定量再到精确探究,具有明显而清晰的层次感。
(三)引进最新技术进行研究
教材中设计的大部分实验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设备或日常用具完成,具有通用性。 不过目前最高等级的数据采集器在教材中也有用来辅助实验,这也是我们探究性实验的一大特色。比如必修物理卷1第四章,第四节就用了位置传感器来辅助实验。给出匀加速时的vt曲线; 第六部分,在超重和减重的讨论中,使用力传感器来给出物体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行为。 实际支撑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选修3-2卷第三章第五节,设计了利用位移传感器和磁传感器结合数据采集器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实验; 在选修课第3-3卷第2章第5节第7节和第8节中,使用先进的气压传感器来探索波义耳定律和查尔斯定律; 在探索选修卷3-4第一章简谐运动定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