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畔,昔阳古城,美丽的太和一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矗立在绿树红花之中。 历经55年的风霜雨雪、55年的拼搏、55年的洗礼,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她焕发出勃勃生机,毅然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 。 皖西北名校已成长为全省名校。 一位举世闻名的一流明星正在冉冉升起。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拼搏进取的精神,这里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里有忠诚感恩的行为准则,这里有众志成城的团队凝聚力,这里萌芽着感人的故事。一个又一个,创造的地方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迹!
2003年,太和一中顺利通过省示范性高中验收。 在上级领导的不断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中全体人齐心协力,继往开来。 获得多项荣誉: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电化教育一流达标学校、省“优秀学校”实施《体育工作条例》; 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学校“春雷读书俱乐部”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少年读书俱乐部”,执行理事长2004年11月,太和一中因其教学科研成绩突出,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本培训”基地、安徽省绿色学校,2008年底被评为安徽省中学食堂乙级单位(阜阳市唯一一家)。
多年来,太和一中学生学科竞赛成绩、获奖人数均名列富阳市第一。 高考成绩喜讯:2008年,王小涛获得安徽省文科状元,张亦飞获得阜阳市理科状元,徐超强200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安徽. 全省第一名; 2010年,王蓉、付丹阳分别获得阜阳市文科、理科第一名,朱睿智考入香港大学,奖金48万; 2011年,高考再创辉煌:我校学生贾迪荣获富阳市理科第一名,太和一中现有本科生1677人,本科生647人。 全县文理科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学生共有207人。 太和一中现有学生133人。 全县理科前10名学生中,我校9人; 文科前10名其中我校占6名; 我校大二学生孙杨、史明阳、段文川分别以全省第三、第四、第八名(全省9人,富阳市3人)考入大学少年班中国科学技术部. 贾迪、马金霞、李旭、龚大汉、李亚飞考入清华大学,李洪涛考入北京大学,丁颖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近年来,太和一中已有52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县文理特等奖,21名学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春风得意马蹄,无需扬鞭起立,孜孜不倦地播种,收获喜悦的收获,在奋斗中求生存,在拼搏中注重奉献,在创新中提高品质,勤劳聪明的太和一中人在平凡的努力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它展现了价值的卓越,描绘了人生极限中的光明轨迹。
一、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实行科学的管理模式
太和一中始建于1956年,1986年定名为富阳市重点中学。1997年高中、初中分离。 学校占地6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相对独立。 学校现有9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10人。 这里风清气爽,花香鸟语,苍松翠柏如画,亭台楼阁相依,红墙绿瓦,飞筏高耸。 这里是富阳市最大的天文馆、生态馆、校史馆,以及投资近200万的塑胶体育场,学生们热闹非凡,斗志昂扬; 近4000平方米的绿色广场优雅、安静、温馨,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的场所。 三座教学楼拔地而起,作为居住场所; 实验中心、信息中心、学生服务中心、行政中心、教研中心组织完善、相对独立; 学校投资超过500万元,装备了全省一流的校园网络。 闭路电视监控广播系统、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设有教师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操作室,为师生获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展示他们的才华。
太和一中以“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为校风,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德才兼备、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尊重校风“求真、崇善、审美”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进来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走出去,报效祖国和人民”。 太和一中拥有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建立学习型领导小组,强化服务。 自觉性,深入教学实践,掌握教学规律。 在这里,一切都已完成,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日常工作文化中人人服务,常规教学精细化,宏观管理科学化。
近年来,太和一中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 学校本着依法治校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为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提供保障。 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科学、操作规范。 这样强化了目标,规范了行为,明确了奖惩,促进了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是集团化管理、集约化发展。 为了使学校的一举一动都从实际出发、及时适度、公平合理,避免因个人思维的局限性而产生偏差中学中学学科网,我校实行了较为细化的集体决策制度。 中层团队定期开会回顾一周的得失。 下周的计划提出来,行政领导集体讨论。 决定作出后,分别实施。 全员沟通,班主任会议,班会层层落实,使学校工作扎实、稳定、有序。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分为三个年级部,加强二级管理。 各级部门职责明确、任务具体、权限明确。 独立开展工作,初步形成年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 实体。 三个年级互相帮助,促进学校整体集约发展。 三是分级教学,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明确了“平行班级、分级教学、分类提升、共同提高”的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分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形成了“区别对待、分层推进,以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收获、学习、分层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成功之路。 近年来的学业竞赛和高考成绩就是有力的证明。
二、弘扬艰苦奋斗、奉献精神,精心打造名师工程
太和一中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35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9人,一级教师141人,全国劳动模范3人,省、市、县教学界劳动模范6人,后起之秀36人,为我校成为高品质、有特色、特级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名师建设工程中,我们首先让广大教师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树立“不是教师,而是教育者”的共同目标,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关爱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理解、关注、帮助、支持、欣赏并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坚持“让每个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办学理念,禁止对同一学生进行测试。学校的班级。 有偿辅导; 尊重每一位学生,禁止任何伤害学生身心的行为; 尊重每一位家长,禁止一切有损老师和学校形象的言行。 在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问卷调查中,满意度普遍很高。
在实施名师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我们还启动了“人才发展工程”,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实施。到具体计划。 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基本达标,两年站稳讲台,三年教学特色。 精心组织各类示范班、报告班、研讨会等开班评比,启动师徒结对活动“蓝色工程”,为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创造条件,给予充分发挥名师遗产。 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支持新人。 同时,还加强了对一些缺乏一定教学经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新教师的支持工作,使一大批年轻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艺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在竞争中尽快成长。 校领导下班听课、新老教师互相听课已成为我校的常态,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大规模提升。
每学期举办专题课程评价活动,鼓励教师在教育教风上形成鲜明特色,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具有向心力和辐射力的名师。 仅2008年,在一次教学能手大赛中,我校就有11名青年教师获得市级教学比赛的参赛资格,语文教师刘雷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 学校还设立特别贡献奖和重大贡献奖,评选功勋教师,鼓励教师争当教学名师。 形成了人人努力发展、奋发进取的校园氛围。
实施教学理论学习与现代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006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赴衡水中学学习外语。 泗中学参观学习; 2007年,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到江苏启东中学学习; 2008年,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到江西临川一中学习。 学校先后邀请了中央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毕诚、江苏南通教育科学研究院朱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殷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姚本贤教授、疯狂英语李阳等著名教育人物来校讲学。 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接受全国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生存取决于学生的质量。 培养高素质学生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们强调教师角色定位、教学行为转变、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让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清楚课程改革的目的:减轻课业负担并合理控制和处理; 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弘扬个性,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享受创新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2006年以来,每年暑假,我校组织全体高一年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改培训班,召开新课改研讨会,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撰写课改论文,精心组织类。 修改示范班,让各年级教师参与进来,增强团队凝聚力。
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3、4节课进行集体备课,细化集体备课制度,强化教师在备课方面突破新理念。 它要求备课注重如何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指导教师在抓住重点的前提下,抓住备课的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编写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教学方法改革、学法指导和教学反思。 领导班子分工明确,监督指导; 每项活动都有计划、内容和记录。 经过两年的努力,加快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提高和提高。
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课程改革意识,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激发学生将研究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路径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校在部分班级实施试点,让准备充分的尖子生讲课、举行讨论、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拓宽课堂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能力。 学校加强教师以教材为实例和触发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通过学习、研究、吸收,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加工成新的活知识体系。 通过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实验中心、图书馆等载体,利用多种渠道,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升华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加强校本教研,开展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即立足于教师自身面临的问题,鼓励教师探索积极主动地通过自我反省、同伴协助,并辅以教育科学部门的专业指导。 学校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第一时间捕捉最先进的现代科技信息,确保校本教学科研取得大规模实用成果。 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着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全体教师可以通过参与项目活动来提高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互学互鉴、以研促教。
近年来,太和一中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18篇,省市论文竞赛获奖论文331篇。 太和一中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项。 市级项目7个。 体育组国家级项目【21世纪中国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圆满结题,荣获国家级二等奖。 物理课题组项目【中学物理实践活动研究】已通过省级验收。 政治组课题【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已通过市级验收。
四、学科竞赛硕果累累,素质教育绽放新花
多年来,太和一中高度重视竞赛辅导工作。 学校从高一起注重培养拔尖人才,学术竞赛成绩始终位居富阳市第一。
2007年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中,共有11人获得省级奖项,126人获得市级奖项; 2008年数理化竞赛,全校39人参加复赛,其中物理省省二等奖5人,省三等奖8人,市一等奖8人。 国家级奖项53人,占全市获奖人数的40.7%; 数学竞赛省级奖10人; 获国家生物学二等奖、三等奖1人,获市一等奖15人。 2009年5月生物竞赛中,我校56人参加复赛(县56人),21人获得省级奖励。 2010年学科竞赛中,物理竞赛省级二等奖5人,三等奖13人,市级奖44人; 化学竞赛获省二等奖3人、三等奖9人、市奖31人; 生物竞赛获安徽赛区二等奖。 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12项,市级奖55项。 数学方面,获省级二等奖4名、三等奖1名、市级奖57名。 同时,我校9人荣获县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称号; 省级精品课程二等奖1人,市奖4人; 论文获省级奖励15人,市级奖励58人; 发表国家级论文10人,省级论文13人。 树立了太和一中的品牌地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使他们在快乐中全面发展,在幸福中健康成长。
2000年获富阳市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第一名,2001年获富阳市篮球比赛初中组第二名,2006年获富阳市篮球比赛高中组第一名。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高中组;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大赛中,2人获全国三等奖,7人获优秀奖; 2007年至2008年在第七届全国世纪星青少年书画大赛中获金奖5人、银奖3人、铜奖3人,并获安徽省奖2项以及中学师生,一等奖12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5人; 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中,太和一中学生张晶晶代表安徽省参加比赛,并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美丽的风景总是在雄伟的山峦中发现,美好的生活总是在无私的奉献中发现。 目前,我校校园氛围积极,师生积极性高涨,教育教学逐步深入,教育空间更加开放,社会、管理、师生之间实现了和谐。 ,新推出的CLS策略已在学校实施。 全方位的设计与构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高水平的科学管理、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高标准的教育环境、高品质的教育产品;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学中学学科网,太和一中人将更加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昂首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