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初中物理第二卷教案
密度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了解密度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计算密度。
3. 知道如何读写和转换密度单位。
(二)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1立方分米的木块1块、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长方形铁块、铝块、相同体积的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体积相同的长方形铁块和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称重值200克)和砝码一套,天平。
学生实验器材:每2人1立方厘米木块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小学时学过的体积单位
问:小学数学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体积?
学生答案:米 3、分米 3、厘米 3。
教师展示一个1分米3的物体,并要求每个学生观察课桌上的1厘米3的物体。 指出 1 分米 3 = 1 升,1 厘米 3 = 1 毫升。
问:谁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老师展示了上节课使用过的体积相同的长方形铁块、铝块、木块,并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均为12立方厘米。 问题:这三个物体中哪个质量最大? 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老师得出结论:可见,当不同物体具有相同体积时,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是什么原因?
然后老师展示体积为 12 cm3 和 24 cm3 的铁。 问: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一个品质更高吗?
学生回答:铁块越大,质量越大。
描述并引入主题:由相同材料组成的物体,随着体积的增加,其质量也随之增加; 它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了“密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问题了。
(黑板上写:第3节密度)
2.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实验:研究相同材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量小铁块的质量。 告诉学生右盘中使用的每个重物的质量以及重物的位置。 请学生计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并将其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子测量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1.00厘米。 请学生计算其体积并填写在表格中。
(3)用天平称量大铁块的质量。 重复步骤(1)。
(4)测量大铁块的体积,同步骤(2)。
(5) 用两块不同体积的长方形松木块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见下面的实验表格)
质量 (g) 体积 (cm3) 质量/体积 (g/cm3) 铁块 194.812.007.9 铁块 2189.624.007.9 松木块 1612.000.5 松木块 21224.000.5
(6)全班同学计算表中的“质量/体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2.师生分析实验表并介绍密度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并得出以下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加2倍,质量也增加2倍。 可见,铁块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铁块1和铁块2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定的。
(2) 同样的道理:松木块的质量也与其体积成正比; 松木块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也是恒定的。
(3)松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值与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质量与体积之比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物理学中,密度代表了物质的这种性质。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密度。)
老师指出:在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是一定尺寸的体积,如“1米3、1分米3、1厘米3等”。国际单位制 (2)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例如,将一块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将保持不变。
问题:课本练习2。
3、密度公式
问:已知物体的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该物质的密度?
学生回答:从密度的定义,我们知道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 也就是说,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
说明:ρ代表密度; m代表质量:V代表体积。
(板书: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老师指出:注意:(1)ρ的写和读。 (2)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无关。
问题: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例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格式。
4. 密度单位
(一)单位组成
问题:来自示例问题: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答:它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说明:如果质量单位是千克,则体积单位必须是立方米,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如果质量单位为g,则体积单位必须为cm3,密度单位为g/cm3。
问题:(1)g/cm3 的读数是多少? (2)g/cm3 与kg/m3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黑板上写:3、单位:kg/m3、g/cm3。1 kg/m3=1×103g/=10-3 g/cm3、1g/cm3=1×10- 3kg/10-6m3= 103公斤/立方米)
问题:课本示例中铁的密度(克/立方厘米)是多少?
指出:同一物质的密度采用不同的单位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数字也不同。 可见,在写物质的密度时,必须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课本练习 1,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4、复习总结,巩固新课
5. 布置作业:本章末尾的练习 2 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