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时间在慢慢演绎,成绩已成为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到来,是时候规划下一步的工作了! 但什么样的计划适合你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份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它们仅供参考。 欢迎您阅读它们。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计划说明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上海科技版《必修课2》。 全书共六章,分别是第一章“如何研究抛射运动”、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第四章“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重力与航空航天”,第6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学”。
2.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以抛射运动和快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②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应用中的应用; ④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等现代物理知识。
方法目标: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能源和节约的角度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射运动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节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则物体。
第二部分第三节研究斜投影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利用该方法具体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补充知识:从特殊到一般描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圆周运动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了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例子。
第二部分的第三和第四部分描述了圆周运动和离心现象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动能和机械能的变化”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动能变化与工艺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涵盖与工作和权力相关的知识。
第三部分第三节讲动能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四章“动能和机械能的变化”可分为四部分:
第1部分第1节:势能和机械功的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第二节和第三节,研究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的转化(重点)
第 3 部分第 3 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重力与太空飞行”可分为三部分:
第 1 部分第 1 节,学习开普勒有关行星运动描述的知识。
第二部分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部分第四节,学习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二部分
一、教学计划说明:
本学期我们继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第一卷,共三章,分别是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 “,每周 3.5 课时。
2.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能源和节约的角度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材分析:
第五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三节讲述了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利用该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第4、5、6、7节介绍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定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和离心现象的例子。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第 1 节,了解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关于做功和功率的。
第 2 单元的第 3、4 和 5 节介绍了动能、动能定理和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的第 6 节和第 7 节描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4单元第8节讲伯努利方程,属于选修内容。
4、教学进度图:
时间 科目内容 器材作业 第一周一、曲线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周三、平面弹丸的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第三周五、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6、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7.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周 4 练习课 练习课 1.行星运动 5 周二,万有引力定律 3.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 练习课 6、第四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5.人工智能卫星宇宙速度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 第七周练习课 练习第八课 练习课一、功二、幂 三、功与能量 第九周练习课 动能 动能定理 五、引力势能 第十周练习课 练习课 练习课第十一课 星期六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七课,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 第一周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三部分
1、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必修课内容掌握好的学生不多 1、学生基础知识点落实得不够好,且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 因此,必修课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2、加强基本教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物理不太感兴趣。 他们普遍认为物理很难学,有些学生开始感到排斥。 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 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应用,也是HCE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 因此,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高,教学过程不宜太难。 教学难点和重点应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转变。
第五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三节讲述了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利用该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第4、5、6、7节介绍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定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和离心现象的例子。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第 1 节,了解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关于做功和功率的。
第 2 单元的第 3、4 和 5 节介绍了动能、动能定理和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的第 6 节和第 7 节描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4单元第8节讲伯努利方程,属于选修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是在巩固必修课1知识点的基础上讲授必修课2。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定律,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 在日常实践中,我们注重按照中学会考和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精心备课,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多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3、认真、积极地分发作业、试卷等,并及时反馈,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4、尽可能多做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5、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
6、做好月度考试分析和教学分析总结工作,与老师经常交流,共同促进。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第4部分
一、教学要求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 这套教材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础上,根据新的高中物理大纲进行修改的。 《高中物理学习讲义》已在我区连续试行11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本套修订教材保持了原版的基本特点《高中物理学习笔记》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
按照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材的内容、教学要求和课后习题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为高中生的学习做出贡献。
根据新《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使用本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制定根据各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热情地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责任。 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 基本前提。
2、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 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高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着眼于研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课程在知识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较初中的学习要求有明显提高,因此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经历一个适应过程,老师必须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素养。 其次,要注重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或场景为背景,搭建学生物理思维的平台。 第三,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 我们必须仔细选择课堂例子和练习。 我们不要求完整,不要求难度,不要求更多,而是要求精细化和灵活性。 同时,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本学期教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教学时间为17周。 按每周3学时计算(不含可安排选修课1学时),共51学时。 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 每章的建议教学时数为:
第一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第6课
第2章直线运动9课
第 3 章 牛顿运动定律 6 课
第4章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第6课
期间回顾与练习
第 5 章 物体平衡 4 课
第 6 章 圆周运动 6 课
第 7 章 重力 6 课
第8章动能定理5课
学生实验7课时
最后的复习和练习
3.一些说明:
1、建议教学进度控制到第4章结束后再进行期中练习。
2、教学中注意以下关系。 首先是高考要求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的文科倾向尚未形成,不要过早向高考要求靠拢; 二是初中、高中的知识。 衔接关系,特别要注意九个月和十二个月初始阶段的相应教学要求。 这套教材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希望大家在教学中认真体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练习有关系,重要的是不要用练习代替学生的理解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将游标卡尺和螺旋千分尺的功能放在实验的起始位置。 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和进度,注重一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四、主要教学科研活动
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新课程大纲的学习和实施。 尤其是近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刚刚进入高中任教的教师更需要加强研究。 所有教材和教学方法一般每月分析和介绍一次。 针对高中新教师,准备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包括集体备课、经验介绍、研究课等。具体活动安排见每月的《升学活动安排表》。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第五部分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I中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知识难度较大,且本学期上课时间紧张,学生作业较多的实际情况,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第一高中一年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不强调挖掘知识的难度,满足国家普通高校的必修要求入学考试。
2. 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一的教学任务。此外,各学校可开设物理史、物理物理等校本课程。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生活。
三、知识内容及解释
1. 动作说明
知识内容
阐明
1. 粒子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个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型,并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被视为质点。 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测结果可能会不同。 当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相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是有意义的。 利用物理坐标轴和实际物理场景建立坐标系。 (1课时)
2. 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 理解位移的概念,理解距离和位移的区别; 能够使用线性坐标系来表达位置和移动; 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距离是标量; 知道时间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用于计算位移。 (1课时)
3.描述运动速度
了解运动物体的速度,了解速度的含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矢量性;
理解平均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了解各种仪器中的速度; 理解瞬时的含义,能够区分粒子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课时)
4. 实验,使用点计时器测量速度
了解打点定时器的计时原理和结构,了解纸带中的点所代表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 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了解基于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并利用点画法来描述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以获得相关信息。 (1课时)
5、速度变化说明——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含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其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 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利用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 了解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区别;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从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含义。 (2 课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
知识内容
阐明
6、实验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用于探索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设备和操作; 能够运用列表法和图像法(点画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的运动特性。
理解速度时间图像(2 课)
7、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了解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以及如何利用图像直接读取某一时刻的速度,并求出位移;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够应用速度公式分析计算简单的具体问题;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特征和物理意义,掌握从速度-时间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和加速度的方法; 澄清速度-时间图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运动。 (2 课时)
8、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来表达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含义;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V0+at2,V0-V=2ax。 (1课时)
9. 自由落体运动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了解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2课)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历史事实; 了解实验验证任何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1 课时)
3、互动
知识内容
阐明
11.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了解自然界的四种力,其作用范围、大小等; 能够从力的物质性和相互作用中学习从性、矢量性和效果四个方面深入理解力的概念; 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能在具体问题上画出力图或力示意图; 知道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力引起的; 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懂得如何测量重力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确定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位置(1课)
12. 弹性
了解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 物体变形的概念以及变形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能够判断弹力的存在和方向; 了解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弹簧刚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和单位(2课)
13. 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其条件和方向的确定;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的; 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条件,并确定其方向; 能够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度决定; 知道滚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
14.力的合成
能够从力的作用中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以及共点力的概念; 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能够用作图的方法求出共点力的合力,能够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合力。 (1课时)
15. 力的分解
理解力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能够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来分解力; 能够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的方法求出力的分量,并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力的分量(1课)
4.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阐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知道什么是惯性,并能够正确解释与惯性相关的现象(1课)
17. 实验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速度,即加速度的大小与力和质量有关; 利用受控变量方法理解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课)
19. 机械单元系统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以及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使用国际单位进行计算,从而简化计算过程的书写(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1课时)
21.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能够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推断出物体的运动; 能够使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
22.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2)
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的概念,并能够推导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能够利用公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相关的力平衡问题; 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和本质(2课时)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5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0-24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5个亮点)01-29
物理模型物理教学论文11-06
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文11-05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01-01
前沿物理教学文科物理教学论文11-07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03-08
《高中物理入门》教案01-12
物理教案04-29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物理概念教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