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对一定时期学习、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的书面材料,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思想,发扬成果。 ,让我们花点时间写个总结吧。 您所看到的内容的摘要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总结1
1. 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有力量,就必须有一个施力的物体和一个受力的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称为力图。
根据力命名依据的不同,力可分为:
①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例如:重力、弹性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 力根据其作用命名(例如:张力、压力、支撑、功率、阻力等)。
力的作用:
①变形;
②改变运动状态。
2.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重力大小为G=mg,方向垂直向下。 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形状物体,其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 薄板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浮法确定。
注:重力是重力的一个分量。 另一个分量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 在两极,重力等于重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因此一般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 四种基本交互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2、弹性:
(1)内容:当变形的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施加一个力,使其发生变形。 这种力称为弹力。
(二)条件:①联系方式; ②变形。 但物体的变形不能超过弹性极限。
(3)弹力的方向与产生弹力的变形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通过研究点的曲面切线;点处产生的弹力-面接触的方向垂直于表面,绳索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索的直线方向。)
(4) 尺寸:
①弹簧的弹力按F=kx计算,
②一般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作用的其他力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确定。
滑动摩擦力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中,物体之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G)。 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材料和接触表面的粗糙度有关。 当0r0时,合力表现为重力r
11.核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的原子之间的力。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体现。 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远大于库仑力; 核力是一种短程力,其作用范围在原子核范围内。
总结
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与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体现。 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对地面的引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 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与辐射现象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成了力量系统。
高中物理必修课第一个知识点总结6
1.力学中物理史的知识点
1、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处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第一位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理学家; 证明“重物体下落速度不会比轻物体快”的物理学家; 用著名的“斜面上的理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水平面上如果没有摩擦力,向上运动的物体就会以这个速度保持运动,即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 他发明了空气温度计; 从理论上验证了下落和抛射运动的规律; 并首次建造了观测天体的望远镜; 首次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开辟了新的思路; 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此外高中物理正交分解,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 创立了微积分并发明了二项式定理; 研究光的本质并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利用扭力天平装置,相对准确地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数G=6.67×11-11n·m2/kg2(微形变放大的思想)。
5.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即“宏观”和“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 热科学物理学史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不断地进行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发现,当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恒定时,其压力与其体积成反比,这就是波义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发现,当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这就是查尔斯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居吕萨克发现,当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力保持恒定时,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这就是居吕萨克定律。
3. 电学和磁学物理学史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什扭转平衡装置,类比万有引力定律,实验发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其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7、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利用莱顿瓶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确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他是第一个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的人。
高中物理必修课第一个知识点总结7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量
1. 功有两个要素:力和物体沿力方向的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可分为正功和负功。 单位是焦耳(J)。
3、物体做正负功的问题(α理解为F和V形成的角度更简单)
(1)当α=90度时,W=0。 这意味着当力F的方向垂直于位移方向时,力F不起作用,
如果球在水平桌子上滚动,桌子对球的支撑就不起作用。
(2)当α0时,W>0。 这意味着力 F 对物体做正功。
例如,当人用力向前推小车时,人的推力F对小车做正功。
(3) 当α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例如,当人用力阻止小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会对小车做负功。
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通常说物体克服了力而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当球垂直向上抛出时,重力在球向上运动期间对球做 -6J 的功。 可以说,球克服了重力,做了6J的功。说完“克服”,我们就不能再说自己做了负功了。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 重力势能是一个标量,表达式为
(1)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选定的参考面而言的。 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明确选择零势面。
(2) 重力势能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重力势能在零势面以上为正,在零势面以下为负。
6、动能定理:
W是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总功,m是物体的质量,v是最终速度,v是初速度。
回答思路:
① 选择研究对象并明确其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以及各力所做的功,然后求出各外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
③清除物体在过程开始和结束时的动能总和。
④ 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7、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起作用,没有外力起作用。)
解决问题的思路:
①选择研究对象----对象系统或对象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和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适当选择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初态和终态的机械能。
④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方程组。
8. 功率的表达式: ,或P=FV 功率:描述力作用于物体的快慢; 它是一个具有正值和负值的标量。
9、额定功率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在运行时实际输出的功率。 机器可能并不总是以额定功率运行。 实际功率始终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耗散
高中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总结8
重力势能
1.电势能的概念
(1) 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即WAB = 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小,电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 减 = 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
解释:某个物理过程中某个物理量的增加必然是该物理量的终态值减去其初态值,减少必定是该物理量的初态值减去终态值。
(3)零电势能点
电场中任何电荷的电势能为零的点。 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穷远点作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地球作为零电势能点。
注: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是任意的。
②电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③电场中某种电荷两点之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公式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称为该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特(V)。
(3) 电势是一个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量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位点
规定电势能为零的点称为零电势点。 在理论研究中,通常将无穷远点作为零电位点。 在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作为零电位点。
(6)电势是相对的
电势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 根据零电位点的选择不同,同一点的电位值也会不同。
(7) 电势沿电场线方向越来越低。 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下降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高中物理必修课知识点1汇总9
1. 时间和时刻:
①力矩的定义:力矩是指某一瞬间、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 一般来说,“2秒结束”和“速度2m/s”都是指时间。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时间。 通常,“几秒之内”、“几秒”都是指时间。
2、位移与距离: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 位移由直线段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直线段的长度。 位移的方向是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
②距离的定义:距离是物体在空间中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两个确定点之间的距离并不是一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距离的关系:
位移和距离发生在一段时间内,并且是过程量。 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距离的大小。 仅当物体沿一个方向沿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
1. 时刻和时间间隔
(1)可以在时间线上表达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间线上的每个点代表不同的时刻,时间线上的一条线段代表一段时间(画一条时间线来说明)。
(2) 学校实验室常用秒表、电磁计时器或频闪摄影来测量时间。
2、距离和位移
(1)距离:粒子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它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是一个标量。
(2)位移:是表示粒子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它具有大小和方向,并且是一个矢量。 它由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粒子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的距离。 位移的方向是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 位移仅取决于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与距离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距离。 只有当质点作方向恒定、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才等于距离。
3.向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直线运动中,两点位置坐标之差代表物体的位移。
想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及时整理你的学习笔记将有助于你在课后学好物理。 练习一定要到位,多做题,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高中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总结10
力学部分:
一、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平行四边形力定律、力的三种常见类型、力的三要素、时间、力矩、位移、距离、速度、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公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振动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则:
等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律(12个方程);
三种力在同一点上的平衡特征;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基本定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重力完全充当向心力、三颗特殊的近地和极地卫星、轨道变化问题);
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函数的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重力的特性);
功能原理(非重力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振动的基本定律(两个理想化模型同时完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量、简谐振动的对称性、简摆的振动周期公式); 简谐振动的形象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性; 波长、波速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简谐波的形象应用;
3. 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性备注
一般变速直线运动当直线运动的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合外力为恒力 1. 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速度方向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
净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净外力为恒力且运动垂直于物体初速度方向的水平投掷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受到总外力大小和方向恒定的影响高中物理正交分解,该外力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为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性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振动的恢复力的受力分析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4. 基本: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处理三力平衡问题的方法(闭合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物体的受力分析(孤立体法,基于: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关注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求解方程或方程组)和图像法(匀变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法、能量法(可以处理变力问题,无需考虑中间因素)流程,并注意使用保护View);
简谐振动对称法、简谐图像点画法和平移法
5. 常见题型:
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 六个量中的四个是已知的,包括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求出另外两个量。
斜面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 (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和运动分析(包括物体上除常规力外还包括某一方向的力分析); (3)整体(坡面和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况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类:(1)已知运动时求力; (2) 已知力时求运动。
垂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外的问题;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特征)。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次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综合问题:
(1)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应用于单个物体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核衰变问题);
③带滑块的长木板问题(注意初始条件不同,打滑和不打滑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高中英语中子弹射木块的问题;
⑤弹簧问题(垂直弹簧、水平弹簧振荡器、系统中物体之间通过弹簧的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问题:
⑦工件传送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 人员问题; 人气球问题(某一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相互推动;
(2)能够根据给定状态绘制两点之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一时刻的波形和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次的波形,或者根据两次波形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和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一、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均匀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量、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阻、磁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力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则:
等价电荷原理(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注意条件,比较 - 两个紧密间隔的带电球体之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公式、点电荷电场、均匀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性及其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器的定义及平行板电容器的行列式
某些电路的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布关系)
焦耳定律和电功率(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动态分析(串联、反向、并联)
电场线(磁场线)的特性
同种(异种)等量电荷连线与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分布特征
常见电场(磁场)(点电荷电场、同种电荷相等电场、异种电荷相等电场、点电荷与点电荷间电场)的电场线(磁感应线)形状带电金属板、均匀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三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值)
电机三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种说法)、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的判断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力线
通电时自感现象,断电时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流电的影响
变压器原理(变换比,电流比,功率关系,多链线圈问题,主盘绕串,平行电器问题)
3.公共仪器:
示波器,示波器管,电流仪,电流表(磁电流电台的原理),电压表,固定值电阻器,电阻箱,滑动性恒星,电动机,电解室,电解室,多米计,速度分析仪,速度分析仪,质量分析仪,,,,磁性生成器,磁性生成器,电磁产生,磁力机,磁力机,磁力机,磁力机,电解剂流量计,荧光灯,变压器,自动转换器。
4.实验部分:
(1)在电场中绘制等电位线:模拟各种静电场; 确定每个点的潜在水平;
(2)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固定值电阻的测量; 电源电动力和内部电阻的测量; 测量电流表的内部电阻; ②方法:伏安法(仪表的内部和外部连接;连接方法的确定;错误分析); 欧姆表电阻测量(欧姆表的使用,操作步骤,读数); 半偏置法(平行半偏置,半偏置,错误分析); 替代法; *桥方法(桥梁是电阻,对仪表和电容器情况的敏感电流分析);
(3)确定金属的电阻率(外部电流表,滑动恒定电流限制连接,螺旋千分尺,游标卡尺读数);
(4)测定小灯泡的伏安室特性曲线(外部仪表连接,滑动的恒压电压散发连接方法,请注意曲线的变化);
(5)确定电源电动力和内部电阻(内部连接,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图像方法);
(6)修饰和电压计(分流电阻和电压分隔电阻的电阻值的计算,尺度的修饰);
(7)使用多米来测量电阻和黑匣子问题;
(8)使用示波器练习;
(9)仪器和连接方法的选择:①电流表和电压表:主要取决于范围(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 ②滑动恒星:如果没有特殊要求,请使用当前限制连接方法。 如果有以下条件,则使用部分电压连接方法:它需要较大的测量范围,要测量的多组数据,滑动风湿器的总电阻太小,并且测量了电压 - 安培特性曲线;
(10)传感器的应用(光线杆:电阻随光,热敏电阻: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常见问题类型: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直线上有三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在均匀电场中带电颗粒的加速和挠度(示波器问题);
电路分析当电路的一部分在整个电路中发生变化时(应用ohm的闭路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联,反向和平行”;如果电路的两个部分的电阻变化,则可以考虑价值方法);
在电路中连接电容器的问题(请注意电容器两个板之间的电压以及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各种磁场中的电线在各种磁场中的运动; (请注意磁场线的分布和磁场力的变化);
均匀磁场中电线的平衡问题;
带电颗粒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和均匀的圆形运动的周期;在有界均匀磁场中的圆弧运动:找到圆的中心 - 绘制轨迹 - 确定半径 - 绘制辅助线 - 绘制辅助线 - 应用几何溶液;当有界磁场中有运动时间时);
在水平导轨或倾斜导轨上切割磁场线时,金属棒的运动问题;
当两个金属杆垂直在导轨上切割磁场线的情况(左侧和右手规则和Lenz定律的应用,以及动量视角的应用);
复合场中带电颗粒的运动(正交和平行情况):
①. 重力场的复合场和均匀的电场;
②. 重力场和均匀磁场的复合场;
③. 均匀电场和均匀磁场的复合场;
④. 三次。
高中物理强制性课程中的知识点摘要11
1.磁现象:
磁性:吸引钢,钴和镍等材料的物体的特性称为磁性。
磁铁:磁对象称为磁铁。
磁铁的分类:①形:棒磁铁,蹄磁铁,针头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