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物理,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有的学生告诉我: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他们都知道,也很喜欢听课,但他们永远无法回答问题。
有些学生可以做常规的物理题,但如果条件稍微改变一下,他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也有学生认为物理是区分理科学生水平的试金石。
比如有的同学有些问题一看就明白,但我却要思考很长时间。 我需要天赋才能学好物理吗? 如果没有,需要什么?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具体告诉大家如何学好物理。
为什么物理学与数学和化学不同?
高中物理的学科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公式很少
与化学中大量的方程和生物学中背诵的课本内容相比,公式很少或知识很少。 例如,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问题,实际上只有两个物理公式。 但只要把这两个公式背熟了,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吗? 当然不是。
◆情境化
近年来,高考物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情境化。
今年的高考题型尤为明显。 在讲每道题的题目之前,他们都会讲某种仪器的原理,然后简化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或者在某次比赛中飞到这里的是什么车。 这些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具体应用。 出题者通过简化原理或提取核心原理来创建问题,然后应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
今年全国第二册提到的核磁共振和粒子偏转都是基于核磁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物理问题时不仅要掌握公式,还要理解和解释具体的物理情况。 他们需要将问题中非常具体的情况转化为他们所学的知识框架,然后再解决问题。 因此,情境化是学生必须克服的障碍。
◆模块化
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知识框架上。 其中一题是检查板材模型和传送带模型。 是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还是考察带电粒子的匀速往返直线运动,是比较明确的,也比较容易识别。 不同的模块和问题类型都有相应的知识和分析框架来解决。
另一方面是解决问题步骤的模块化。 例如,解决力学问题的步骤可能包括: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绘制vt图、求解相对位移、确定分离和粘合度的条件等。虽然问题类型是不同的是,解决具体步骤的能力是共通的,需要一一突破。
正是由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不同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自从学了电磁学之后就一直不明白。 问题可能出在他们对力学模块的知识和能力上。 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数学,但不太擅长物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从具体情况中抽象物理问题的意识。
想要在物理科目上有所突破,还必须具备考查物理科目的能力。
从知识到系统:物理学习的四个层次
根据对物理学科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基础知识-情境-模型-系统四个层次。
基础是最基本的,不用多说。 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都缺乏,谈论如何提高物理就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 但掌握基础知识仍然不够。
物理学不像化学或生物学。 困难不在于物理公式,而在于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你已经学会了一切却无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阶段。
◆身体状况
所谓物理情况,是指学生每做一道题,都需要在脑海中最大程度地还原整个物理过程。
例如,子弹击中木块的问题。 在初始条件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想象这个物理过程是什么样的,以及影响这个物理过程的关键转折点是什么,比如摩擦力是否会逆转、子弹是否会穿透木块等。
比如传送带问题,能否达到常用速度,摩擦力能否平衡重力分量。 例如,在板模型中,它们达到相同速度后会分离吗? 例如,在多次碰撞的情况下,如果每次碰撞后物体都会反弹,那么下一次碰撞还会发生吗?
这些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和计算来想象和模拟问题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 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不仔细思考,或者简单地把公式想当然,很容易陷入出题者设下的“陷阱”。 例如,相对运动停止后,他们仍然计算摩擦力。 成就。
如果初中物理题就像一幅静态画,学生只需要解决画中的细节,比如解决浮力、机械效率等。
那么高中物理题就更像是一部动态电影了。 出题者设定初始条件后,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想象并推演后续的物理过程。
掌握了分析物理情况的能力后,有的同学可能会感觉解题速度变慢了,分析稍微复杂的问题就很困难。 这时就需要下一个级别的能力:物理模型。
◆实物模型
当某类物理情况反复出现时,教师或学生可以自行提取,总结出固定的分析步骤和解决思路,成为物理模型。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处理此类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它们解决考场上的问题。 使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就像掌握许多工具包,或者就像游戏中的动作组合一样。
您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分析新问题。 借助模型思维,你可以快速了解问题中所描述的身体情况,确定最优的解题步骤,知道哪个环节需要注意哪些点以及哪些是容易的步骤。 错误的观点。
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传送带问题一样,当学生看到试卷上的传送带时,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初始条件很快知道物理情况是什么样的,同时明确了问题的关键点。需要进行分析。
比如滑块的受力分析是怎样的,能否达到常用速度,达到常用速度前后的运动模式是什么样的。
换句话说,模型思维的好处是可以更快地理解物理情况,抓住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在力学综合题和电学综合题中高中物理怎么提分,往往会出现多个模型拼接在一起的情况。 根据模型思维,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将复杂的问题按照模型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分析阶段并一一解决。
比如一道综合力学题,滑块首先通过弹簧弹起,碰撞后进入斜面,在斜面末端被平抛,最后落下。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分为弹簧做功、碰撞、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多个阶段。 虽然物理过程复杂,但是按照模型拆解之后,就是一个已经掌握的模型,可以一步步求解了。
◆知识体系
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对物理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提升到知识体系。
什么是知识体系? 意味着不仅要理解单个模型,还要能够将同类型的相似模型联系起来; 能够理解模型分析物理情况的机理,能够发现和掌握不同模型背后的物理规律。
例如,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力学中的板模型有光滑地面(无外力)和摩擦地面(有外力)、有初速度和无初速度、恒力系统和变力系统等等情况。
一个真正掌握了板模型的学生不仅掌握了单个模型,而且对与这个模型相关的各种变化都有清晰的认识。 当他看到一道关于板块模型的题时,他能很快地理解已知条件下每一个描述的物理意义,知道这些条件会对物理情况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快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科目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读厚书再读薄书”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知识点和公式都那么少。 渐渐地,你发现千变万化的情况需要用模型来分类和分析,而且模型有很多变化。 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不同模型、不同情况的背后,都指向同一个物理定律。
无论是力学还是电磁学的话题,都会遇到匀速、匀速、变加速度等各种运动,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其他解析运动,都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求解。 如果是无法分析的变速运动,则需要列出物理过程的能量方程或动量方程运算。 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从背公式,到了解情况,到掌握模型,最后形成体系,融会贯通。 这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四个层次,也是不同学生物理学科差距的根本原因。
与数学一样,物理学科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习和掌握各种模型的处理方法,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验证和强化高中物理怎么提分,并对原有体系进行总结和完善。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建立更强大、更清晰的大脑回路来分析身体状况,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并拓宽思路。
不同分数段的改进策略
正是因为物理学习有不同的层次,所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成绩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改进策略。
一个没有掌握分析物理情况能力的学生,即使学了很多模型,也只能生硬地照搬,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打击他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根据前面的逻辑,我们将学生分为以下几个分数段:
◆65分以下
这样的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可能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思维过程总是缓慢。 同时,他们也可能无法全面、细致地理解和想象问题中所描述的整个物理过程,从而导致他们在解题时不知道如何书写。
反映在卷子上,这些学生往往只列出几个公式,得到的分数很少。 旁边既没有物理过程图,也没有力分析,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公式。
要知道,无法列出公式并不是因为你忘记了公式,而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列出公式,列出哪些公式,每个公式对应哪个物理过程,取哪些物理量。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最紧迫的问题是解决情境化问题。
一开始不要强迫自己多做题,而是放慢速度,认真做题。 无论你是否理解每个问题,你最终都必须完全理解问题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包括很多细节。 即使老师批注,或者询问同学,检查答案,他仍然要重复这个问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
在章节部分,优先解决一些观点明显、相对独立、不全面的章节或模型。 例如运动学、静力学、平面和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静电场、恒流、交流、原子物理、振动与光/热、机电实验、机电实验模型等。
◆65分~85分
这些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建模。
对于这一类学生,要主动从同类型题中提取模型,进行总结。 只有读懂题,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类型的模型,分析思路是什么,需要分析的关键点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才能有所突破。
物理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不会进行额外的总结,而是通过回答问题来熟悉和掌握各种模型及其变体。 但对于不能稳定在85分以上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这些学生需要的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整理和推导模型。 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无题推导】。
就像我给学生上新课或者复习课时,往往不是具体的题目,而是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从简单到复杂分析出的物理模型。 例如,在电磁感应中的单杆切割模型、双杆切割模型、线框切割模型中,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单杆模型开始,不断添加各种变量(例如是否有初始变量)速度、是否有初速度、阻力)。 ,连接电源,有重力,无重力,有摩擦,无摩擦等),并推导出最终系统达到稳定运动状态。 无题推导实际上迫使学生以模型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当我在课堂上讲解各种模型时,我也需要先隔离具体情况。 学生理解模型后,我就可以看问题来验证和强化。
对于不能稳定在85分以上的学生,需要主动突破一些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模块。 你必须努力在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部分或主题上获得分数,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动量以及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但不是最困难的。
◆85分~95分
这类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掌握较好。 他们每次考试丢分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比较难的综合题,或者是一些细节问题。
如果这些学生想进一步提高物理成绩,他们必须做力学和电磁学的期末题。 如果物理最后一道题你还是拿不到分,那就和数学一样。 你的上限是有限的,你注定要被扣除一些物理分。
因此,建议此类学生专门突破,包括力学期末题(板模型、弹簧模型、动量与能量合成)、电学期末题(带电粒子在电/磁/组合/复合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单/“双杆”型号)。
物理需要系统化、模块化的学习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一开始很多同学提出的问题。
有些学生知识渊博,听懂了课程,但在自己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 这类学生处于第一层次。 他们需要停止理解答案中的公式和计算。 相反,他们必须首先了解问题中描述的物理过程,然后明确要分析哪些物理量以及根据物理过程列出哪些计算。
有的学生可以解决常规问题,但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就无从下手。 这类学生处于第二层次,需要总结所学的物理模型,并将相似的物理模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建议学生先推导课堂上讲授的物理模型,再做试题验证。
其实,做题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总结模型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后,通过做题来验证、强化记忆、提高熟练程度。 当知识框架还比较混乱的时候,不要盲目回答问题。 只回答问题而不总结是很难提高的。
高考物理要求掌握模块化、系统化的学习模式。 系统化是一种科学的记忆模式和思维模式。 一旦系统建立起来,你就能轻松回答问题。
我是你们的物理老师老杨。 我每天更新高中物理知识点、真题、学习方法。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连续点赞三支持我吧! 记得收藏学习。 如果需要其他信息和知识点,请在评论区给老师留言。 我一看到知识点就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