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总是试图把事情从一件事拼到另一件事,这导致思路不清晰,答案也更加复杂。 此外,物理公式还有多种变化。 当求解一个物理量时,你的脑海中会同时弹出几个公式,而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
在这里老师将分享系统的物理学习方法以及完整的知识和公式。 经过努力学习,你将基本掌握初中物理。
1.初中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只有熟练掌握它们,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学习物理概念有五种方法:
1. 分类
对你学到的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异同。 初中物理的概念可以分为四大类。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乘积,如:功、热; 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力、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应物质的性质,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 ④概念没有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等。
2、比较法
该方法可用于研究两个相互可逆的物理量,如: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结、有用功与额外功等。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具有相同词语的相似相关概念,可以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找出异同,建立内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力”、“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放大”等。
4、分类方法
将相关概念分组,更容易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力。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作用线。 ④熔化、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升华。
⑤串联、并联、混合连接。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量、机械能、函数、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来学习,例如“重力”。 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称为重力。 在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力”和“垂直向下”是关键词,值得重复。 回味和理解。
2.初中物理公式
每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 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含义,需要理解。 例如,P=F/S中的“S”指的是两个物体完全接触的公共区域。 该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适用于固体。 它也可以适用于液体和气体,但对于P=ρ物体gh来说,适用范围更小,仅适用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规则固体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面对每个公式无法机械记忆其等价关系,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拓展,从而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
1. 根据公式思考物理概念。 对于ρ=m/V,V=S/t,P=F/S,W=F·S,你可以记住: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称为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住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级数。
3.根据公式思考变形公式。 多一些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拓展你的思维,提高你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录影响物理量的因素。 例如,f=Fμ记录了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它们成正比。 又如P=F/S记录了影响压力的因素。 ,其本质是该方法可以用于乘积型或比率型的物理量。
5.通过公式思考实验
公式就是实验的原理。 从公式中思考要测量的物理量,从测量的物理量中思考所需的实验设备,进而进一步思考实验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初中物理定律
物理定律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努力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 必须深入理解和加强它们。 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公式总结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极限是条件,伸长和缩短是关键。 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外力可以拉动或压缩。
2、惯性定律:条件是不受外力作用。 如果它保持笔直或静止,平衡效应为零,这意味着它完全不受外力的影响。
3.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会受到浮力。 如果液体的重量发生位移,ρ 乘以 gV 将位移液体。
4、工作原理:任何机器都不省工。 总工作量有额外的金额。 只有对物体所做的功才有用。 机械绳索具有很大的摩擦力。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匀速旋转,力乘以力臂的乘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出力线,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若三条直线共面,两角共面,则成虚像。 这适用于物像的镜子的对称轴和镜子的凹面。
7、折射定律:两种介质密度不同,三条线的共面角不等,密度高角度小,垂直入射很特别。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在同一状态下,电压、电阻、电流恒定,电阻是导体的属性,材料长度、厚度和温度。
9. 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会产生热量。 当I平坦电阻乘以时间时,所有电能都转化为热量。 常采用纯阻力二推。
10、串联电路:存在串联电流路径,电流大小无处不在。 总电阻和总电压是各部分之和,比例关系归因于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相等,干线电流和支路电流相等。 总逆数等于各个逆数之和,逆关系归因于电阻。
12、安培定则:载流导体产生磁性,电流的方向决定磁场。 右手握住螺旋管,四个手指指向北方。
13、滑动摩擦:压力与粗糙度成正比。 滑动大于滚动。 均匀直线或静止。 它是根据平衡力计算的。
14、大气压力: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 明夏高于阴冬。 海拔2000以内,增加12,减少1。
15、物体的沉浮:与浮力和重力相比,物体也可以与液密性相比。 小物体会漂浮和悬浮等,而大物体和液体物体则必须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温度必须取决于材料。 长度与横截面成正比,反比。 伸长率和压缩率非常特殊,必须区分清楚四重关系。
17、决定蒸发速度的因素:蒸发吸收热量,需要冷却。 速度的因素包括三个因素:接触面的温度高低,以及晃动风扇的气流。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的沸点必须吸热。 沸点取决于气压。 山气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化:吸热温度升至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熔点温度是物质的状态,固体或液体或共存。
4.初中物理仪器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熟悉物理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测实验的基础。 如果你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你就能学好物理。
1、概述:根据需要选择设备,保持最小量程为零,仔细记住使用规则,准确记录并估算读数。
2. 刻度:水平放置并与零对齐。 刻线接近垂直视线。 特殊方法有四个子类别。 累积的结果是一条曲线。
3、弹簧刻度:垂直匀速读数,更换力天平,调零观察最小值,切勿超出范围使用。
4、温度计:以热胀冷缩原理为原理。 接触范围不能脱离身体。 如果体温特殊,可以脱体。 使用前必须将其抖落。
5、平衡:将跑码水平置零,刻度盘指针指向中间块,将物体放在左右刻度上,始终将右刻度盘添加到跑码上。
6、平面镜:物像相等对称,物像是物像长的两倍,钟面问题减少十二倍,全息镜是物像长的一半。
7、凸透镜:两倍焦距显示尺寸,一倍焦距显示虚正。 真实物体的特写图像变大。 较大的图像必须具有较大的图像距离。 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物距和像距成反比变化。
8、杠杆:匀速旋转或静止,受力与力臂积相等,支点支撑在支架上,调节螺母实现水平衡。 最小的力是大力臂,支点力点的连线是垂直的。
9、滑轮:轮子受力必须相等,轴上受力必须是轮子受力的两倍。 省力必然浪费距离,轮子到轴的距离必须是轮子的两倍。
10、定滑轮:是固定的,不随物体移动。 支点轴位于圆的中心。 力臂等于半径。 既省事一半,又不改变方向。
11、动滑轮:动滑轮的支点在轮子上,垂直力节省一半。 效率计算必须按重量计算,距离同方向计费。
12、滑轮组:n根绳子固定并移动,确定2n个变力方格。 如果需要 2n 股以上的股线,即使移动多根绳索,力也将保持不变。
13、电压表:如果内阻很大,突然有电流流过,则将被测两端并联。 如果它们串联在电路中,V表上就会有无数的A。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阻值,有效部分分明,无效部分阻塞或短路怎样学好物理初中,滑动件连接三种。
5.接触生命物理学
物理现象与生命密切相关。 只有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这里有些例子:
1、长度测量:太细、太短、太少、堆积过多,采用圆弯细线法。
2、相对运动:月亮移动,我也移动,两侧青山巍峨移动。
3.蒸发:将衣服和食物放在阴凉处用风扇吹干。 水不冷的话,上岸就冷了。
4、液化:“白气”不是水蒸气。 水蒸气液化成细小的雾滴,雾中含有石油液化气。 蒸汤更是厉害。
5、升华凝结:灯泡变黑变成霜雪,结冰的衣服直接在太阳下晒干,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雪变冷而不结冰。
6、直线传播:形成小孔图像,瞄准拍摄日食。
7、平面影像:镜子、潜艇潜望镜、水中月、镜中花。
8、折射:筷子变歪了,眼睛被欺骗了,河底似乎变浅了。
9、增加摩擦力:凹凸花纹散灰,夹饭时需要挤压筷子。
10、加大压力:磨基础宽、基础厚、履带大象、骆驼的刀片。
6、初中物理解题思路
学习物理的时候,需要理顺解题思路。 综上所述,你需要看、思考、画图,根据模式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您需要:
首先读题,寻找题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些词的特殊含义;
第二个思考是思考该题属于什么范围的题,涉及到哪些概念、规则或计算公式:
三画图是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终建立问题解决模型。
1、下列单词含义深刻,应理解、背诵,以便能快速提高。 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无力,要么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的水平面:无论有无摩擦力,摩擦力为零。
③在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 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 不计算导线电阻,不计算电压表内部消耗电流,不计算电流表内部消耗电压。
⑥无特殊要求,物体均为实心。
⑦漂浮式、悬浮式、浸没式
2. 常见解题要点和模式
① 对于光学问题,重点关注“法线”。 对于机械问题,需要从力的分析和两个力的平衡开始。 要解决电气问题,您需要分析电路的性质(串联还是并联)并了解每个仪表测量的量(串联还是并联)? 全压或分压,总电流或分流),每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 控制哪些电器(滑动变阻器的有效部分是什么?
通过掌握这些信息并进行分析,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
②解决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检查问题→翻译文本→在记忆中留下痕迹→建立物理场景→找出隐藏的思维条件→消除干扰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关键→建立思维网络→用方程解决问题。
翻译和留痕是在复习题时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在物理量上标注出来。 建立物理场景就是用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
7. 学习物理的方法
学习物理的方法有很多。 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 有时候用特殊的方法去思考可以把问题简单化。 下面是一些粗略的介绍,供同学们选择。
1、因子分析法,利用相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和与类关系,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并给出答案。 例如,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以5米/秒的速度移动。 当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做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如何变化?
2、图形表示法,认真审题,通过图画表达问题场景,如力学中的力分析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等。
3、极端方法故意扩大变量的差异。 扩大改变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显,更容易争论并加深对问题的讨论。 例如,测量误差。
4、整体法将几个相关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可以化繁为简。
5.反证法,给出反例来否定某些命题。 对于“当然”、“当然”等词语尤其有效。
8.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音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并且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自空气。
3、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快。 使用回波可测量距离:
4. 音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高、响度。 (1)音高:指声音的音高,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以及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3)音色: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
5. 人们使用分贝来对声音级别进行分类。 30dB至40dB是理想的环境。 为保护听力,噪音应控制在90分贝以下; 保证休息和睡眠,噪音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
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2)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第2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阴影、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不可见物体、日食、月食,都属于光在直线中的传播相同物质
3、光在真空中的最大传播速度为3×108m/s,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被认为是3×108m/s。
4.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可逆)
漫反射遵循与镜面反射相同的光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倾斜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
9、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中倾斜进入水或其他介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分开,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垂直照射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折射光路图:
10、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11、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品红色、黄色和青色。
12、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加热、遥控、探测、夜视等。
13、紫外线的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杀菌、验钞等。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利于健康。 紫外线过度照射对健康有害,因此需要做好防护。
第三章 镜头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
物距 (u)
像距(v)
直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应用
u>2f
手倒立
缩小
真实图像
相机
u=2f
v=2f
手倒立
同样大
真实图像
焦距
v>2f
手倒立
放大
真实图像
投影仪
u=f
无法成像
立正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3、光路图:
第4章物质状态的变化
1.温度:指物体的热度或冷度。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摄氏度(℃):单位为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为0度,将沸水的温度设为100度,将其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又分为1℃。
4. 常见的温度计包括(1)实验室温度计; (2)温度计; (3)温度计。
5、温度计:测量范围35℃至42℃,每格0.1℃。
6.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应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应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凹面平齐。
7.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的三种状态。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以吸收热量。
9、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以释放热量。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恒定的温度称为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恒定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1、晶体与非晶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晶体没有熔点。
上图中,AD为晶体熔化曲线。 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处于液态; DG为晶体凝固曲线。 ,DE段处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的方法有蒸发和沸腾。 全部吸收热量。
14、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沸腾: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当液体沸腾时,它会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改变。 这个温度称为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空气在液体表面流动的速度。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需要释放热量。 液化气体的方法包括: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气等)
17、升华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而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称为升华,需要释放热量。
第5章电流和电路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积累正极上的正电荷和负极上的负电荷。 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端子流向负极端子。
2. 电力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例如,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器利用电能进行工作时,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4. 电路由电源、开关、电线和电器组成。
5、电路有三种状态: (1)路径:相连的电路称为路径; (2)开路:断开的电路称为开路; (3)短路: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的电路称为短路。
6.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物理连接的图称为电路图。
7、串联:将电器依次连接称为串联。 (如果电路的任何部分断开,则电路中不会有电流流过)
8、并联:将电器并联连接称为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
9. 在物理学中,电流是用来表示电流大小的。 电流I的单位为:国际单位为:安培; 常见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1 安培 = 103 毫安 = 106 微安。 台灯、彩电、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等家用电器中,冰箱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半导体收音机电流最小。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其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②端子连接方法必须正确,使电流从“+”端子进入,从“-”端子退出; ③ 被测电流不应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当被测电流大小未知时,应采用试触法选择测量范围。 ④ 在不使用电器的情况下,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11、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个小格代表的电流值为0.02A; ② 0~3A,每个小格代表的电流值为0.1A。
第六章 耐压
1.电压(U):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设备。
2、电压U的单位为:国际单位为:伏特; 常用的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千万= 103伏= 106毫伏= 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器为:电压表。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必须在电路中连接; ②终端的连接方法必须是正确的,因此电流从“+”终端进入并从“ - ”终端退出。 ; ③测得的电压不应超过电压表的范围;
4.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有两个范围:①0〜3伏,每个小分裂表示的电压值为0.1伏; ②0〜15伏,每个小分划分表示的电压值为0.5伏。
5.记忆的电压值:
①一个干细胞的电压为1.5伏; ②一个铅酸电池的电压为2伏; ③家用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为380伏。
6. 电阻(R):指示导体对电流的电阻。 (导体对电流流动的电阻越大,电阻越大)
7.电阻单位(R):国际单位:欧姆; 常用单元是:(MΩ),(kΩ)。
1 = 103千兆; 1公斤= 103欧姆。
8.研究影响电阻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面积恒定时,电阻通常会根据材料而不同。 (2)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面积相同时,导体的越长,电阻越大(3)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则横截面面积导体较大,电阻较小(4)导体的电阻也与温度相同。 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9.确定电阻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 它的大小由导体的确定:长度,材料,横截面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在导体上施加的电压以及流过的电流无关)
10.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土,纯水,酸,碱,盐水溶液,玻璃,空气,油。 其中,石墨怎样学好物理初中,人体,地球,酸,碱和盐水溶液是导体。
11.导体和绝缘子之间没有绝对边界,它们可以在某些条件下相互转变。 室温下的玻璃是一种绝缘子,而白炽状态的玻璃是导体。
12.半导体:一个对象,其电导率位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13.超导体:一种现象,其中某些物质的耐药性在温度下降时完全消失。 发生这种现象的对象称为超导体,超导体没有(没有)抗性。
14.风湿病:(滑动的恒河和阻尼斯特盒)
(1)滑动的阻尼斯特:
①原理:更改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以更改电阻。
②功能:通过更改连接到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更改电路中的电阻。
③铭牌:例如,如果滑动的变阻器标有“50Ω2a”,则表示:滑动闸门的最大电阻为50Ω,并且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通过2A。
④正确用途:应在电路中串联使用A; b应该连接“一个向上和一个下降”; 电源之前,应将C的电阻调节到最大电阻。
(2)变阻器盒:它是一种可以表达电阻值的风湿病。
第7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压直接成正比,并且与导体的阻力成反比。 (当电阻恒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恒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公式中的单位:i→安培; u→伏特; r→欧姆。
3.欧姆法律的应用:
①1对于相同的电阻,电阻值保持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随着该电阻的电压增加,电阻不会改变。 传递电流将变得更大(填充“增加,不变,较小”)(r = u/i)
②2当电压保持恒定时,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 = u/r)
③3当电流恒定时,电阻越大,电阻越大的电压就越大。 (u = ir)
4. 电阻的系列连接具有以下特征:(指串联的R1和R2)
①电流:i = i1 = i2(串联电路中的任何地方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 = U1+U2(总电压等于每个零件的电压之和)
③抗性:r = r1+r2(总电阻等于每个电阻的总和)。 如果串联连接具有相同电阻的N电阻,则R = nr
④电压分隔效果:U1:U2 = R1:R2; thour关系:当前:i1∶i2 = 1:1
电阻的平行连接具有以下特征:(并行指R1和R2)
①电流:i = i1+i2(主电路电流等于分支电流的总和)
②电压:U = U1 = U2(主电路电压等于每个分支的电压)
③抗性:1/r = 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每个平行电阻的倒数的总和),如果具有相同电阻的N电阻并平行连接,则R = R = R = R /n;
④传送效果:i1:i2 = r2:r1;
关系:电压:U1:U2 = 1:1
5.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1)测量原理:r = u/i。 (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风湿病的主要功能是①改变电阻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由于空间的原因,可以在QQ组中获得更多内容。 以下是QQ组中一些信息的显示。
教师每天都分享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 如果您发现它有用,请不要忘记支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