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及其助手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结构模型。 根据实验结果估计,核直径约为10 -15 m 量级。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自然辐射现象,表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自然辐射现象有两种类型(α、β)和三种射线(α、β、γ)。 其中,当新原子核衰变后处于激发态并跃迁到低能级时,会辐射出γ射线。 衰变速度(半衰期)与原子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9年原子物理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物理学史,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现了原子核的首次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人们预言原子核中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粒子,这是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在1932年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的。 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铀原子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的领导下,美国建成了第一座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慢化剂、水泥保护层等组成)。
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为控制核聚变的一种可能方法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来照射核燃料的小颗粒。
7. 现代粒子物理学:
1932年发现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颗粒主要分为三大类:
中位数,传输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和中微子;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质子和中子; 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的电荷可能是基本电荷的1/3或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