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动力学(运动与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受到外力迫使其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ma 或 a=F 组合/ma{由组合外力决定,与组合外力方向一致}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和 F' 彼此作用,平衡力,这与以力响应力不同。 实际应用为:反冲运动}共点力的平衡F和=0,实现{正交分解法,三力收敛原理}超重:FN>G,失重:FN牛顿运动定律适用条件:适合求解低速运动问题,适合宏观物体,不适合求解高速问题,不适合微观粒子[参见卷1 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均匀线性状态,或者它以恒定速度旋转。 5 振动与波(机械振动及机械振动的传递)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始终与x相反}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r}5受迫振动频率特性:f= 力共振的条件:f驱动力=,A=max,共振的预防和应用【见卷一P17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卷二P2】波速v=s/ t = λ f = λ /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波长向前传播一个周期; 波速由介质本身决定}声波的波速(空气中)0℃:332m/s; 20℃:344m/s; 30℃:349m/s; (声波属于纵波) 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继续绕着障碍物或孔洞流动) 条件:障碍物或孔洞的尺寸小于波长,或者可能相似。 波干涉的条件:两波的频率相同(差值恒定,振幅相邻,振动方向相同)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互运动,波源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时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则减小[见2卷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和驱动力频率无关,而是取决于关于振动系统本身; 增强区域是波峰和波峰或波谷相交的地方,弱化区域是波峰和波谷相交的地方。 ; 波只传播振动,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它是一种传输能量的方式;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 振动图像和凹凸图像; 其他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2卷P22章]/振动中的能量转换[见第1卷P173]。
6 冲量和动量(物体力和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3. 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作用时间(s),方向由F}4决定。 动量定理:I= p 或 Ft=mvt–mvo{p:动量变化 p=mvt–mvo,为向量表达式} 5、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 = p 后总或 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 弹性碰撞:p=0;Ek=0{即系统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67.非弹性碰撞p=0;0r0,f吸引力>f斥力,F分子力表现为重力(4 )r>10r0,f吸引力=f斥力≈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热力学第一定律W+Q=U{(做功和传热,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W:外界对物体所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U:增加的内能(J),这不当谈到第一种类型的永动机时,它就起作用了。 创建【见卷2 P4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凯氏定氮表达式:不可能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尔文表达式:不可能将热量从单调的物体传递到高温的物体热源吸收热量并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机械能和内能变化的方向性){它涉及无法制造第二种永动机(见第二卷P44)}热力学第三定律:无法达到热力学零{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注:布朗粒子是不是分子。 布朗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强; 温度是分子均匀动能的标志; 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斥力的减小速度快于吸引力;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r0时,F吸引=F斥力,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 吸热,9Q>0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对于理想气体,分子施加的力为零。 分子势能为零; (7) 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其他相关内容:能量变换与常数定律【见第二卷P41】/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见第二章】第二卷P47]/物体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量[参见第2卷P47]。
气体的性质 气体的状态参数: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物体内分子不规则运动的强度。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力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反复撞击容器壁,产生连续流动,压力均匀,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1Pa=1N/m2) 气体的特性分子运动:分子间间隙大; 除碰撞瞬间外,相互力很小; 分子运动速率很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K)}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有关,但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 式3成立的条件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 t为摄氏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K)。 电场中的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素电荷:(e=1.60×10-19C); 带电体的电荷等于元素电荷库仑定律的整数倍:F=kQ1Q2/r2(真空中){F:点电荷(N),k:静电力常数k=9.0×109N?m2/ C2、Q1、Q2:两个点电荷的电量(C),r: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接上,有力和反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各种电荷相互吸引}电场强度:E=F/q(定义公式、计算公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叠加原理),q:检查电荷量(C)}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点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均匀电场的场强E=UAB/d{UAB:两点AB之间的电压(V),d:两点AB之间在场强方向上的距离(m)}电场力:F=qE{F:电场力(N),q:电荷遇到电场力(C)时所带的电荷,E:电场强度(N/C)}电势和电势差:UAB=φA-φB,UAB=WAB/ q= -EAB/q 电场力所做的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从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电荷量(C) ,UAB:电场中A、B之间的距离电势差(V)(电场力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E:均匀电场强度,d:两点之间的距离沿场强方向(m)的点}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 电势能(J),q:电量(C),φA:电势( V) 在 A 点} 电势能的变化 EAB = 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 A 点移动到 B 点时的电势能之差}电场力与变化所做的功电势能 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所做功的负值) 电容 C=Q/U (定义公式、计算公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之间的电位差)(V)}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 εS/4πkd(S:面对两极板的面积,d :两板之间的垂直距离,ω:中间电常数)常有电容器(见卷2 P11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带电粒子沿电场方向垂直运动时发生偏转速度为 Vo 的均匀电场(不考虑重力的影响) 平面垂直电场的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L=Vot (在具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板中:E=U/ d) 平行电场投掷运动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 a=F/m=qE/m 注:11 当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时,电荷分布规律:不同种类的原费用先抵消后均分,同种类的原费用总额再均分; 电场线从正电荷开始,到负电荷停止,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集,电场强的地方,电场线密集电势沿着电场线越来越低,且电场线垂直于等势线;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需要记忆【见图【第2卷P98】】; 电场强度(矢量)和电势(标量)由电场本身决定,电场力和电势能还与带电体所带电量及正负电荷有关; 静电平衡时,导体是等位体,表面是等位面,与导体表面相邻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的总场强为零。 导体内部不存在净电荷,净电荷仅分布在导体表面。 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 电子伏特(eV)是能量单位,1eV=1.60×10-19J; 其他相关内容:静电屏障【见第2卷P101】/示波器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2卷P114】等电位面【见第2卷P105】。
恒流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时间t内通过导体交叉负载表面的电荷,t:时间(s)}欧姆定律:I=U /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电阻(Ω)}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 m)、L:导体长度(m)、S:导体截面积(m2)}闭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得E=U内+U外{I:电路工作时的总电流(A)(J),U:电压(V),I:电流(A),t:时间,P:电功率(W)}焦耳定律:Q =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 在纯电阻电路中:因为I=U/R,W=Q高中物理知识,所以W=Q=UIt=I2Rt=U2t /R12 电源总功率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计=IE,P out = IU, η = P out / P Total {I: 电路总电流 (A), E: 电源电动势 (V), U : 电路端电压 (V), eta: 电源效率} 串联/并联电路电路的组成 串联电路(P、U、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I、R 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联同并联反) R 串联=R1+R2+R3+1/R 并联= 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计=I1=I2=I3I并联=I1+I2+I3+电压关系U总计=U1+U2+U3+U总计=U1=U2=U3配电P 总=P1+P2+P3+P 总=P1+P2+P3+欧姆表电阻电路组成 (二)测量原理 将两表笔短路后,调节Ro,使表针完全偏置,因此Ig=E/(r+Rg+Ro)接被测电阻Rx,流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Rx) 因为Ix对应Rx,可以表示被测电阻的大小。 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齿轮(放大倍数)},然后关闭齿轮。
注意:测量电阻时,应将其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靠近中心,每次换档时将欧姆短路至零。 伏安法测量电阻电流表内部连接方式:电压指示数:U=UR+UA 电流表外部连接方式:电流指示数:I=IR+IVRx 测量值=U/I=UR/(IR+IV)=RVRx/(RV +R) 采用电路条件 Rx>>RA[或 Rx>(RARV)1/2] 采用电路条件 Rx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大。 电压选择条件Rp可方便调整。 注: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 1kV=103V=106mA; 1MΩ=103kΩ=106Ω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加; 总串联电阻大于任一元件电阻,总并联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当电源有内阻时,当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电路端电压增大; 当外部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其他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2卷P127]。 磁场磁感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强度和方向的物理量。 是一个向量,单位T),1T=1N/A·m2。 安培力F=BIL; (注:L⊥B){B:磁感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伦兹力f=qVB(注V⊥B); 质谱仪 [参见第 2 卷 P155 章] {f:洛伦兹力 (N),q:带电粒子的电荷 (C),V:带电粒子的速度 (m/s)} 忽略重力时(不考虑重力) 、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条件(了解两种):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伦兹力的影响高中物理知识,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以下规则为a) F方向=f罗=mV2/r=mω2r=mr(2π/T)2=qVB; r = mV/qB; T = 2πm/qB; (b) 运动周期以及圆周运动的半径和路线 速度无关紧要,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起作用(在任何情况下); (c) 解题要点:画轨迹、求圆心、确定半径、圆心角(=二次切线角)。
注:14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用左手确定。 但对于洛伦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应掌握普通磁场的磁力线特征和磁力线分布[见图及第2卷P144]; (3)其他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计原理【见第2卷P150】/悬停加速器【见第2卷P156】/磁数据电磁感觉1.【感受到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公式】1)E =nΔΦ/t(通用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受定律,E:感受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t:磁通量变化率} 2 )E=BLV 垂直(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L: 有效长度(m)}3) Em=nBSω (交流发电机最大感应电动势) {Em: 感应电动势峰值}4) E=BL2ω/2( 一导体末端固定并以 ω 旋转进行切割) {ω: 角速度 (rad/s), V: 速度 (m/s)} 磁通量 Φ = BS {Φ: 磁通量 (Wb), B: 磁感均匀磁场强度(T),S:面对面积(m2)}通过感受到的电流方向可以判断感受到的电动势的正负极{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负极到正极}_4。 自感电动势 E = nΔΦ/t=LI/t {L:自感系数(H)(有铁芯的线圈 L 比无铁芯的大),I:变化电流,Δt:使用时间,I /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速度)} 注: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通过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来判断。 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2卷P173]; 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变化; 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其他相关内容:自感[见第2卷P178]/荧光灯[见第2卷P180]。
14 交流电(正弦交流电)电压瞬时价e=Emsinωt 电流瞬时价i=Imsinωt; (ω=2πf) 电动势峰值 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 Im=Em/ R 合计 15 个正(co)正弦交流电有效值:E=Em/(2)1/ 2;U=Um/(2)1/2;I=Im/(2)1/2理想变压器原次级线圈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为U1/U2=n1/n2; I1/I2=n2/n2; P 输入 = P 输出。 在长距离输电中,利用高压来传输电能,可以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损失′=(P/U)2R; (P loss′: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P:传输电能的总功率,U:输电电压,R:输电线路电阻)[见卷2 P198]; 式中 1、2、3、4 中的物理量和单位: ω:角频率(rad/s); t:时间(秒); n:线圈匝数; B:磁感应强度(T); S:线圈面积(m2); U输出)电压(V); I:电流强度(A); P:功率(W)。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包括平移、旋转、振动等运动形式。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物体(即静止物体)。 对于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的参考物体不同,其运动的描述也会不同。 通常,以地球为参考对象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于代替物体上只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体的大小并不能单独作为粒子的依据。 位移和笔划 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的变化。 是物体运动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是一个向量; 行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行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仅就尺寸而言,位移的尺寸一般小于行程的尺寸。 只有在一个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行程。 速度和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 它是一个向量。 ①匀速:质点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该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称为该段时间内的匀速(或位移)v,即v=s/t。 匀速是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的速度。 方向指向沿轨迹上点的切线方向移动的一侧。 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准确描述; 16速度:①速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匀速:粒子在一定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该段时间内的匀速。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匀速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匀速。 仅在一个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两者相等。 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它是一个向量。 加速度也称为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的变化与这种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v/t; 方向:与速度变化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只要速度不变(匀速),无论速度有多大,加速度始终为零。
只要速度变化很快,无论速度大、小还是零,物体的加速度都会很大。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特征:a=0,v=常数; 位移公式: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征:a=常数; 公式:①速度公式:V=V0+at; ②位移公式:s=v0t+?at?; ③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 ④匀速V=(vt?+v0?)/2; 以上公式均为向量公式,应用时应指定正方向,然后将向量转化为代数解,通常选择初速度方向作为正方向,一致则取“+”值与正方向相反,取“-”值。 重要结论: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任意连续两个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S=Sn+l–Sn=aT?=常数;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定周期内,该时间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周期内的平均速度,即:v=(v0+vt)/2 。 17 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影响; 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式:①vt=gt; ②s=(gt?)/2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的切线斜率代表该时刻对应的速度; ② 如果图像是直线,则表示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 ③ 图像与横轴交错,表示物体正在从参考点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取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 ②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物体速度图像的值与该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 ③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任意时刻的加速度为速度图像上对应点切线的斜率; ④ 图形线与横轴相交,表明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⑤图形线为直线,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该图是代表物体变加速度运动的曲线。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掌握物理难点。 你在高中物理考试中观察到的就是你在课本上学到的多个知识点。 大多数课后练习通常涉及更改数值。 有了知识点,你就可以轻松获得高分。 那么高中物理到底有什么难的呢? 动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 它在高中物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高中动态的问题也很多。 ,因此动力学被很多学生认为是物理中最难的部分。 要掌握每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熟练掌握每一个动态公式。 熟练掌握每个公式后,还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真正掌握动态。 掌握基础知识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高中物理那么难。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但知识点的数量也比较少。 像加速度之类的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不太容易理解。 。 这就需要大家不断的复习基础知识,但是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数比较少,所以只要一一攻克,学好高中物理就很简单了。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更有效的工具来审查基本知识,即知识结构图。 您可以在图片上的18本书书中绘制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便您可以快速有效地查看基本知识。 高中物理知识点最新的摘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