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性质。 2.了解平面镜如何形成实像以及实像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流程与技巧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探索,培养中学生的初级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中学生的交流活动,产生相互评价和反馈的意识,初步培养中学生的信息交流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心态和价值观 1. 在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性”的同时感受化学现象的美丽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来源:..Net]2. 通过了解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后续内容。 本部分包括平面镜的成像特性、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以及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初步知识。 通过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应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由反射光反向延伸产生的,对实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探索平面镜形成时图像与物体的关系”,让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科学研究接受教育,同时时间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本节仅指出平面镜的成像“像与物之间大小相等、距离相等,并且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看起来像真实的图像”,更不用说成像的对称性了。 在教材设计的形式上,指出实验要在不同的位置做两次,这非常有利于中学生科学心态的发展。 与传统教材相比,教材没有单独安排凸面镜和凹面镜章节,而是将它们安排在STS中,作为平面镜知识的拓展。 教学重点:借助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实像概念。 3.教学策略平面镜是所有中学生都熟悉的物体,限于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关键是提取平面镜成像的特征平面镜成像实验表格,并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实验表格,有必要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大量事实。 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程,激发中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通过实例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大胆猜测,围绕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证据得出科学推论,交流实验的利弊、并对实验进行评价、计划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中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为今后自主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在探究学习中,引导中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价和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增强中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演讲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资源计划 多媒体讲义、带有角度图画的可折叠蓝色纸板、全身镜、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