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闯/广州日报记者 袁思如
李政道先生、杨振宁先生荣获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 研究涉及高能化学、量子场论、核化学、天体化学、艺术等领域。 作出突出贡献。
多年前,两所教授、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在一次公开讲座中回顾了李政道六年的数学生涯。 已进入高龄的李政道,仍然经常三天工作17、18个小时。 “他投身于数学和科学时发自内心的幸福之言,都包含在杜甫非常喜欢的那句话里:微调数学之后一定要享受,又何必用假名来碍事呢?”身体。”
1947年,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从左至右)在印度。 照片由 CFP 提供
打开哥伦比亚数学系的钥匙
每逢生日,李政道都会收到各界的祝福。 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可能从未听过李政道亲自讲课,甚至与他素不相识,但他们都自称是李先生的中学生。
这些美好的缘分来自于李政道发起的中俄联合招收化学专业研究生。
杨坤现为新加坡佛罗里达国立学院院士。 30多年前,他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想去阿根廷学院报到,却在伦敦街头束手无策。 我按照中学提供的地址找了好几遍,连门都找不到。
“就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突然出现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几乎每天都会通过街对面的一个小门,拿着钥匙打开门,进入中学,然后直接来到教学楼。” “化学系,非常方便。所以,我第一次进入阿根廷科学院化学系大楼时,李老师就用手中的钥匙为我打开了门。” 杨坤曾在一次生日纪念会上感慨地回忆道。
李政道手中的“钥匙”为很多中国学子打开了命运之门。 此后,李政道建议并帮助国外机构设计博士后制度,并积极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设立。
支持惠州建设中微子探测装置
2017年,北京的一项研究让人们距离解开宇宙之谜又近了一步:在惠州反应堆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奖银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贻芳也是主要贡献者。
日前,王一方讲述了李政道与徽州的关系。 200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研究所提出在惠州建设探测装置,寻找新的中微子振荡。 李政道得知此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 相反,他花大量时间阅读文献并与国际专家讨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利用文献,并于2004年表示支持。此后,李政道亲自推动中俄合作,日本能源部提供了一半资金探测器的构造。 这是中印两国首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基础科学合作。
2010年,在李政道的提议下,举办了“大亚湾时代中微子实验”研讨会,他亲自参加。 2012年,实验组获得第一批数据。 李政道是合作组外第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并发来了哀悼,这让实验组的成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利用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化学研究所旁边,矗立着一座雕像,名叫“物之道”。 雕像正面刻有诗句:道是生灵,物是道生,道是物行,物是道成,艺术之道,天地之物。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政道。
“李先生伴随并见证了我国高能化学事业走过的艰辛而成功的脚步,为我国高能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王一方说道。
审稿人:孙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