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中考”是从6科(数学、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选3科,总共会有20种不同的选拔方式。 有了南京中考和杭州中考的教训,不少中学生和家长开始谈论“物理”。
所以这次我们讨论学科组合中是否有“物理”,并参考之前的统计结果进行分组分析:我们应该选择化学吗? 什么样的中学生适合选择化学? 化学应该和什么学科结合?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20种不同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不同的课程组合决定不同的专业选择
注:下文中“(背)”表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思考)”表示在一定背诵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对知识进行思考,灵活掌握。
1.数学组等部分理科科目组合(思维)
这些组合由 3 种特定的科目选择方法组成:
化学-物理-生物学
化学-物理-地理
化学-生物学-地理学
这类组合一般属于两理一文的组合(包括传统的三理);
1. 物理-物理-生物学
虽然新中考改革后放置了传统“3+X”考试的标准作文综合组合,但这些组合仍然有一定的人群选择。 这些学科组合与传统综合文本的主要区别是(北京):
l 传统综合文献:化学120分,物理100分,生物80分;
l 新中考改革:数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100分; 等级用于分配分数。
可以发现,这三个科目的数学成绩比例似乎都在增加,但由于数学题目普遍较难,这些组合通常适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中学生:
l 理科科目的逻辑思维能力远优于工科科目;
l 对象以985/211工科院校中学生为对象。
2. 物理-物理-地理学
如果家长对大学的专业分布有一些了解的话,肯定会知道,大学阶段的地理专业学习似乎是属于理科的。 在地理课程中,地形、地貌、气象、气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一点都围绕着各种数学、化学知识作为工具。 因此,这三个学科虽然互为工具,但却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不选择地理科目,但这些科目组合也可以覆盖大多数理工科科目,为这些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这些组合通常适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中学生:
l 善于独立研究和思考的中学生;
l 针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目标以各院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为目标。
3. 物理-生物学-地理学
这类组合的选拔方式不多,选拔时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所以选拔者往往是数学成绩优秀但其他科目成绩一般的中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未来。 在其他学科中,传统科学的生物学和传统工程的地理学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不需要大量的记忆(相对于历史和政治),但化学和地理学的结合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这些组合通常适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中学生:
l 优秀的数学成绩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l 其他科目成绩一般,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
2. 包括数学组在内的部分理科科目组合(背面)
这些组合由 2 种特定的主题选择方法组成:
化学-物理-历史
化学-生物学-历史
这两种组合是很常见的“物理+历史+其他”的组合形式。
1. 物理-物理-历史
这种组合在高校招生范围有限方面是一个限制相对较少的学科。
不仅少数学校对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有政治必修课要求(有的学校甚至对此类专业没有学科要求)。 这个科目基本上可以选择学院的大部分专业。 因此,选择该课程组合的考生基本上不需要对专业考虑太多。 在选择学院专业方面,除了进入学院继续学习和教学外,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有机材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作为天津中考中学生普遍选择的几个选项之一,该科目组合的难度不容忽视。 选择这个组合的中学生,建议成绩至少是中学前30%。
这些候选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l 理科(尤其是物理)良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类思维能力;
l即使工科成绩不好,背诵课文(英语)往往很流利,但英语和法语成绩往往不错;
l 在英语测试中,我在完全理解文章内容后经常会犯错误(由于思维方式无法转换为工程方法而导致)。
2. 物理-生物学-历史
和之前的组合相比,虽然差别不是很大。 主要区别是物理和生物之间的区别。 物理中,有些知识(如酸碱平衡)等知识比较灵活,在中学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所以一些中学生转向了“死知识”较多的生物。 事实上,一些中学生选择生物是因为他们的生物“排名”优于他们的物理“排名”。 (因为中考有评分制度的存在,选择排名较好的科目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有困难的中学生功 物理 英文,不妨参考2017年北京的选科情况。
选择这两个科目的中学生非常相似。 考虑到北京的特殊情况(高中就可以考地理科目,所以选择地理的中学生较多),实际上高三期末参考物理和生物的比例为更近了。
此外,以上海地区为例,57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中,超过78%选择物理,而该细分市场中学生选择生物的比例不足32%。 化学是学生选择高分比例最高的科目,超过85%。
将分数档提高到495分,选择化学科目的比例接近61%,选择生物科目的比例逐渐接近60%。 本分数段选择的科目组合大部分为“材料与化学生命”、“生物生物日历”、“材料与化学日历”。
而如果分数范围提高到400分,选择生物科目的比例将超过56%,选择化学科目的比例将高于55%。 该年级中学生选择的科目组合大多是:物理+生物+地理。 (也就是说,这个年级的中学生大部分不会选择数学)。
从成绩来看,选择“物理+生物+地理”组合的中学生,成绩大多在一二线之间(北京地区)。 换句话说,对于物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来说,生物是第二好的选择。
如果说《材料与化学日历》更适合一本以上的理科生,那么《生物日历》则更适合一本及以下但数学成绩突出的中学生(主要针对一些数学成绩优秀、成绩优异的考生)。其他科目成绩一般))。 不愿意浪费数学成绩的考生也可以尝试选择“物理+生物+历史”的组合。
3.数学组--偏工程(思维)
这些组合由 2 种特定的主题选择方法组成:
化学-物理-政治
化学-生物学-政治
这两种组合都属于“物理+政治+其他”的组合形式。 这些中学生中,大多数人在小学阶段就对未来有了规划,准备大学毕业后继续升学。
1. 物理-物理-政治
对于一些已经开始为儿子的未来做打算的父母来说,这个组合或许就是所谓的“学生组合”。
一方面,“物理+物理”组合的高难度,加上政治课中大量“背诵+理解+延伸应用”的知识点,让这种组合的难度加大。
以2017年杭州中考升级为例。 604分以上(满分660分,选修课3门满分70分,参考总人数约4300人)的仅有45人,而大量中学生选择“物理-物理-政治”组合的考试成绩在505分以上,接近上海中考满分750分的情况下,分数在590分左右。在北京地区,分数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590 或更高的分数并不算低。
相同分数段(505 及以上)有更多选择的另一个组合是“物理-物理-历史”。 因为以后学院考的必修科目之一就是政治。 如果中学不选政治作为参考科目,很可能会出现1-2年的知识差距,对以后的考研之路影响不大。
选择该组合课程的考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l理科优势大,自信心强;
l 善于背诵,兼顾良好的工程推理能力;
l 有明确的未来升学计划,并计划考研。
如果把这个组合简单地按照中学生的成绩来划分,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
l 如果您的儿子在上海五所学校的考生中至少排名前50%;
l 除市内五所以外的各区重点中学,至少学校排名前30%的考生;
l 对于其他中学考生,通常至少是学校排名榜前3~5%的,建议通过市普考,进一步了解自己在本市的位置(排名榜建议50%以上)市内可以尝试)。
2. 物理-生物学-政治
在这门课程组合中,因为有数学科目,所以实际难度还是有的。 正因为生物科目本身的难度比物理稍低,因此该科目选择的组合可以看作是第一个组合的“缩小版”。 同样,数学与生物政治组合的选择范围往往很窄。 因为“物理-生物-政治”的选择实际上是在“物理-物理-政治”和“化学-生物-政治”之间。 后者在第一个案例中已经解释过,大多选择理工科专业的深入研究方向,而前者则多为选择医学方向深造的中学生。
因此,可以发现,选择“物理-生物-政治”的中学生大多数属于以下类别之一:
l 数学成绩较好,但有向医学方向深造想法的中学生(不想浪费数学的优势);
l 希望选择理工科专业深造,数学成绩好,物理成绩差(这类中学生会被“物理+地理+政治”的另一种组合分流);
一般来说,选择该科目组合的中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大致如下:
5号城市:此类中学生往往占中学生整体的45%-65%左右(正态分布中间最大的部分);
l区要点:此类中学生往往占整体中学生的55%-75%左右;
l 其他普通学校:一般来说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 一方面,中学生范围狭窄,难以与同校师生进行比较,不利于了解他们的真实水平; 原因是中学生的这种组合很难单独设计一个时间表(有些中学老师会教育和说服这样的中学生改变1-2个科目)。
4. 含化学组--部分工程(后)
这些组合由三种特定的主题选择方法组成:
化学-历史-政治;
化学-历史-地理;
化学-地理-政治;
这两种组合属于“物理+复式”的组合形式。
这些中学生大多属于“3+X”模式下原本计划选择工科组合的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北京、浙江工科选专业难)被迫选择单理科+双工科。等)组合,一般是化学成绩好的中学生。
1. 物理-历史-政治
这一组合似乎是中考政策下“3+X”模式下工程硕士的首选。
原因是基于以下几点:
l 学院在北京地区试点时,因专业选择太窄,放弃了原来的纯工科组合(历史学和土地管理);
l 当我必须选择科学科目时,我选择数学(公认的科学科目中最难的科目),并且通常成绩很好;
l 工科学生选择放弃的学科是地理(因为“历史-政治”结合的关系比地理更紧密,可见放弃地理的原因是工科的基本功很扎实);
事实上,从专业选择上来说功 物理 英文,这三个组合占了所有专业的99.3%,是所有“物理+双工”组合中可选专业最多的组合。 因为选择这种组合的考生往往有很好的数学成绩,这实际上表明了考生具有良好的科学和工程技能。
这类考生通常会在专科阶段选择一些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会计等科目。 这些专业也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候选人的潜力。
选择该组合课程的考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l 数学成绩良好,经常担任班级化学或物理课代表;
l 工程知识非常扎实,能够熟练掌握课件的相关内容;
l 大多数中学生语文成绩较好,但英语听力能力往往较弱;
如果把这个组合简单地按照中学生的成绩来划分,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
l 数学成绩可进入全市35%(简单划分为全市五所学校前50%,区重点分前1/3);
l 平时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包括小说和历史书籍),平时喜欢和朋友讨论;
l 对某些背诵内容(英文课文等)的排斥力较弱;
2. 物理-历史-地理
这个课题的结合,之前在第三讲中已经提到过。 有中学生家长留言询问这样的组合是好是坏。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
首先,该组合的可选专业比例略高于上述“物理-历史-政治”组合(实际差异小于0.1%)
“物理-历史-地理”的组合与第一个组合有何不同?
首先,地理学作为一门工科学科,实践知识比政治学科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又比政治学科多。 其次,地理是很多家长心目中三门工科(历史>政治>地理)中最容易的。 工程中的历史+政治的难度其实相当于三理中的数学+物理,而且难度级别更胜一筹。 所以很多中游的工科生在历史+政治方面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也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历史+地理。
另外,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广州地区大量高分中学生选择地理的情况。 正是因为北京地区有两次地理考试机会,所以很多中学生为了这次额外的考试机会选择了地理。 上海地区没有两次地理考试的机会,所以不要盲目向上海地区学习。
该组合适合以下类型的候选人:
l 中学生大部分属于初级工科生中上层;
l 化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有显着优势(如果没有显着优势,建议将化学改为物理);
3. 物理-地理-政治
这些组合属于“最难的科学”+“相对简单的两门工程”的组合。 鉴于历史科目看似简单,而中考的细节又太多,难度往往不低。 据2017年中考相关统计,该组合的专业选拔率为99%。 其实可以选择的专业范围还是很广的。
这个课程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好的工科学生。 为了不浪费化学的高分和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该组合适合以下类型的候选人:
l 化学成绩优秀,往往属于厌倦科学的中学生(物理数学好,物理生物差);
l 与理科相比,工科具有整体优势,成绩往往处于中等不温不火的水平;
化学被公认为理科中最难的学科,但也是最能考验理科考生能力的学科。
以上海2017年中考成绩为例,600分以上的考生中有80%选择了“物理+物理”科目。 除了这两门科目外,高分考生首选的第三门科目是地理(北京的地理高中都可以参加考试,这一点与上海不同)。
尽管数学学科在北京和广东整体上被疏远,但这并不能决定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进入大学校园后选择专业时。
我们来看看去年广东省重点高校招生分数线:
中考政策改革的几项举措并不是单线改革,而更像是“组合拳”的改变,似乎只是打破了文理科的偏见。 选择“排行榜”较好、孩子比较感兴趣的3个科目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