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览
光现象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涉及光现象的认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及应用、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及应用、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等等,多取材于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 命题材料中,探究频率比较高,重点关注平面镜中像与物体的关系,掌握平面镜的成像实验,常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下:
课程内容: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形成时图像与物体的关系。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中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1
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2
实验设备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流程
⑴将玻璃板垂直放在光具座中央,在玻璃板两侧立一根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的图像;
⑵将光幕置于图像位置,无需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幕上是否有图像;
(3)将同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图像的位置,观察图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⑷移动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图像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5) 测量蜡烛和图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4
实验数据
图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 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 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 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虚像或实像。
5
实验推论
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和物体对称相对于镜面。
6
实验讨论
小伙伴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 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⑴为什么实验中要用两根一模一样的“蜡烛”?
⑵放置在玻璃板上的蜡烛是需要点燃的,但为什么放置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不需要点燃呢?
⑶ 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只能透光的平板玻璃而不是全身镜?
防范措施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在物体的两面都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能看到代替该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从而确定图像的位置。
(2)测试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幕置于蜡烛未点燃的位置,从玻璃板上方观察光幕,光幕上看不到图像,说明平面镜形成了真实的形象。
⑷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是薄玻璃? 选择更薄的玻璃; 由于厚玻璃板的两面均可作为反射面,因此会出现两个图像,影响实验效果。
典型案例:(2019•昆山)友人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1)小花将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垂直玻璃板前的A位置。 当她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图像时,如图A所示,她用不透明的纸挡在玻璃板和图像之间。 观察(可选填“静止”或“不能”)并听到蜡烛在图A所示位置处的图像。这表明该图像是由光引起的(可选“收缩”、“反射”或“折射”)。
(2)去掉不透明纸,小花又拿了一根同样大小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背面图像上,发现与图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见,平面镜是形成(选择“等尺寸”或“放大倍数”)的样子。 记录物体图像的位置A和A'。
(3)经过3次实验,得到三组物体和图像位置点,如图B所示。
(4)小明为这次实验准备了自己的设备。 他在玻璃板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 看到玻璃板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步骤,出现了两幅蜡烛的图像。 这是因为。
【分析】(1)平面镜形成实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2)实验中使用两根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能重叠,则说明物体的大小不同。 如果它们重叠,则意味着物体大小相同。 (3)根据三组物体和图像相对于玻璃板的对称性,确定物体和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4)实验最好采用薄玻璃。 如果玻璃太厚,两个图像就会重叠。
【答案】解决方法:(1)平面镜形成的图像是实像,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所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挡住玻璃板和图像。 她在图A所示的位置进行观察,一直听到蜡烛的声音。 喜欢。 (2)另一根相同蜡烛B的像与后面一根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相等; (3) 根据图B,A和A′、B和B′、C和C′均关于玻璃板的位置对称,则可以得到图像和物体到平面的距离镜子是平等的; (4)太厚的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形成实像,后反射面形成的实像比前反射面形成的实像更清晰。 因此,答案是:(1)总是; 反射; (2)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玻璃板太厚,导致玻璃板的正、反面均产生反射,两表面成实像。
【点评】本题考察中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是高考中的热点。 这个问题围绕着这个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 解决方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供考友们参考。
转载测试题
练习一:(2019·无锡)如果想让图中的反射光打在墙上的目标上,可以放平面镜( )
A。 水平连接到左侧 B.水平连接到右侧
C。 垂直向下连接 D.垂直连接
练习2:(2019·镇江)如图所示,将一面平面镜和一支10cm长的细圆珠笔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笔与平面镜的距离为15cm,则( )
A.向下连接到平面镜,笔的图像也向下连接
B. 为了使笔在平面镜中形成完整的图像,平面镜的高度至少应为10厘米
C.当笔和平面镜都绕顶部转动到实线位置时,笔与其图像平行
D、笔与平面镜向右水平连接10cm,笔像位置不变
练习三:(2019·扬州)小明在“探索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找到两个相同的棋子,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关系; 为了确定图像的位置,应选择替换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步骤,应该考虑什么。
练习4:(2019·淮安)有些建筑物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玻璃看到自己的(可选填“虚拟”或“真实”)图像。 人靠近幕墙的图像尺寸(可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我国对于玻璃幕墙的安装已经制定了限制性规定,因为玻璃幕墙会反射(选择“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练习5:(2019·盐城)小明做了“探索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将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在白纸上画出正面的MM′和NN′位置和玻璃板的后表面。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长度,读数为cm。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该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图像,一个较亮,一个较暗,较亮的图像是由棋子反射的光产生的。 (MM′/NN′) 表面。
(3)为了验证“类似真实图像”的猜测,小明在该位置放置了一张白卡,并(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上是否有棋子A的图像。
(4)将棋子B(图中未示出)置于玻璃板后面,使其与较亮图像重合,检测棋子A右端到MM'的距离lA以及距上端的距离棋子B到NN'lB,实验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分析数据可以获得:图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小于)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图像与物体及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异。 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一下影响这种差异大小的激励因素。 请帮小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有探索性的问题:。
超过
请将复习题答案写在留言区,参考答案将于每晚22:00前发布在留言区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