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 听诊器利用声音的原理(填写“能量”或“传递信息”); 病人发出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眼睛,可以增强声音(填写“音调”或“响度”)。
解决方案:医生使用听诊器来诊断病人,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病人发出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眼睛。 橡胶管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强音色;
所以答案是:传达信息; 语气。
当一束光从空气射到透明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入射光与界面之间的倾角为30°。 角度以度为单位。
解:如图所示,由于入射光与界面的倾角为30°,
因此平面镜成像图片示意图,入射角为60°,反射角=入射角=60°,
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倾角为60°×2=120°;
由于折射光与反射光垂直,所以折射角为:180°﹣60°﹣90°=30°。
所以答案是:120、30。
[.png]
某学校的朋友正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慢跑比赛。 两个朋友A和B同时出发,朋友A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匀速行驶。 朋友B出发后,100秒就跑完了400米。 这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落后朋友A100米了; 然后朋友B以每秒6米的速度追,50秒后没能追上; 然后朋友B开始了冲刺平面镜成像图片示意图,最终他比朋友A早了10秒到达终点。那么朋友A比赛的速度是m/s。 朋友B出发后,前100秒的平均速度为m/s; 朋友B最后一次冲刺的平均速度是m/s。
解:(1)100秒后,A经过s的距离A=500m,
A的速度:v A=[.png]=[.png]=5m/s;
(2) 朋友B出发后,前100秒的平均速度:
v1=[.png]=[.png]=4m/s;
(3)从题意可知,A走完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为tA=200s,所以B的总时间为tB==190s,时间对于B的朋友最后的冲刺阶段是trush==40s,
∵v=[.png]
∴ 追赶阶段通过的距离:s2=v2t2=6m/s×50s=300m,
冲刺赛段s冲刺距离===300m,
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
v冲=[.png]=[.png]=7.5m/s。
所以答案是:5; 4; 7.5。
有朋友用图中的装置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的纸板可以沿实线折叠。
(1)如图A所示,先让纸板处于同一平面,沿纸面注入一束光EO,找到反射光OF,将纸板如图B所示对折,看到反射光(填写“可以”或“不能”)。
(2)如图所示,如果图中的入射光是沿着FO方向入射,那么反射光就会沿着OE方向出射,解释一下。
解:(1)由于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均在同一平面,将纸板如图B所示对折,当纸板F转动一定角度时,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很难显示反射光,因此看不到反射光;
(2) 如果将图A中的入射光沿FO方向射入,将反射光改为入射光,会发现反射光是沿OE方向射出,这说明光路在光反射。
所以答案是:(1)不; (2)光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一只乌龟趴在枯井底中心的P点上。 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 下大雨的时候,井里就完全积满了水。 如果乌龟仍在 P 点,它的视野就会改变。 请利用图b中的光路图来确定改变后海龟视野的大致范围。 (如果水不够的话,粗略的怎么画?)
解:(1)当井里充满水时,光线射到海面时会发生折射,因为光线是从空气射到水中的,所以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所以井底的青蛙比没有水的时候能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听得更大;
变化的大致范围显示在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阴影区域中:
[.png]
(2)如果水未满,光线照射到海面时会发生折射,因为光线是从空气射到水中,所以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乌龟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右图所示:
[.png]
图中是一辆卡车的示意图,O点是驾驶员脸部所在的位置,驾驶员可以在右侧后视镜MN(看成平面镜)中看到车辆后方的S点。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定律,画出驾驶员耳朵听到的S点的光路图。
解:先延长MN,然后使S点关于MN的对称点S',然后将OS'与镜子MN连接到交点A,连接AO反射光,并标记反射光的方向,然后连接S点和反射A点(即入射光线),并标记光线方向,如图:
[.png]
在学习钢琴独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声音的响度受到各种激励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朋友讨论,提出以下推测:
推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推测2: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推测三: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可能与琴弦的材质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测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列出的5种尺寸的字符串。 由于音高取决于声源的振动频率,因此他们借用了可以检测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序列号
材料
宽度/厘米
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乙
铜
60
1.02
C
铜
D .
铜
100
0.76
E.
尼龙
8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择两个编号的字符串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第二个猜想:应选择两根编号的字符串进行实验。
(3)表中部分材料尺寸未填写完整。 为了验证第三个猜测,需要知道这一项的内容。 表中数据分别为。
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他诱因不变,研究化学量与诱因之间的关系,
(1)当琴弦的声音响度可能与琴弦的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质和厚度相同,故选择AB;
(2)当琴弦的声音响度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材质和截面积相同,故选择AD;
(3)如果验证第三个猜测:琴弦声音的响度可能与琴弦的材质有关,且厚度和横截面积要控制一致,所以表中应填与尼龙的数据相同,即80、1.02。
所以答案是:(1)AB; (2)公元; (3)80; 1.02。
该图显示了探索平面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
(1)利用玻璃板的透明特性,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从而;
(2)若有两块厚度分别为3mm和1mm的玻璃板,应选择厚度为mm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3)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一位置,找出图像的位置,并分别记录物体和图像的位置。 为了得出更可靠的推论,您认为收到后应该采取以下哪些行动? 。
A、保持A、B两根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改变A蜡烛的位置几次,记录看起来的位置
(4) 如果蜡烛连接到靠近镜子的方向,则图像的大小为(填写“更大”、“更小”或“不变”)。
(5)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白纸板,则蜡烛A的图像会出现在白纸上(可以或不可以),这意味着平面镜成像。
解决方法:(1)一块透明玻璃板,可以观察玻璃板的另一面左侧,以确定图像的位置。
(2)由于厚玻璃板的两面均可作为反光面,会出现两个图像,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应选择薄玻璃板,即1mm玻璃板;
(3)一次实验不具有代表性,同一个实验方案应进行多次,以防止实验现象的重合,保证推论的正确性。 所以应该采取行动B。
(4)经实验验证,图像的尺寸与物体的尺寸相同,无论物体靠近还是远离玻璃板,图像的实际尺寸都保持不变。
(5)由于光幕只能接收到虚像而不能接收到实像,因此光幕无法接收到蜡烛火焰的图像,因此说明平面镜所形成的图像是实像。
因此,答案是:(1)确定图像的位置; (2) 1; (3)乙; (4) 不变; (5)不可能的; 虚拟的。
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熊沿着鳞片移动的照片。 从图中可以分析出,小熊从第一张图移动到第五张图,单位是cm(注意估计)。 如果相机每 0.05 秒拍照一次,则说明熊正在做运动。 熊的运动速度为米/秒。
解开:
由图可知,刻度的分度值为1mm,小熊从第一张图到第五张图的距离:s=18..00cm=8.00cm;
从图中可以看出,熊每0.05s移动的距离为2.00cm,熊的运动速度恒定,且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因此熊以匀速直线运动。
熊的速度:v=[.png]=[.png]=0.4m/s。
所以答案是:8.00; 匀速直线; 0.4。
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既是为了他人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 图中所示的交通标志是孙峰的朋友在外出旅游途中看到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从指示牌来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车辆从指示牌匀速行驶到余庆需要多少分钟?
解:(1)标牌上的“40km”表示从这里到余清的距离是40km; 标志上的“120”表示车辆的最高速度,即限速为120km/h;
(2)从交通标志看,汽车最高时速为v=120km/h,从这里到余庆的距离为s=40km,
由v=[.png]可得,从该标志匀速到达安顺所需的最快时间为:
t=[.png]=[.png]=[.png]h=20 分钟;
答:(1)“40公里”的含义是:从路牌到余庆的距离是40公里; “120”的含义是:从指示牌到余庆的距离最高时速为120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该标志匀速最快20分钟即可到达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