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总结是全面、系统总结一段时期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经验教训的书面材料。 通过它,你可以正确认识往年学习和工作中的异同。 数学公式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1
速度V(m/S)v=S/t
S:距离 t:时间
重力G(N)G=mg
米:质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数,9.8N/kg 或 10N/kg
密度ρ(kg/m3) ρ=m/v
米:质量
V:体积
合力 F 组合 (N) 方向相同:F 组合 = F1 + F2
方向相反:F组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压力F float (N) F float = G物体-G视图 G视图: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
压力 F float (N) F float = G 物质
该公式仅适用于悬浮或漂浮的物体
压力 F float (N) F float = G row = m row g = ρ 液体 gV row
G 行:转移液体的重力
m 行:排开液体的质量
rho 液体:液体的密度
V行: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溶解在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平衡条件F1L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F=G
S=hF:绳索自由端的拉力
G物质:物体的重力
S:绳索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h:物体下落的距离
动滑轮F=(G物体+G轮)/2
S=2hG 物质: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架F=(G物+G轮)
S=nhn:绳索穿过动滑轮的节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力方向上连接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质h
滑轮架垂直放置时的总功 W 总 W 总 = Fs
机械效率η=W有/W总计×100%
功率P(w)P=w/t
女:工作
t:时间
浮力 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浮力 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需点的垂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米:质量
Δt:体温变化值
燃料燃烧释放
热量Q(J)Q=mq
米:质量
q:热值
常用数学公式及重要知识点
1. 数学公式的变体(单位) 公式备注 公式
串联电路电压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流U(V)U=U1+U2+...串联电路充当分压器
串联电路的内阻R(Ω)R=R1+R2+...
并联电路电压I(A)I=I1+I2+…主路电压等于主路(并联)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电流U(V)U=U1=U2=……
并联电路内阻R(Ω)1/R=1/R1+1/R2+……
欧姆定律 I=U/I
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成反比,与内阻成正比
电压定义公式 I=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率W(J)W=UIt=Pt
U:电流 I:电压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P=UI=I2R=U2/R
U:电流 I:电压 R:内阻
电磁波速度和波
长度与频率的关系C=λνC:声速(电磁波的声速恒定,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需要记住的几个值: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 水密度:1.0×103kg/m3d。 水比热容:4.2×103J/(kgo℃)
e. 干电池电流:1.5Vf。 家用电路电流:220V
G。 安全电流:不小于36V
虽然有光学
光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针孔成像、阴影、光斑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真空中的光速最多为3×10^8 m/s=3×10^5 km/s
2、光的反射定理:一侧、两侧、三等大小。 【入射光与法线的倾斜角为入射角。 反射光与法线的倾角即为反射角。】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像、等大小、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底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属于实像。
⒊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看牙签和鱼在水下的真实图像,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的作用。 光的折射定理:一侧、两侧、三随大、四随空。
4、凸透镜成像定律:【当u=f时不成像u=2f,当v=2f时成为相同大小的倒立虚像】
物距u像距v像光路图应用的性质
u>2ff
中学数学公式总结2
1.电磁感应定理
由于磁路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应线时,导体中就会形成电压。 这些现象称为电磁感应,形成的电压称为感应电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通过电路的磁路的变化率成反比。
2.电磁感应定理公式
1、电磁感应定理最基本的公式是e=-n(dΦ)/(dt)
(1) 频域的表达式为e(t)=-n(dΦ)/(dt),其中e是时间t的函数
(2)再卷积上的表达式为E=-jwnΦ,粗体表示相量
(3) 如果只看大小|E|=n|-(dΦ)/(dt)|
2.【感应电动势的估算公式】
1)E=-n*ΔΦ/Δt(通用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电阻,ΔΦ/Δt磁路变化率}
2)E=-(切割磁力线运动) BLV中的E=v和L不能平行于磁力线,但也不能垂直于磁力线,夹角A为两者的倾斜角v 或 L 和磁场线。 {L:有效宽度(米)}
3)Em=nBSω(发电机最大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并以ω旋转进行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路Φ=BS{Φ:磁路(Wb),B:均匀磁场磁感应硬度(T)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及变形,S:对面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以通过感应电压的方向来判断{电源内部电压方向:从正极到负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有铁芯的线圈L比无铁芯的大),ΔI:变化电压,Δt :使用时间,ΔI/Δt:自感电压的变化率(变化速度)}
3.电磁感应定理的应用
【规律总结】处理图像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看坐标轴所代表的数学量;二是看坐标轴所代表的数学量。 其次,我们需要看具体的图形线,它反映了数学量的状态或变化; ,斜率是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往往具有更丰富的化学含义; 第四个取决于图像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它反映了当一个数学量为零时另一个数学量的状态; 五取决于地区。 如果横轴表示的数学量与纵轴表示的数学量的乘积符合某个化学量的定义,则面积有意义,否则无意义; 六取决于(多个图像)交集。
4.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
对于电磁感应电路的分析,其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源、二感、三电”,其中击剑为:
电磁感应电路的一般分析思路是:先通电再受力,具体方法如下:
①先做“源”的分析:分析电路中电磁感应形成的源,找出电源和电源。 电磁感应中,需要将磁感应线的导体或磁路发生变化的环路清楚地切掉,其他部分都是。 然后利用左手定理或楞次定理来确定感应电压。 在电源(导体)内部,电压从(低电位)流向电源(高电位),在外部从负极流向正极。
②然后做电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的结构,画出来,理清电路,然后组合闭合
利用电路的欧姆定理和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找出相关部分,方便估算。
③然后做受力分析:将热研究对象(通常是电路中的棒或线圈)分开进行受力分析非常重要
注意力和权力的分析。
④接下来,运动状态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判断物体的状态。
⑤最后分析能量:找出电路中能量的部分结构以及电路中能量部分的结构,然后根据能量的转换和守恒构造方程关系。
根据能量的变换和守恒,构造方程组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3
成就
机械功:W(J)W=Fs(F:力;s:力方向相连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质h
总功:W总计 W总计=滑轮架垂直放置时的Fs
机械效率:η=W有/W总计×100%
磁力线
①定义:根据磁场中小n极的排列,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磁场线并不客观存在。 它是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想象的一种磁场。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放置在该点的n极和南极所指向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极周围的磁感应线从磁极南极下来,返回磁极北极。
③典型磁力线:
④说明:
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方向曲线,并不客观存在。 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的方法称为构建理想模型的方法。
C. 磁场线是闭合曲线。
D. 磁感应线围绕磁极呈三维分布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及变形,而不是平坦的。
E. 磁场线不相交。
F、磁感应线的明暗表示磁场的强度。
磁力
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南极上的磁力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北极上的磁力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该点的磁场。
电磁铁
1 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组成。 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无电流时失去磁性。
2 影响电磁铁磁力强度的感应。
电磁铁的磁性是否可以通过电压的有无来控制,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与电压和线圈的电阻有关。
3 电磁铁的应用
据悉,还有磁浮列车、音响(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水位手动报警器、温度手动报警器、警铃、起重机等。
磁场的性质和方向
基本属性:磁场对磁极的作用,注入其中形成力。 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发生。
方向调节: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n极静止时南极所指向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电压磁场
奥斯特实验:浊度线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压磁效应。 这种现象是英国化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发现的。这种现象说明浊度线周围存在磁场,而磁场与电压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同。 其两端的极性与电压方向有关,电压方向与磁铁的关系可以通过安培定律来判断。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10-09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0-24
高中学习方法总结06-24
高中数学热点知识点总结10-17
高中数学校本训练总结报告09-23
高中数学班主任个人总结(15篇)01-27
高中数学班主任个人总结15篇01-27
新课程标准中考数学题型汇总07-17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总结04-09
高中数学学习记忆方法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