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年10月末,新中考变革的第一批新生正式迎来入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这也是你们在升入高二后出席的第一次全市统一考试。据了解,一些中学在期中考试之前都会进行初步的课目选择意向调查,有的早已开始着手进行学科讲堂和分班了。此次期中考试既是对中学生们能够适应中学学习的一次整体测验,也是为校内第一次课目选择提供着力的成绩根据。
众所周知,"新中考"是6个课目(数学、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选择3科,这一共会出现20种不同的选择方法。而有了南京中考和杭州中考的前车之鉴,好多中学生和父母们都开始谈"化学"色变。
所以此次我们根据选科组合中是否有"化学",并参考之前的统计结果进行分组剖析进行讨论:该不该选化学?什么中学生该选化学?化学该和什么课目进行组合?
首先,我们瞧瞧20种不同的选择方法有什么?
不同的课目组合决定了不同的专业选择范围
注:下文中,"(背)"表示知识点须要背诵的偏多,"(思)"表示在一定的背诵内容基础上,须要思索知识,灵活把握发挥。
这些组合包含3个具体的课目选择方法:
化学-物理-生物
化学-物理-地理
化学-生物-地理
这类组合普遍都是属于两理一文的组合形式(包含传统理科三门的情况);
1、物理-物理-生物
传统"3+X"考试的标准文综组合,虽然放在新中考变革后,这些组合仍然有一定的人群选择。这些课目组合与传统的文综区别主要在(北京地区):
l传统文综:数学120分,物理100分,生物80分;取卷面成绩;
l新中考变革:数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100分;取等级赋分成绩。
可以发觉数学在这三门中的分值比重虽然是增长的,并且因为化学题目普遍偏难,所以这些组合通常适宜于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中学生:
l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优于工科水平;
l目标基于985/211工程类高校的中学生们。
2、物理-物理-地理
假如父母们对学院的专业分布有所了解的话,就一定会晓得地理类专业在学院阶段的学习虽然是属于理科的。地理课目中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压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一点都围绕着各类数学、化学知识作为工具。所以说这三个课目虽然是互为工具、相辅相成的。虽然不选择地理类学科,这些学科组合也可以囊括大部份的理工类课目,并为那些课目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这些组合通常适宜于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中学生:
l擅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的中学生;
l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烈兴趣的中学生,目标基于各大院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
3、物理-生物-地理
这类组合的选择方法并不多见,选择上没有明晰的职业取向,所以选择者常常是数学成绩优异而其他课目成绩通常,且对未来无明晰目标的中学生。其他课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工科的地理课目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须要大量背诵(相比于历史和政治),但是化学-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所以这些组合通常适宜于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中学生:
l数学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
l其他课目成绩通常,无明晰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二、含数学组的偏理科课目组合(背)
这些组合包含2个具体的课目选择方法:
化学-物理-历史
化学-生物-历史
这两个组合都是很常见的"数学+历史+其他"组合形式。
1、物理-物理-历史
这一类组合从学院招生的限制范围上看属于限制性相对较小的课目。
不仅一小部份学校对类似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有着必选政治课目的要求外(一些学校对这类专业甚至无课目要求)。这个学科基本可以选择学院中的大部份专业。所以选择这个课目组合的考生在考取专业上,基本上无需过多考虑。在选择学院专业方面,去除深造步入学院进行教学之外,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有机材料)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作为天津中考高分段中学生普遍选择的几个选项之一,这个课目组合的难度也不可忽略,选择这个组合的中学生建议学力水平起码达到所在中学的前30%以内。
这类考生普遍具有一下几个特征:
l理科好(尤其是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类思索能力强;
l工科即使成绩不佳,而且背诵课文(数学)常常很流利,英语和法语的习作成绩常常不错;
l英文考试中,常常完全看懂了文章内容也会做错题(思维方法无法转换为工科的方法造成)。
2、物理-生物-历史
这个组合与上一个组合相比,虽然差别并不是很大。主要区别在于物理与生物之间的差异。物理因为在中学阶段部份知识(比如酸碱平衡)等知识较为灵活、计算量较大,部份中学生转而选择"死知识"较多的生物学科。其实一部份中学生也是由于生物"名次"比物理"名次"更好而选择的生物。(因为中考等级赋分制的存在,选择名次更好的学科无可厚非)。
对于未能选择出自己喜好课目的中学生而言,不妨参考一下北京2017年的课目选择情况。
选择这两科的中学生非常相仿,考虑到北京地区的特殊情况(地理课目考试高中可出席,所以选择地理的中学生较多),实际上高三期终参考物理和生物的比列会进一步接近。
另外以上海地区为例,57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选择物理的比列超过78%,而这一分段中学生选择生物的比列则不足32%。高分段中学生选择比列最高的课目是化学,超过85%。
将分数档增加到495分,选择化学科目的比列接近于61%,选择生物课目的比列也逐渐接近接近60%。这个分数段选择的课目组合多数是"物化生"、"物生历"、"物化历"。
而假如把分数档增加至400分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哪个考研方向广,选择生物课目的比列则超过56%,选择化学科目的比列高于55%。这个分数段的中学生选择的课目组合大多是:物理+生物+地理。(换言之这个分数段的中学生多数不会选择数学)。
具体到分值上来说,选择"数学+生物+地理"组合的中学生多数成绩介于一本线与二本线之间(北京地区)。换句话说,生物是给物理考分不理想的考生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假如说"物化历"比较适宜一本以上的理科生的话,这么"物生历"就是比较适宜一本以下但数学成绩非常突出的中学生(主要针对一些数学成绩优异,而且其他课目成绩平平的考生)。不甘愿自己的数学成绩被浪费的考生也可以不妨尝试选择"数学+生物+历史"组合。
三、含数学组--偏工科类(思)
这些组合包含2个具体的课目选择方法:
化学-物理-政治
化学-生物-政治
这两个组合都属于"数学+政治+其他"组合形式。这类中学生之中,普遍都在小学阶段就对未来有所规划,准备学院结业后继续深造。
1、物理-物理-政治
对于一些早已着手去为儿子规划未来的父母来说,这个组合或许就是所谓的"学霸组合"了。
一方面是"数学+物理"组合的高难度,加之政治课目中大量的"背诵+理解+拓展应用"的知识点,使这个组合难度剧增。
以2017杭州中考升级为例。604分以上人数仅有45人(满分660分,3门选考课目满分70,全部参考人数4.3千人左右),而选择"数学-物理-政治"组合的中学生考分大量出现在505以上,接近于上海中考满分750情况下的590分左右。而在北京地区590分以上对于大部份考生来说,早已并不算低了。
同等分值段(505以上)的另一个选择较多的组合是"数学-物理-历史"。因为学院以后出席考验的必要课目之一就是政治。假如中学阶段参考课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概会存在1-2年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甚少。
选择这类课目组合的考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征:
l理科优势较大,且有较强的自信心;
l对于背诵较为擅长,兼顾较好的工科推理思维能力;
l对未来进入学院有着明晰的计划,有考研打算。
这个组合以中学生的成绩简略划分的话,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宜:
l假若您的儿子是上海市五所当中起码排行前50%的考生;
l对于不仅市五所之外的各种区重点中学,全校排行起码前30%的考生;
l对于其他中学的考生,通常全校排行起码前3~5%,建议通过全市通考进一步了解自身在全市的位置(排行建议全市50%以上可以尝试)。
2、物理-生物-政治
这个课目组合中,因为存在着数学课目,实际难度还是有的。只是因为生物课目本身难度比物理略低,所以这个课目选择的组合可以视作第一个组合的"缩水版"。同样的,选择数学-生物-政治组合的选择人群常常也比较窄。由于"数学-生物-政治"的选择实际上是介于"数学-物理-政治"与"物理-生物-政治"之间。后者早已在第一种情况中说明,多数是选择理工类专业的深入研究方向,而前者则多是选择医科方向进行深造的中学生。
所以由此可以发觉,选择"数学-生物-政治"的中学生多数属于以下几类之一:
l数学成绩不错,但是有考取医科方向深造的看法的中学生(不想浪费数学的优势);
l希望选择理工类专业深造,数学成绩不错,而且物理成绩不佳的(这种中学生会被另一个组合"数学+地理+政治"分流一部份);
通常而言,选择这类组合课目的中学生在校内的位置大致如下:
l市五所:这类中学生常常稳居整体中学生的45%-65%左右(正态分布中间最大的一段区间);
l区重点:这类中学生常常稳居整体中学生的55%-75%左右区间;
l其他普通校:整体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因为针对的中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纵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因为普通校师资缘由,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中学生单独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有一些中学的老师会对这种中学生进行教育、劝导换1-2个课目)。
四、含化学组--偏工科类(背)
这些组合包含三个具体的课目选择方法:
化学-历史-政治;
化学-历史-地理;
化学-地理-政治;
这两个组合都属于"数学+双工科"的组合形式。
这类中学生之中,多数属于这些先前在"3+X"模式下计划选择工科组合,并且因为多方面缘由(北京、浙江地区的工科选专业困难等),而被迫选择单理科+双工科的组合,并且普遍化学成绩不错的中学生。
1、物理-历史-政治
这个组合似乎是先前在"3+X"模式下的工科学霸们,在中考政策下的第一首选。
缘由基于以下几点:
l原先的纯工科组合(史地政)因为之前在北京地区试行时,学院选择专业面过窄而舍弃;
l不得已选择一门理科时,选择的是化学(理科课目中公认最难的课目),通常成绩都不错;
l工科选择舍弃的课目是地理(因为"历史-政治"组合的关系相比地理更为紧密,可见舍弃地理的缘由是工科基本功很扎实);
这三门组合在实际在专业选择方面,可选的专业占全部专业的99.3%,是全部"数学+双工科"组合当中可选专业最多的一种组合。因为选择这个组合的考生数学成绩常常不错,实际上彰显出考生具有不错的理工功力。
这类考生通常在学院阶段会选择一些比如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国际贸易、会计等类的课目。同样那些专业也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考生的潜能。
选择这类课目组合的考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征:
l数学成绩不错,在班级中常常会兼任化学或物理课代表;
l工科的知识把握很牢靠,课目件关联内容就能熟练把握;
l多数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错,而且英文听力能力常常会较弱;
这个组合以中学生的成绩简略划分的话,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宜:
l数学成绩能步入全市35%(简略划分的话,市五所前50%,区重点前1/3左右);
l平常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包括演义类书籍和史籍性书籍),平常喜欢与朋友讨论;
l对于一些背诵的内容(英语课文等)排斥情绪较弱;
2、物理-历史-地理
这个课目的组合先前在第三讲中,有中学生父母留言提问这个组合的好坏,下边就来具体说一下。
首先这个组合的可选专业比列略高于上述的"数学-历史-政治"组合(实际差别不足0.1%)
这么"数学-历史-地理"的组合与第一种组合又有多少差别呢?
首先,地理作为工科,实际对于应用的知识是要少于政治课目的,而且其中须要背诵的内容要多于政治课目。其次,地理课目在好多父母心目中都是工科三科当中最简单的(历史>政治>地理)。工科中历史+政治的难度,实际上相当于三理科中的数学+物理,难度水平属于上等。所以不少中游的工科生无法在历史+政治中取得理想成绩(也有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退而求其次选择历史+地理两个工科。
另外,我们要理智看待广州地区高分段中学生大量选择地理的情况,那是由于北京地区地理有2次考试机会,所以不少中学生为了这多一次的考试机会而选择地理。上海地区没有两次的地理考试机会,所以不要盲目的向下海地区学习。
这个组合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宜:
l多数中学生属于起初工科生中上游水平的考生;
l化学课目成绩相比其他课目有着显著突出的优势(如无显著优势建议换化学为物理);
3、物理-地理-政治
这些组合属于"最难理科"+"相对简单的2个工科"的组合。鉴于历史课目其实看似简单,而且中考中细节知识过多,常常难度不低。据2017年中考的相关统计,这个组合的专业选择比列为99%,实际上可选的专业范围还是很广的。
这个课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工科生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哪个考研方向广,为了不浪费化学的高分以及补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作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这个组合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宜:
l化学成绩突出,常常属于理科厌学的中学生(物理-数学较好,物理-生物较差);
l工科相比于理科整体有优势,而且常常成绩属于不温不火的中游水平类型;
化学科目是理科中公认最难的课目,但也是最能考验理科考生能力的学科。
仅以上海地区2017年的中考结果为例,600分以上的考生有80%都选择了"数学+物理"的课目。除这两科之外,第三种被高分考生偏爱的就是地理课目(北京地区地理高中即可出席考试,与上海地区不同)。
尽管数学课目整体在北京和广东地区遭到疏远,但这并不能够定化学课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步入学院校园以后,选择专业时的方案。
我们不妨看一看去年各大高校在广东省招生的分数线:
中考政策变革的几项措施并不是单一的单线变革,而更像是"组合拳"般的变化,看似只是打破文理科的成见,假如结合"等级赋分制"的新政组合来看,实际上选择3门"排行"更好、孩子更感兴趣的课目才是上策。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部份素材来自网路,可能难以注明作者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觉得个别内容侵害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查证后将采取相应举措。
关注思维班主任,做有思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