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11月16日发出第一篇文章《宇宙从哪里来?》至今,北京市实验中学高二女生韩佳恒的公众号“从阳台看宇宙”已经坚持开办了6年,追踪前沿发觉,普及天文知识。似乎也曾由于学业忙碌“断更”许久,但仍有千余名粉丝“不离不弃”。
图说:韩佳恒在公众号上”官宣”了梦圆清华天文系的好消息来源/访谈对象供图(下同)
在上周末发布的第106篇文章《发现河外星系》中,韩佳恒“官宣”了好消息——他通过了上海学院天体化学专业强基计划选拔,梦圆清华天文系。
正式即将现身的北京天文馆“吸粉”无数,但在好多人眼里,天文仍是一门“高冷”的专业。而在韩佳恒的心中,学习天文是一件让自己真正能倍感“幸福”的事。
星空惊艳无以复加
韩佳恒父亲的工作都和天文毫不搭边,他说,自己对天文的爱好,可能是从广袤的书海中形成的。从他幼儿园起,一家三口的消遣岁月经常在川沙图书馆渡过,看着看着,他对天文和民航航天类的书籍就非常感兴趣。高中时,母亲给他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于是,晚上,他总爱通过窗口,对着星图,眺望星空。
图说:中学时母亲附送的一台天文望远镜开启了韩佳恒的天文观测之路
“在寒冬,我们能欣赏冬季大三角和壮观的冬季银河;在严冬,我们能欣赏夏季大五边形。夏季和冬季的夜空并没有冬季和春季那般灿烂,然而,只要静下心,仔细观察,加以星图的辅助,你一定能找到它们的美丽之处。”在一篇文章中,韩佳恒这么写道。当他反复调试,总算发觉了土星和它的卫星男子伴时,内心的满足无以复加。
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一个远离光污染、完全纯净的星空,是一次和父亲坐游轮游玩时。船行至公海,满天繁星真实地在头上闪亮,北半球冬季星空的代表天蝎天龙座、天鹅座等清晰地铺陈在眼前。在北京天文台天荒坪观测站,他第一次在科普专家率领下,展现了专业观星的魅力,例如学习怎样在夜空中借助亮星搭建“星桥”去发觉较为昏暗的星系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怎样用“指星笔”在夜空中“导航”,也第一次体会,天文观测亟待耐心——原来,传说中的流星雨并不会如影视作品中的那样“雨滴”频落,须要漫长的等待,方能看见一颗流星飞过天际。
逐渐长大后,俄罗斯宇航局(NASA)、欧洲北方天文台(ESO)等专业机构的官网,中国国家天文公众号以及权威天文刊物“Sky&”网页版等,成了韩佳恒每晚浏览最多的网站。他最爱的一本天文类书籍很“朴实”——大学教材《基础天文学》。他说,虽然有时侯有点“烧脑”,但他喜欢这些“干货”满满的阅读体验。
《当太阳走入了CT室》《除了生成黄金,中子星还有什么意义》《用3分钟剖析3视差法》……在公众号平台,韩佳恒努力把深奥的天文知识说得浅显易懂。不过,这并不阻碍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思考得更加深入。中考结束,他重新启动了公众号的写作,眼下,他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按照主题进行更有规划的创作,第一个系列便是“星系”。星体的发觉、星系的分类、星系中包含的动力学原理、如何检测星体的旋转速率、如何推动暗物质的发觉……这些横亘在他脑海的问号,他希望能一点点“拉直”。他说,从一个天文爱好者,正式弄成真正的天文系中学生,不是“凑热闹”,而是可以沉下心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理,学着用更好的模型去诠释一些现象,去尝试设计更好的观测设备,着实令人期盼。
在北京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路科普部主任施韡看来,这个时常向他讨教各类问题的少年天文迷,有着出众的学习能力。“学好知识的最佳途径莫过分讲给他人听,但要做到这点不容易,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日里,施韡也会时常和他交流公众号的创作心得,鼓励他在保持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时,去发觉知识背后的逻辑,并用更清晰的抒发吸引更多人感知天文学的魅力。
为了梦想学业“开挂”
从高中起,韩佳恒就在北京市实验中学就读。出生于2004年末的他,如今还不满17周岁。他说,在这所可以用10年时间完成从中学到小学12年学业的中学,“牛娃”云集,单论学科成绩,自己并不出色。
图说:韩佳恒结业仪式上和市长徐红(中)、班主任陈珺珺(左一)合照
是老师“护长容短”的教育理念和不断的鼓励,支撑起他的天文梦。自从他开办了公众号,收集资料,整理文案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核实科学原理,每周花上四五个小时是常事;每逢节假日,他则是各种天文讲堂的常客。市长徐红除了将他的公众号转发在自己的同学圈,还将这个神奇的天文小子请上讲台,在新生碰面会上和朋友们分享爱好。随着“粉丝”的降低,韩佳恒连任上实“年度有影响热学生”。他直言,步入中学后,自己有段时间成绩下降显著。但得悉他要赴“天眼”参加全省学生天文知识大赛,中学还是允许了他一周的周末。
韩佳恒说,今年,他碰巧听到了一份清华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天体化学”四个字让他动了心。“我仔细想了下,天文带给我的除了是短暂的满足,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快乐,就是那个追忆的时侯会感觉很幸福的觉得。”韩佳恒说,正因这般,他意识到,对天文自己是“真爱”,为了捉住机会,他决定在学业上奋起直追。
天资聪颖的他,“逆袭”之路一路高歌猛进,初三时,他冲上了年级前十。网课期间养成的良好自律习惯,也仍然保持至今——7月5日“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公布后,他就忙着向学长们讨教什么课目难度较大,并找来高等物理、线性代数、普通化学等基础学科教科书,每晚六七点早起,开始了自学。
广州天文馆开放公测,韩佳恒第一时间去探访。他最爱的是“征途”展区,他说,由于哪里展示的除了是知识,更是人类探求太空、探索未知的精神。
“在广阔浩淼的空间中,人类的力量十分有局限。天文可以让我有短暂离开冗长生活的机会,更好地去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仰望星空的时侯,这个追星少年的思想也渐趋成熟。他说,正是由于认识到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才能不断告诉自己,结果并不是惟一,突破的过程愈发珍稀。
新民日报首席记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