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俞允强
12月23日,清华数学大学发布俞允强院长悼词。好多人想起俞允强院士在20年前发布的有关教学的公开信。
俞允强院长悼词
上海学院化学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俞允强院士因病治疗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19时30分在京去世,享年85岁。
俞允强院士,1937年4月26日出生,广东镇海人,1959年结业于上海学院化学系,同年9月留校在上海学院化学大学(原化学系)工作,1982年在乎大利的SISSA获天体化学博士学位,1988年8月晋升为院长,2003年8月离休。
俞允强院士常年从事广义相对论、引力、黑洞和宇宙学方面的研究,他在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教学方面,俞院士曾多次讲授电动热学、广义相对论、物理宇宙学等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讲解概念严谨清晰、深入浅出,受到各届中学生的好评。他撰写的《电动热学简明教程》、《广义相对论导论》、《热大爆燃宇宙学》等教材在国外广泛采用,影响了一代代年青学子,其中他撰写的《广义相对论导论》曾获199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电动热学教改研究与教材编撰”曾获2001年上海学院教学成果银奖。
俞允强院士为人谦恭北京大学物理系,治学严谨,桃李漫天下,受到师生敬爱和爱戴,为我国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离世不仅仅是上海学院化学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理论化学学界的损失。
我们沉痛悼念俞允强院士,俞院士千古!依照本人遗愿及家属意见,俞允强院士的葬礼一切从简,不举办尸体挥别典礼。谨此悼词,共寄追思。
上海学院化学大学
俞允强院士治丧委员会
2022年12月22日
2002年公开信
化学大学教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物理系,并呈主管清华教学的副主任:
此次电动热学考试的125份卷子中,若按常规评定,不及格的占到近30%。比中学中学生守则中的规定高出两倍半以上。为防止对教学秩序形成过大冲击,最后定了23份不及格。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自然晓得,要把这矛盾完全掩藏上去是易如反掌的事。而且我认真地想了,认为还是把矛盾曝露下来为好,由于它不是碰巧的个例。
我已有43年军龄。在近10来年的教学中,我每年都在阅卷后为见到中学生学到的东西之少而深感愧疚。我感觉我作为班主任的努力在枉费。虽然多数同事在教学评估中常对这门课的讲授表示很大的肯定,而它在我心里引不起一点沮丧感,我教的是数学系大三中学生的基础理论课。这半年正值TOEFL和GRE考试。大量同事的主要精力完全不在正课学习上。前几年我数过,恐怕总有10%的中学生常常不来听课(去年中学生太多,我没法数)。这样,大面积不及格随时都可能出现,因而去年的局面浑然不使我倍感意外。
从此次考试看,中学生最终对电动热学把握情况之糟很惊人。这儿不宜讨论细节。并且只看象第一道这样的题目(试题纸附上)就很触目惊心。全题16分,125人的平均得分仅为9分左右。在学完电动热学后,对于线性介质中的多项式对吸铁石不适用这样的常识竟有近一半人不晓得。这局面实在足以让老师呕血!
我从教学经历倍感,局面是从90年代初起逐步恶化的。因而在上面已讲过,明天的事决不是“偶然的个例”。我觉得起码有六年了,中学生的学习疗效在“稳步地”下降。我想明白地说,这矛盾要遮掩很容易,而要捅开它正视它则很难。象我这样经历长并且已背上不少好声誉的班主任在捅这矛盾时也仍因方方面面的缘由而非常迟疑。并且此次我决心以经历和声誉为“资本”,来作此一搏。若由此能导致中学领导的注重,我将把它看作退职前我对工作了40余年的数学系的最后贡献。
至于为何去年曝露得非常尖锐,我也不甚明其所以然。前面提到的考出国未必一定是最主要的诱因。因此请大家先研究一下:一,我的教学是否有重大缺陷,二,试题是否过难或过偏。这两方面发觉问题请直告我。若果没有重大问题,这么该认真研究了:背后深刻的毛病出在哪里?
现今校区的目标是要提升为世界一流。中学生学习状况的逐步升高与中学水平上升为一流是格格不入的事。莫非我们会“下滑”成世界一流吗?这才是我耿耿于怀的问题。它多少使我联想起半个世纪前的“大跃进”。事后认识到浮夸再重新划入正道化了20年。我们国家早已经不起再一个20年的时间损失了!
我将把这封信公开到网起来。它反映的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对化学系的现况的疑虑,且多半不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公开出去可以让朋友也晓得老师在想哪些,也来参与讨论。我也想晓得朋友对此怎样想。没有朋友对问题的思索和理解,离开丅朋友方面的自觉配合,即便党员和老师的任何招式都未能起显效的。
电动热学主讲班主任俞允强